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29885627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文学常识】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中心思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原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

2、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原诗注释译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泛指作者贬谪之地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旧】空【吟】【闻笛赋】

3、,【到】乡【翻似】【烂柯人】。【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 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侧畔】旁边。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

4、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赏析】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

5、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总体来说,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

6、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练习与检测】(共25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字 ,洛阳人, 代中叶的哲学家和诗人,世称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5 分)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2 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

7、,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4.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5.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4

8、分)(1)思想感情: (2)哲理: 6.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闻笛赋: (2)烂柯人: 7.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3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世称刘宾客,白居易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3.B(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4. C5.(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

9、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6.怀念故友;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7.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8.(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