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1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 页 材料 2恩格斯在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510页 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426页 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者注 ,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160 年的历程,尽管在发展中经历了种种曲折,但一直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来说,在新的实践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神圣的历史责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坚持中才能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坚持。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掌握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因此,要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新形式下,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把思想认识统一到“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上来这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材料 1、2、3 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2材料 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答: (1 材料1、2、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2 材料4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阅读下列关于运动和发展不同观点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1韩非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请回答 :(1材料 1和材料 2 的观点有何异同? (2材料 2和材料 3 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答: (1 材料 1 和材料2 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材料1 认为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自身具有的,世界发生变化,事物就要变化,事物变了,各种规律、办法、功能也就会发生变化材料2 慧能的观点则不是从事物自身来谈变化,而是认为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意志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动力,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运动观,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 材料 2 和材料3 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事物因内在的矛盾,引起运动变化材料3 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材料2 否认事物自身存在运动变化的源泉,而把运动变化看作是由精神因素,特别是由人的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否认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性,因而不能正确地把握运动,不能科学地说明运动变化。
4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 与销售 (市场 比翼齐飞,鹏程万里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 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3 / 9 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请回答:(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l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 1)上述三个材料中,分别处理了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的矛盾或无效供给与有效供给的矛盾)、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统一大市场与区域差异的矛盾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当前我国的商品市场中,同时存在着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两个方面,在无效供给过多中包含着有效供给不足, 人们通 过创 造一定的 条 件,可以促使 无效供给向 有效 供给转 化。
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 ,即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2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用语 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 材料3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
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人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推动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