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事故案例分析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8850288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乙炔事故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炔事故案例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乙炔事故案例分析 乙炔站事故案例 案例一 吉林吉化电石厂乙炔泄漏导致空间爆炸,死亡2人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1988年6有29日,吉林省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违章检修致乙炔气泄露,发生空间爆炸,死亡2人。 6有29日。吉化电石厂氯乙烯车间将1乙炔泵出入口短节拆下,因原出口阀门内漏,更换新阀后,出入口管线分别堵加了盲板,做好了检修前的打定工作。机械工开头检修1乙炔泵。 7月5 日该车间检修蒸镏系统尾凝器,因乙炔系统没有安置检修工程,故只对后部蒸馏系统举行了清洗置换,而前部乙炔及转化系统采用了隔断措施停车。机械工持续对1乙炔泵检修。14时6分,忽听到“轰”的一声,乙

2、炔泵房发生爆炸。1名工人被崩到泵房窗外185m远的地方,全身无一布丝,仅剩一条皮带,当即死亡;另1名工人被倒塌的墙壁压在电机室内1电机旁,待抢救出,心脏已中断跳动。 二.事故理由分析 1.在拆短节上螺丝时,1 名工人拆下盲板上的4 个螺丝,使管内乙炔气外逸。 由于展现金属碰撞火花,使达成爆炸极限的乙炔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2.在没有与化工工段取得联系前,对违章拆卸盲板螺丝未能觉察和只制止。察觉有乙炔味时,虽找化工工段举行了处理,但在乙炔气持续外逸的处境下,均未采取有效措施,使乙炔气长时间外逸,达成爆炸极限。 3.泵出口阀使用前,没有举行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阀门的内在质量缺陷未以能实时察觉。事故

3、后察觉阀门关闭不严,有6mm月牙缝。经解体检查阀体上的闸板导轨不起作用,阀杆与闸板脱落,位置发生变化,产生内漏。 4.在易燃易爆岗位检修未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 5.检修任务书填写的安好措施不全,在对蒸馏系统检修停车中,前部只采取了隔离措施,易燃易爆岗位未切断气源。车间领导未向职工交待领会,管理混乱。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强化全员安好意识,提高群体安好技术素质,坚韧树立“安好第一”的思想。 1.狠抓根基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处境经常举行检查。宣贯安好管理标准,完善工作标 准,加强安好管理。 2.严格执行系统停车检修务必切断物料电源等安好管理规定;中小检修务必有完整的安好检修方案严密稳当的安好措

4、施,职能人员到现场,做好检查监视。 3.严格盲板的拆装管理, 严禁带料带压拆装, 务必使用厂统一制作的盲板,做到哪一工种安装,哪一工种拆卸。 4.建立阀门购买验收制度,按规定到定点厂家购买,配备专职检验人员,对举行厂阀门专心举行检查,使用前务必逐个打压,并做好记录备查,把住质量关。 5.对易燃易爆岗位举行检修,务必使用防爆工具。 案例2 河南信阳化工总厂乙炔枯燥器排污时爆炸,死亡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1995年5月8日16时30分, 河南省信阳化工总厂乙炔分厂2高压乙炔枯燥器突然发生爆炸,三间100m2的厂房被摧毁,压缩工段的全部设备被砸坏,当班的4名女工1死3伤,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全厂被

5、迫停产。 二、事故理由分析 1.立式枯燥器下封头自环缝以下被撕裂为7块,裂口宽为45230mm,开裂处最小壁厚为7.9mm(原壁厚为10mm);断口有明显的45剪切唇;内衬自容器内被推出约0.5m并裂开。容器内壁及断口由于燃烧而呈现碳黑;容器本体在距下环缝100mm处产生塑性变形,变形环带宽230mm,最大变形量20mm。与2枯燥器串联的1枯燥器也有变形鼓包,内壁有燃烧过的痕迹,并且内衬被烧得并且内被烧得扭曲变形。压缩机出口压力表指针停在3。0MPa而不能复零。小型微启式安好阀未察觉起跳痕迹。 2.该容器底部排污阀座与封头连接为插入式单面焊(该处是爆炸裂缝)。容器本体无任何安好泄压装置。容器设

