二十四节气_2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9030963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_2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二十四节气_2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二十四节气_2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二十四节气_2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二十四节气_2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_2(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第一篇: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1、立春 每年的公历2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节气。“立”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开始的意思,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就开始了。立春以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节气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

2、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埋,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此,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2、雨水 每年的公历2月20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30度时为雨水节气。这一节气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多雨的季节逐渐开始。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称之为“雨水”。在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绿色的

3、嫩芽,大地渐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雨水节气到来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

4、。江淮地区盛行的天气过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雪天气。 3、惊蛰 每年的公历3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节气。此时春雷响动,气温回升、土壤解冻,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蛰”有小动物藏起来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钻到土里过冬的动物,是被雷声震醒又钻出来活动的, 所以叫惊蛰。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民间也流传许多有关惊蛰节气的天气谚语。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

5、南风,秧苗迟下种”。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惊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地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 1 4、春分 每年的公历3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时为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中分点,是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此时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春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逐渐昼长夜短。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可以分为四类:一

6、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等;一类是根据春分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等;一类是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不暖,秋分不寒”等;还有一类是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晴”等等。这段时间降水量依然稀少,蒸发量明显增多,所以“十年九春旱”是常规现象。春分节气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农田要加强田间管理。棉花营养钵播种要选择冷尾暖头,适时进行。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

7、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5、清明 每年的公历4月4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此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说。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oC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

8、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

9、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清明节也常用作天气气候方面的指标,如江南的“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北的“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等谚语。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6、谷

10、雨 每年的公历4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百谷”的含意,雨水明显增多,植物茁壮生长。一般每年在这一时段,都会下起绵绵的细雨来,而且这时桃花正在开放,所以也有将这时的雨称为“桃花雨”。自谷雨起农事开始忙碌起来。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有:“谷雨前,好种棉”以及“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说法。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 2 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行。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谷

11、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7、立夏 每年的公历5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

12、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

13、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小满 每年的公历5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径60度时为小满节气。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14、;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

15、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9、芒种 每年的公历6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节气。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 3 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

16、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小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麦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