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885358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可编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第一篇: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 脱硫吸收塔除雾器标准化工艺及优点介绍湿法脱硫设备系统是我公司根据用户实际情况专业设计的标准化脱硫设备工艺,从而对气体进行系统的脱硫设备、再生、熔硫。脱硫设备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脱硫处理技术塔具有设备可长期运行、连续脱硫设备、无二次污染而且有副产品硫磺、处理气量大、脱硫设备精度高等优点,整个脱硫设备、再生、熔硫、处理工艺还有高效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湿法脱硫设备原理 湿法脱硫设备可以归纳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氧化法三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在硫化氢再处理问题,氧化法是以碱性溶液为吸收剂,并加入载氧体

2、为催化剂,吸收H2S,并将其氧化成单质硫,湿法氧化法是把脱硫设备剂溶解在水中,液体进入设备,与气体混合,气体中的硫化氢(H2S),与液体产生氧化反应,生成单质硫吸收硫化氢的液体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硫酸亚铁等。目前,成熟的氧化脱硫设备法即采用889脱硫设备剂进行脱硫设备,在正常工艺条件下,脱硫设备效率可达99.6%以上。 分为高塔再生和再生槽再生两种配套设备,两种设备各具特点。我公司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制造,确保达到用户实际效果需求。因工艺较复杂,材质要求较高,需要的辅助设备较多,所以设备造价较高,但有副产品,没二次污染等特点。湿法脱硫设备特点 (1)备可长期不停的运行,连续进

3、行脱硫设备酸。 (2)用PH值来保持脱硫设备效率,运行费用低。 (3)工艺复杂需要专人值守。 (4)设备需保养。 (5)适用于气量大、硫含量高、脱硫设备精度高的气体。 第二篇:电厂脱硫工艺介绍 电厂脱硫工艺介绍 氧化镁脱硫工艺介绍: 1、技术成熟:镁脱硫技术是一种成熟度仅次于钙脱硫工艺,氧化镁脱硫工艺在世界各地非常突出,其中在日本已经应用了120多个项目,台湾岛的电站97%应用氧化镁法除硫,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已经广泛应用,并且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也广泛应用。 2、原料资源充足:我国是镁石储量大国,矿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镁石储藏量约为160亿吨,占全世界的80%左右。其资源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

4、四川、河北等省,其中辽宁占总量84.7%,其次是山东莱州,占总量10%,其它主要是在河北邢台大河,四川干洛岩岱、汉源,甘肃肃北、别盖等地。因此氧化镁13130094333完全能够作为脱硫剂应用于电厂的脱硫系统中去。 3、 脱硫效率高:在化学反应活性方面氧化镁要远远大于钙基脱硫剂,并且由于氧化镁的分子量比碳酸钙和氧化钙都比较小。因此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氧化镁的脱硫效率要高于钙法的脱硫效率。一般情况下氧化镁的脱硫效率可达到9598%以上,而石灰/石膏的脱硫效率仅达到9095%左右。 4、投资费用少由于氧化镁作为脱硫本身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吸收塔的结构设计、循环浆液量的大小、系统的整体规模、设备

5、的功率都可以相应较小,因此整个脱硫系统的投资费用可以降低20%以上。 5、运行费用低:决定脱硫系统运行费用的主要因素是脱硫剂的消耗费用和水电汽的消耗费用。氧化镁的价格比氧化钙的价格高一些,但是脱除同样的SO2氧化镁的用量是碳酸钙的40%;水电气等动力消耗方面:液气比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脱硫效率以及系统的运行费用。对石灰、石膏系统而言,液气比一般在15L/m3以上,而氧化镁在5 L/m3以下,这样轻烧氧化镁脱硫工艺就起到了大量节省资金。同时氧化镁脱硫的副产物具有回收价值。 6、 运行可靠性:镁脱硫法相对于钙脱硫法的最大优势是脱硫系统不会发生设备结垢堵塞问题,能保证整个脱硫系统

6、安全有效的运行,同时镁脱硫法PH值控制在6.06.5之间,在这种条件下设备腐蚀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总体来说,氧化镁脱硫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安全性能拥有非常有利的保证。 7、 综合效益高:由于镁脱硫法的反应产物是亚硫酸镁和硫酸镁,回收利用价值很高。一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强制氧化全部生成硫酸镁,然后再经过浓缩、提纯生成七水硫酸镁进行出售,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煅烧生成纯度较高二氧化硫气体来制硫酸。 8、副产物利用前景广阔。我们知道硫酸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二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原料。我国是一个硫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硫磺的年进口量超过500万吨,折合二氧化硫750万吨。另外硫酸镁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

7、等很多方面应用都比较广,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镁法脱硫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推动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9、无二次污染常见的湿法脱硫工艺里面,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对于氧化镁脱硫技术而言,对于后续处理较为完善,对SO2进行再生,解决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第三篇:脱硫除雾器的主要性能、特性及设计参数 1主要性能参数 (1)除雾性能 除雾性能可用除雾效率来表示。除雾效率指除雾器在单位时间内捕集到的液滴质量与进入除雾器液滴质量的比值。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 对于脱

8、硫工程,目前用于衡量除雾性能的参数主要是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一般要求,通过除雾器后雾滴含量一个冲洗周期内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该处的雾滴是指雾滴粒径大于15m的雾滴,烟气为标准干烟气。其取样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的范围内。 目前国内尚无脱硫系统除雾器性能测试标准,连州电厂根据AE公司提供的资料采用以下方法: I在除雾器出口烟道上用烟气采样仪采集烟气,记录采样时间,同步测量烟气流速、标准干烟气量、烟温、烟气含湿量、烟气含氧量等。 II在除雾器出口,用带加热采样管和尘分离器的标准除尘设备对气体进行等速采样。采样体积为5m3,采样后用超纯水对采样管和采样设备进行反复冲洗,洗液倒入25