6、计压力为2.75MPa,工作压力为2.5MPa,工作温度小与100C。腐蚀较微弱,该容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是可以保证安好运行的。就是说,容器本体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影响不大。 3从压缩机出口压力表不复零及容器本体鼓包变形等现象看,容器爆炸前确曾有严重超压现象。此次爆炸事故实际上是在枯燥器里为纯乙炔状态下,遇到某种发火源和发火能量而形成的一次乙炔分解爆炸。从而也表明了为什么日本把过去乙炔的爆炸极限从2.5%81%规定为现在的2.5%100%,由于只要用确定的能量举行点火,即使在纯乙炔中火焰也会传播而引起分解爆炸。 4.产生分解爆炸的条件有三,一是初始压力。试验证明,若把乙炔

7、压力提高到0.1MPa时点火, 0 就会发生分解爆炸。此次事故前实际工作压力为1.7MPa。二是发火能量。乙炔分解爆炸的最小发火能量是随压力变化的,压力在0.1MPa时力在2.9mJ;压力在2.5MPa(压缩工艺中的最大压力)为0.2mJ。对于高压乙炔气体有很小一点能量就会引起爆炸。三是温度。提高温度会使乙炔分子运动加快,使分子间的碰撞频繁发生。因此,容器里的乙炔一旦遇到某种火源,即使是很小的发火能量,也会在高压下使局部乙炔发生分解。由于乙炔分解成氢和碳(炭黑)是放热的,从而产生的高温使整个容器里的乙炔发生分解,这个过程只需要零点几秒钟的时间,结果引起分解爆炸。 5关于着火源。据有关研究报告介

8、绍,因摩擦或冲击引起的发火可在乙炔组分为3%40%范围内发生。且乙炔一空气混合物会因喷出的乙炔和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发火。据被烧伤的女工(枯燥器操作工)回忆,此次爆炸是她在排气时发生的。1年前,曾有过类似的处境。 综上分析,产生此次爆炸事故的直接理由是:由于排污时在管口形成的乙炔一空气混合气体与气流冲刷及人手指之间静电放电而引起回火,导致高压乙炔枯燥器发生分解爆炸。 三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1每次排污前应用手触摸接地良好的装置举行人体放电。排污时开关阀门应缓慢,以减小气流冲刷摩擦。 2.乙炔枯燥器应装设防爆膜。 3建议在枯燥器和排污阀之间加装阻燃器。 4设计厂房要留有足够泄压面积。房顶最好用轻

9、质材料,以防万一倒塌时裁减死亡。 5排污阀体要用导线单独接地。 案例三 山西某厂乙炔气体空间爆炸性,死亡1人 一.事故经过和危害 1999年10月10日凌晨5时,山西省某厂聚氯乙烯车间乙炔工段当班班长A某在岗位巡检时察觉氮气压力偏低,于是将该处境反应给车间值班主任B某。B某接到电话后立指示关闭其它岗位吹风用的氮气阀门。约1小时后,A某打定加料时,察觉氮气压力仍偏低,于是再次将处境反应给B某。B某在确认其它岗位确已关闭吹风用的氮气阀门后,随即向厂调度部门发出了提高该工段氮气压力的苦求。约10分钟后,A某开头在4楼加料,6、7分钟后,现场即传来爆炸声,并且有浓裂的火焰从4楼窗口窜出。B某见状当即赶

10、到事故现场布置紧急停车,并积极部署向消防部门报警。紧急停车后,同班职工察觉A某半躺半卧在厂房内电石提升井底部的地板上,便立刻将其送往医院抢救。但A某因失血性休克,体内多个器官已衰竭,虽经多方抢救,终因无效于当是上午死亡。 二.事故理由分析 1.乙炔发生器二贮斗翻板阀被电石块卡住,又值氮气压力于规定压力0.15MPa,发生器内乙炔气外泄,在加料电石磨擦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事故, 这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理由。 2.在给乙炔发生器二贮斗加料过程中,因操作不慎造成翻板阀被,乙炔气外泄,又在氮气压力低于规定指标的处境下举行加料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操作上的理由。 3.管理人员思想麻痹,现场安好

