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885365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经(五篇模版)(可编辑)(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经(五篇模版)第一篇:茶经 茶经,中国第一部茶学专着。唐代陆羽(733年-804年)撰。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茶经是世界最早介绍茶的第一部专着,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着,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着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中国第一部茶学专着。唐代陆羽(733年-804年)撰。书中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和烹饮方法及用具等。茶经是世界最早介绍茶的第一部专着,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

2、论着,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着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悠久的茶叶历史为人类创造了,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茶史、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公元758年左右,唐代陆羽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卷茶叶专著-茶经。 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归纳,同时又对以后茶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茶经全书共分3卷10节。上卷3节:“一之源”,论述茶的

3、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形态特征、茶叶品质与土壤的关系,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种与鲜叶品质的关系,以及栽培方法,饮茶对人体的生理保健功能。还提到湖北巴东和四川东南发现的大茶树。二之具谈有关采茶叶的用具。详细介绍制作饼茶所需的19种工具名称、规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造讲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指出采茶的重要性和采茶的要求,提出了适时采茶的理论。叙述了制造饼茶的6道工序:蒸熟、捣碎、入模拍压成形、焙干、穿成串、封装,并将饼茶按外形的匀整和色泽分为8个等级。中卷1节:四之器写煮茶饮茶之器皿。详细叙述了28种煮茶、饮茶用具的名称、形状、用材、规格、制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对茶汤品质的影响,还论

4、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坏及使用规则。下卷6节:“五之煮”写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叙述饼茶茶汤的调制,着重讲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对茶汤色香味的影响提出茶汤显现雪白而浓厚的泡沫是其精英所在。“六之饮”讲饮茶风俗,叙述饮茶风尚的起源、传播和饮茶习俗,提出饮茶的方式方法。“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记述了唐代以前与茶有关的历史资料、传说、掌故、诗词、杂文、药方等。“八之出”评各地所产茶之优劣。叙说唐代茶叶的产地和品质,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成八大茶区,每一茶区出产的茶叶按品质分上、中、下、又下四级。“九之略”谈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

5、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哪些制茶过程、工具或煮茶、饮茶的器皿。 第二篇:茶经 茶经 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是唐朝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其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和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

6、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有大雁的叫声,智积就跑出去看。一看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家里。李儒公家里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姓名,自己原来的女儿叫“季兰”,就根据孩子脸上的毛病,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

7、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季疵却一心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作杂役苦工。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自己为自己取了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中有句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句话的意思是:鸿雁落到陆地上,其羽毛可以用来作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句,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合,又与他的戏班生活相符。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求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

8、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那时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发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天宝五年(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了戏班,一心从师研习儒学。从此陆羽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天宝十四年,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

9、术结为一体。陆羽28岁这年,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著作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是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公元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到底家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的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第

10、三篇:8.茶经 8、简述茶经的篇名和关于茶功效的论述,概述茶的药用实践。 1、茶经概述 茶经是全世界第一部较为全面的茶学专著。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列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10个门类,分别记载茶树形状、种植规律、茶叶品质、茶叶种类品级、采制方法、烹茶技术、饮茶器具、茶叶产地分布、茶史人物等内容,全书共7000余字。中国茶文化 08.陆羽与茶经2下_clip.mp4 2、茶经的影响 1)推动茶叶的生产,饮茶之风渐盛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_陆羽记载: 陆羽茶经问世后,不仅茶业大兴,而且饮茶也广泛普及于百姓生活,成为“比屋之饮”。许多茶商根据各自对陆羽的揣度,绘其像、塑其形供奉于店内,祀

11、为“茶神”,尊为“茶圣”。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2)标志茶文化的成熟与独立。 茶经探讨了饮茶艺术。在茶经四之器中,陆羽首创“二十八器”专门用于饮茶,推动了唐代饮茶之风的兴盛,形成了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与独立。正如古人写诗所云:“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茶经一之源赏读 本篇为茶经的首篇,概述了茶的起源、茶树的形状、茶的名称、茶树的种植、茶的功用等多方面基本知识。 1茶的起源巴山、峡川。 2茶树的形状 树:瓜芦, 叶:栀子,花:白蔷薇,实:栟榈之实,茎:丁香,根:胡桃。 茶的功效 味寒。清凉、明目、轻身、醒脑

12、。 四、茶经 七之事:茶的药用功效 五、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壶居士食忌:“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 陶弘景杂录:“苦茶,轻身换骨,昔旦丘子、黄山君服之。” 新修本草.木部:“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气消食。注云:春采之。” 新修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茶,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诗云:“谁谓茶苦”(61),又云:“堇茶如饴”,皆苦菜也,陶谓之苦茶,木类,非菜流。茗,春采,谓之苦木茶。” 枕中方:“

13、疗积年瘘,苦荼、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干草汤洗,以敷之。” 孺子方:“疗小儿无故惊蹶,以苦茶、葱须煮服之。” 茶经中茶的药用功效 减少睡眠、清热解毒、去脂减重、清凉醒脑。 中医对茶作为药物从“四气”、“五味”、“毒性”“归经”、“升降沉浮”等方面作了分析。从四气分析: 茶微寒,偏平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暑之功效。从五味看,茶以苦味为主,兼有回甘,甘补苦泻,因此茶有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生津止渴、益寿延年功效。 就毒性而言,茶完全无毒,且无副作用。就升降沉浮看: 茶的祛风解表、清头目功效属于升浮,而下气、利水、通便功效属于沉降。从归经方面,茶多能兼备,对人体所有脏腑经络均有效,应归

14、五经。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茶有“味苦、甘、微寒、无毒”的评价。” 明代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茶入心、肝、脾、肺、肾五经,与之印证。就茶一味而归经遍及五脏”可见茶的治疗范围十分广泛,安全无毒。 现代医学视野下的茶的成分与功效 新鲜茶叶含有400多种化合物,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主要有: 茶多酚、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矿物质等。 1、茶多酚:抗氧化、抗癌变、抗菌抗毒、防蛀牙和牙周炎、抑制动脉硬化、降糖降压、抗辐射、对重金属解毒。 2、生物碱:神经兴奋、利尿强心、减脂促消化。 3、氨基酸:包含32种氨基酸。预防脑部病变、镇静降压。 药茶宋 太平盛惠方、和剂局方 药茶1 葱豉茶方 主治:伤寒头痛壮热 茶叶、荆芥、薄荷、山栀、豆豉 药茶2 薄荷茶方 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头痛烦躁 茶叶、生姜、石膏、麻黄、薄荷等。 药茶3 硫磺茶方 主治:宿滞冷乏及泻痢 茶叶、硫磺、诃子皮。 第四篇:茶经之五 2.判断题 盖碗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3.判断题 交床主要用于支起釜 4.判断题 茶经指出夏天喝茶,冬天不喝茶,这不是真正的饮茶者。 5.判断题 茶经中对当时人们习惯的饮茶方法“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提出了批评,陆羽认为这样的茶如同倒在沟渠中的废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