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9885893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内容及其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2、掌握本课中的重点字词3、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其诗歌韵律和谐、语言优美的特点作者作品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

2、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芣苢,也叫车前子,又叫猪耳朵草。它的叶子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野菜。到了初夏,开花,结出的子,就叫车前子,取下来,晒干后可入药,

3、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通读诗歌明字音通读诗歌明字音采采芣苢(f y),薄言采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掇(du)之。采采芣苢,薄言捋捋(lu)之。采采芣苢,薄言袺袺(ji)之。采采芣苢,薄言襭襭(xi)之。译文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我们赶紧圈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芣苡呀,掖起衣襟兜回来。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欢快欢快二、再读诗歌,概括内容二、再读诗歌,概括内容前人读芣苢这首诗时说

4、:“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完这首诗,眼前出现什么景象?概括描述。 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车前草,他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他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他们的歌声是那样悠扬欢快。他们在歌唱自己的劳动,有独唱,还有和声;他们的心里也在歌唱,歌唱生活,歌唱自由。三、三读诗歌,品味意趣。三、三读诗歌,品味意趣。芣苢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采摘车前草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通过哪几个字具体表现出来的? 妇女们采摘车前草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之美。 “采”是总体描写,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

5、获取的愿望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车前草的信息。 接下来的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成片成片地摘取、拾取;“捋”,由少到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这两个字写出了采摘者动作的娴熟动作的娴熟和采摘场面欢快。和采摘场面欢快。 “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写出了采摘者采摘的芣苢之多;“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表达了采摘者的满足与喜悦之情满足与喜悦之情。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四、文本特色四、文本特色1.重章叠句,回环往复重章叠句,回环往复通篇“采采”二字重叠最多,就整首诗来说,只用了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来变换语意,其余全是重叠。在这样的回

6、环往复中,使得诗歌有了递进感和动作美,发乎自然,来自生活,活现了采摘场景。2.形象、质朴、凝练的语言形象、质朴、凝练的语言全诗只换了六个动词,就在回环往复中演唱了一个故事。用了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快的劳动场面,令人身临其境。而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五、总结全诗五、总结全诗芣苢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他们的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神状态。六、课外拓展六、课外拓展 诗经经典名句集锦诗经经典名句集锦001 关关雎鸠,在河

7、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00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003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004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00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006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00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009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卫风。氓01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011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0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01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014 河水清且涟猗。诗经魏风伐檀015 蒹葭苍苍

8、,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016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017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018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019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020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经小雅天保02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02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23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024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02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026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学习目标1.了解苏辙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2.

9、学习对比等写作手法,欣赏本诗率真、自然的语言艺术,感受其中蕴含的喜悦之情3.感受诗中的乡村气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劳动的欢乐。一、走进作者一、走进作者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二、背景探寻二、背景探寻

10、崇宁三年(1104),苏辙买田隐居颍水之滨,在颍川定居,筑室曰“遗老斋”,自号“颍滨遗老”,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不谈时事,将所感皆寄托于诗歌中。1107年夏天,麦子成熟,家中孙辈帮助苏辙收割麦子,本诗就是作者在收麦完成后所作,描写了收麦前后的情景。三、文题解读三、文题解读从题目中得出哪些信息?人物:文氏外孙,即文骥地点:苏辙隐居的村子事件:收麦四、初读诗歌,品味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四、初读诗歌,品味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对天气的担忧对农事的关注对外孙帮忙的感激和赞扬对外孙辛苦工作的关心和体贴五、深入探究,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五、深入探究,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1.首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

11、何作用?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首联叙事,交代缘由。既扣住了诗题,又为后文的描写做铺垫首联叙事,交代缘由。既扣住了诗题,又为后文的描写做铺垫。成熟的麦子作为家庭的口粮非常重要,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收麦的重视和急迫;收麦在即,可自己年事已高,家里劳力不足,内心担忧,孙辈来帮忙,作者内心充满欣喜与感激欣喜与感激之情。2.颔联用了何种表达方法?有何作用?颔联写天气的变化,连绵不断的雨水泡坏了收麦的场圃,作者忧心如焚,看到初升的太阳之后,乡邻们欢欣鼓舞,作者内心也很喜悦。通过对比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农人们面对天气变化先焦灼,后喜悦的心情,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农人收麦的关心,展现了粮食对普通百姓的展示了诗人对农人收

12、麦的关心,展现了粮食对普通百姓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3.颈联中哪两个字用的比较传神?有何作用?趁着天晴,孙辈们忙碌地抢收新麦,作者吩咐家人赶紧烙上大饼,多多拿出自家酿的酒来犒劳孙辈们,“急急”和和“多多”既写出了作者对孙辈的感激和疼爱之情,又从侧面写出了孙辈收麦的劲头之足。表达表达了作者的感激和怜爱之情。了作者的感激和怜爱之情。4.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点明诗的主旨,表达了收获后的喜悦与满足,也表达了作者对外孙的感激与赞扬之情。5.作者为何没有直接刻画收麦的场面?(1)农耕社会,麦子需要农人收,作者出生官宦世家,虽有田地,但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不大(2)本诗作

13、于1107年,作者隐居主要是读书著述、默坐参禅。加之作者此时68岁,年事已高,不太可能下田收麦。所以作者主要以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在家中“急炊大饼“”多博村酤”的细节来表现收麦的辛苦劳累,同时暗含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感悟。六、文本特色六、文本特色(1)表达方式多样首联叙事叙事,交代事由。颔联和颈联采用描写描写的方式,写天气的变化和收割新麦的劳累。尾联直抒胸臆直抒胸臆,以“真了事”抒发收麦后的喜悦和满足,以“赋诗怜汝足精神”抒发对外孙的感激与赞扬。(2)语言风格自然有味本诗语言平淡自然,深入浅出平淡自然,深入浅出。“有味”主要体现在诗的思想意蕴方面,即表达方式上偏重议论,诗味不浓,但以意趣取胜。作者善于从人生经验中进行哲学思考,努力辛勤的劳动必将换来收获后的满足和喜悦。融理于事,言近旨远,意蕴深厚。七七. .总结全诗总结全诗本诗通过写孙辈们帮自己收麦的情景,刻画了作者对于丰收的关对于丰收的关切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粮食的珍惜和对孙辈们帮忙收麦的切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粮食的珍惜和对孙辈们帮忙收麦的感激和赞扬感激和赞扬。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个从正面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一个从侧面描写劳动的艰辛,无论从哪个方面,劳动带来收获的宗旨是不变的,只有劳动才会让人充实,让人找到自我价值。课下作业完成世纪金榜课时作业本P135-136第六课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