11、管理不到位。客观地说事故所在车间平日虽重视安好教导工作,但对乙炔发生器加料贮斗翻板阀在加料过程中被电石块卡住的问题还强调得不够,致使个别职工自我防护意识差,是造成这起事故发生的管理上的理由。 三.同类事故预防措施 1.鉴于乙炔是一种点火能量很小(空气0.02mJ、氯气中0.0003mJ)的易燃易燃气体,为防止静电火花再次引起类似的事故,在发生器翻板阀的适当位置增设了明显标志,以便确认加料后翻板阀处于良好关闭状态,并明确规定,每次加料后及下一次加料前,重复检查板阀的关闭状态,在确认翻板阀确实处于良好关闭状态后,方可再次开头加料作业。 2.在乙炔发生器加料操作现场安装氮气压表,当氮气压力小于0。1

12、5MPa时,立刻中断加料作业。 3.对全厂全体有毒有害和可燃性气体的机械密闭阀等各种零部件定期检查更换,以确保其生动、密闭、好用。 4.重申要严格执行安好技术规格、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案例四 某企业乙炔气瓶发生爆炸,死亡4人、重伤14人、轻伤2人 1999年3月24日上午8点50左右,职工刚刚上斑,有的已经开头工作,有的在做打定工作,这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在现场的一只乙炔瓶突然发生爆炸,即刻厂房内着了大火。事故后清理现场察觉死亡4人、重伤14人、轻伤2人,设备受损61台,仪器仪表损坏14台,厂房主体一侧大墙倒塌,厂房片面支柱震裂,厂房玻璃全部震碎,周边单位也受

13、到确定的损失,当时估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00多万元 一.事故经过 3月24日上午8点50分左右,焊工王某正做焊接前的打定工作:先将压力调理器安装在乙炔瓶咀上,唾手开启瓶阀,以便查看瓶子内压力处境(这是焊工的习惯操作),就在王某唾手开启瓶阀的瞬间,乙快瓶突然爆炸,几秒钟后,又发生一次大爆炸,即刻车间内形成一片火海,王某当即死亡,邻近的人员倒地一片在场好多人都听到了两次爆炸声,并有人望见事故瓶在焊炸前 先有烟气展现。其次次焊炸可认为是,乙炔瓶爆炸后,瓶内乙炔气和气态丙酮急速向空间分散,再与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气体,由于现场有好多点火源,故很快引起空间爆炸 二.事故现场纪实 事故后检查,事故瓶的瓶阀

14、阀杆转动了70,压力调理器顷钎处于松动状态,低压侧阀门关闭,腔管尚未接上可以认定,焊工王某正在启动瓶阀过程时乙炔瓶发生了爆炸 事故瓶爆炸后,瓶壳残片共有三大块:上封头、下封头和巳展成平板的筒体瓶阀,瓶帽及压力调理器的夹具仍保持在上封头上,压力调理器与夹具分开,压力调理器与其接头的螺纹被拉脱,高压表呈超低压损坏状况,低压表指针在“0”位,未见严重损坏上封头内外观,瓶阀内部、压力调理器内部,高压表接口处,瓶帽上对应瓶阀出口处检验环外观等处均有炭黑展现,但低压表接口处未见炭熏 事故瓶上封头易溶塞未开,底部昌熔塞合金有少许溶化现象瓶内的填料全部损坏,呈絮状飞散于车间较大范围内, 三.事故理由分析与调查

15、 事故瓶爆炸后,除瓶壳残片留存外,瓶内的填料、丙酮,乙炔气全部飞散,无法对其取样测验只能从事故瓶同批次其它瓶中取样分析,用以推断事故瓶的有关处境 3.1残片材质分析 从事故瓶筒体残片上取样举行化学成份分析,结果为合格钢板与焊缝组织结合根本正常,简体断事故瓶同批次的10只在用乙炔瓶,对瓶内填料的轴向间隙检测,其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另据吉化公司联合化工厂介绍,该厂于1998年5月从新乡利民机械公司添置2000只乙炔瓶进厂后,按10抽检,未察觉填料有超标的缺陷 从对与事故瓶同批次相关乙炔瓶的填料质量举行多角度的检验,均未察觉填料有质量问题因比可以推定事故瓶填料是良好的可以认定,因填料问题导致事故瓶爆炸的可能性微小 3.2气体质量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