9、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 含量。 III用稀释的高氯酸和超纯水对采样后的微纤维过滤器进行反复冲洗,洗液用慢速厚型定性层析滤纸过滤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后用EDTA法测定Mg2 含量。另取1个新的微纤维过滤器作空白样。 IV用烟尘采样仪测定吸收塔进口烟尘浓度,然后计算除雾器出口液滴质量浓度。 (2)压力降 压力降指烟气通过除雾器通道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除雾系统压降的大小主要与烟气流速、叶片结构、叶片间距及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严重时系统压力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力降的变化有助把握系统的状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

10、并进行处理。 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力降一般要求小于200Pa。 2除雾器的特性参数 (1)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dcr 波形板除雾器利用液滴的惯性力进行分离,在一定的气流流速下,粒径大的液滴惯性力大,易于分离,当液滴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除雾器对液滴失去了分离能力。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是指除雾器在一定气流流速下能被完全分离的最小液滴粒径。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越小,表示除雾器除雾能力越强。 应用于世法脱硫系统屋脊式除雾器,其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在20-30m。 (2)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 在一定烟速范围内,除雾器对液滴分离能力随烟气流速增大而提高,但当烟气流速超过一定流速后除雾能力下降,这一临界烟气流速称为

11、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临界点的出现,是由于产生了雾沫的二次夹带所致,即分离下来的雾沫,再次被气流带走,其原因大致是:撞在叶片上的液滴由于自身动量过大而破裂、飞溅;气流冲刷叶片表面上的液膜,将其卷起、带走。因此,为达到一定的除雾效果,必须控制流速在一合适范围:最高速度不能超过临界气速;最低速度要确保能达到所要求的最低除雾效率。 3除雾器的主要设计参数 (1)烟气流速 通过除雾器断面的烟气流速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除雾器的正常运行,烟气流速过高易造成烟气二次带水,从而降低除雾效率,同时流速高系统阻力大,能耗高。通过除雾器断面的流速过低,不利于气液分离,同样不利于提高除雾效率。此外设计的流速低,吸收塔断面

12、尺寸就会加大,投资也随之增加。设计烟气流速应接近于临界流速。根据不同除雾器叶片结构及布置形式,设计流速一般选定在3.55.5m/s之间。 (2)除雾器叶片间距 叶片间距的大小,对除雾器除雾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除雾效率降低。板间距离的增大,使得颗粒在通道中的流通面积变大,同时气流的速度方向变化趋于平缓,而使得颗粒对气流的跟随性更好,易于随着气流流出叶片通道而不被捕集,因此除雾效率降低。 除雾器叶片间距的选取对保证除雾效率,维持除雾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叶片间距大,除雾效率低,烟气带水严重,易造成风机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叶片间距选取过小,除加大能耗外,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

13、叶片上易结垢、堵塞,最终也会造成系统停运。叶片间距根据系统烟气特征(流速、SO2含量、带水负荷、粉尘浓度等)、吸收剂利用率、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2095mm。目前脱硫系统中最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多在3050mm。 (3)除雾器的级数 级数的增加,除雾效率增大,而压力损失也随之增大。除雾器的设计要以提高除雾效率和降低阻力损失为宗旨。因此,单纯地追求除雾效率而增加级数,却忽视了气流阻力损失的增加,其结果将使能量的损耗显著增加。现在的WFGD系统采用两级除雾系统。 (4)除雾器冲洗水压 除雾器水压一般根据冲洗喷嘴的特征及喷嘴与除雾器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确定(喷嘴与除雾器之间距

14、离一般lm),冲洗水压低时,冲洗效果差。冲洗水压过高则易增加烟气带水,同时降低叶片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第二级除雾器之间,每级除雾器正面(正对气流方向)与背面的冲洗压力都不相同,第1级除雾器的冲洗水压高于第2级除雾器,除雾器正面的水压应控制在2.5l05Pa以内,除雾器背面的冲洗水压应1.0105Pa,具体的数值需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 (5)除雾器冲洗水量 选择除雾器冲水量除了需满足除雾器自身的要求外,还需考虑系统水平衡的要求,有些条件下需采用大水量短时间冲洗,有时则采用小水量长时间冲洗,具体冲水量需由工况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除雾器断面上瞬时冲洗耗水量约为14m3/h。 (6)冲洗覆盖率

15、冲洗覆盖率是指冲洗水对除雾器断面的覆盖程度。 式中:冲洗覆盖率,; n为喷嘴数量,个; h为冲洗喷嘴距除雾器表面的垂直距离,m; a为喷射扩散角 A为除雾器有效通流面积,m2; 根据不同工况条件,冲洗覆盖率一般可以选在100300之间。 (7)除雾器冲洗周期 冲洗周期是指除雾器每次冲洗的时间间隔。由于除雾器冲洗期间会导致烟气带水量加大(一般为不冲洗时的35倍)。所以冲洗不宜过于频繁,但也不能间隔太长,否则易产生结垢现象,除雾器的冲洗周期主要根据烟气特征及吸收剂确定,一般以不超过2h为宜。 第四篇: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 湿法烟气脱硫除雾器设计选型和维护 来源:电力环境保护 更新时间:09-12-30 14:34 : 王小平 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