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885049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选择题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4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5 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6、中国战国晚

2、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7、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8、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9、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10、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1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12、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

3、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13、实用主义杜威主张“儿童中心论”,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14、前苏联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其论著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教育诗;凯洛夫教育学。15、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1)蔡元培:毛泽东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著对教育方针的意见;(2)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

4、,实践其生活教育理论;周恩来称“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著中国教育改造; (3)杨贤江: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新教育大纲;(4)徐特立。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美国布鲁纳教育过程;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德国瓦根舍因1951年倡导“范例教学”理论;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7、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21、前苏联凯洛夫1951年出版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教学理论的诞生。22、学习和研究教

5、育原理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1)实验法: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是德国梅伊曼。基本特征:有理论假说、有控制、有变革、可重复操作。23、行动研究的进行步骤:发现问题、计划、实施、观察、反思。24、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撰写的

6、著作动物界的教育。2、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3、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4、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5、学校的产生,是在奴隶社会;同时,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6、中国出现了官学、私学、书院三种类型;在欧洲中世纪出现了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12-13世纪出现了行会学校和商人学校。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8、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四书”、“五经”。9、严格

7、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教育的显著特征。1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德国(魏玛1619年)。12、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3、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点。14、欧洲的新教育思潮和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三章 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特性。2、人类社会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是教育。3、夸美纽斯“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4、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孟子;“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把“教育”作此解释是许慎说文解字。5、教育活

8、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1)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上1、社会:以人和人群共同体为活动主体,以生产方式为物质基础的各种要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2、社会的构成要素:人口、自然环境、生产方式。3、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4、自然环境与教育: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1)直接影响的表现: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主要价值取向是适应自然);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上。5、复式教学多在人口密度

9、较低的地方使用,这说明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组织形式。6、人口与教育的关系: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1)人口数量: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2)人口质量: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受教育程度来表示的;社会的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3)人口的结构:有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人口的年龄结构。7、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其中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8、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9、文化发展与教育: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10、10、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理解:(1)法国塔德: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2)美国派克:社会是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3)法国迪尔凯姆: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实体。11、体现教育价值与功能的标准是受教育者个体品质的形成。12、导致近代学校增设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下1、教育功能的结构:教育的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教育的正功能与负功能。(1)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有效形式,这一命题表述了教育的本体功能。2、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3、促使人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形式是教育。4、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口

11、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6、人口的文化结构指社会分工的纵断面即学历层次的构成;人口的职业结构则指社会分工的横断面即职业类别的构成。7、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是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揭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8、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9、教育的科技功能: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10、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教学和科研。11、欧洲古希腊出现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统一的学园缪司学园;“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柏

12、林大学传承的,遵循“研究与教学统一”的原则。1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发布时间是1985年。13、现代社会质量的核心制约因素是人口质量。14、实现精神文明的基本途径是教育。15、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16、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17、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这说明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第六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本质特点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主体活动的创造性。(2)“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反映的观点是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采取一个模

13、式,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这是对共性与个性的片面认识。(3)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2、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5、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1)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2)不均衡性: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概念,这是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3)个别差异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实施因材施教。现实生活中,有人“聪

14、明早慧”,有人“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4)互补性: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人的生理成熟标志是性机能成熟;人的心理成熟标志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1)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是遗传因素。如,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高尔登“遗传决定论”。(2)环境: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是环境。华生“环境决定论”(3)教育:洛克“教育万能论”。8、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的自身状况。9、“人

15、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出这一观点的是马克思。10、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家长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气氛;家长的期望水平。第七章 教育制度建国以来的学制改革:(1)第一阶段:1951年的学制改革:1951年10月1日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废除旧学制,实行新学制。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主要内容: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2)第二阶段:1958年的学制改革:A、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普及与提高、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B、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1985年5月27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关学制的内容有:A、实行九年义务教育。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义务教育中,社会、家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