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志卷六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8850073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华山志卷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华山志卷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华山志卷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华山志卷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华山志卷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华山志卷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华山志卷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九华山志卷六 九华山志卷六(内摄二门:一、营建门第七。二、流寓门第八。) 营建门第七(内分八:一、书堂。二、道观。三、祠庙。四、楼阁。五、亭馆。六、桥梁。七、塔墓。八、屯寨。) 前哲流风,后贤斯轨。肯构肯堂,明禋昭祀。或建祠堂,高山仰止。或修桥路,周道如砥。于以啸歌,于以燕喜。归与归与,君子所履。志营建。 一、书堂(计书堂九 附隐居一 书院二 山房一 附别业一 祠三 庵一 精舍六) 李太白书堂 在化城寺东,龙女泉之侧,唐天宝末建。宋南渡后,堂宇芜没。嘉熙初,邑令蔡元龙,作草堂于化城寺之东偏。明成化间,邑人柯志洪、吴瓛、僧德侃重建,增置两庑,前立石坊。隆庆三年

2、毁于火。万历五年,知县苏万民,访旧址,即僧房后高阜补建。二十二年,知县蔡立身,阅旧址狭隘,乃相地于东岩之下,重建祠宇三间,东西两厢,徙石坊其前。 清喻成龙诗:微雨散西林,群峰忽晴霁。著屐蹋新泥,迢遥任所计。泉石开心神,凉风吹松际。青翠入荒祠,古砌衣薜荔。残碑卧檐楹,白日门犹闭。废兴固有时,我来阅千岁。岂不深大气,聊与陈琐细。君本谪仙人,自矜多才艺。词赋凌沧洲,致身外科第。空惭明主恩,遂使谗佞蔽。丈夫感义气,忍被利名系。脱身事五岳,宇宙同参契。襄阳杜子美,爱君如兄弟。此后下吴越,江山来休憩。浩然怀英风,精魂随波逝。歌君蜀道难,为君一掩袂。 宗观诗:空山吹杜兰,香与红泉汇。缅彼谪仙人,书堂垂旷代。

3、端明亦有言,白眼高四海。顺逆智岂昏,遘会磷淄改。为稽新唐书,天宝分藩在。懿亲急蒙尘,从师讵云罪。以此谢纷纷,一洗遗俗累。吊古憩东岩,郁盘何碨磊。林树多虎熊,悲风啸山鬼。欲往溪无梁,世远英名倍。绿水吐莲华,想像余文彩。逸才不再得,争杀毋庸悔。愿附玄鹤翼,招子翔云澥。 费拾遗书堂 在少微峰下。或云:卧云庵。其旧址也,前为天香岭。 清喻成龙诗:少微高隐白云端,苫块围炉血泪干。丹诏身荣全节易,孤臣心死报恩难。空山日落猿啼急,古墓松深月到寒。流水不关人代谢,秋生岩谷野花残。 王季文书堂 在头陀岭下,即今无相寺也。 柯崧诗:祇树何年合,荼蘼此度花。看山攒玉笋,酌水聚金沙。勾邑真人宅,唐朝处士家。云霞护金碧

4、,瞻眺夕阳斜。 李昭象书堂 在碧云峰下。僧希坦诗:有孰谓堂空人已往,溪声还作读书声,之句。 双峰居士书堂 在福安院前,待制程鹏飞读书处,面双峰,因号焉。张紫微为之记。 汤侍郎书堂 在文殊峰下,宋侍郎汤允恭所筑。 滕子京书堂 在云外峰下,又名滕司谏书堂。思贤岩、谏堂山,皆以此得名。郡志载:滕尝称池之九华山,上陵紫霄,下盘洪流。千岩白云,万壑清风。草木多灵,民人熙熙。书契以降,不知干戈。居者得其寿,藏者得其朽。可以隐志,可以宅先。于是葬其父於邑东石岭铺,遂筑书堂于云外峰下,读书其中。 闳肃书堂 在天柱峰前。程待制鹏飞、子槐,读书之所。 天柱书堂 在天柱峰下,邑人施达讲学处。 九华先生隐居 姓名失考

5、,以为宋齐邱,非也。广福寺,本超回书堂,然此必另是一人。 九华书院 宋处士陈岩建。中为楼三楹,扁曰溪山第一。左室曰静观,右室曰燕居。前有月池,池上有临清亭。义士方时发,以岩号九华山人,故题今额。后因兵燹,失所在。正德五年,岩六世孙陈九畴,请建祠於邑城。 元杨少愚诗:布韦高遁卜安居,富贵浮云意自如。醉里有怀尝倚剑,阑边无事且观书。落花疏雨吟成后,修竹清风睡醒初。客到莫嫌生计薄,九华山水任樵渔。 明李之世诗:三十年游未了缘,诗魂如梦寄苍烟。九华亦有闲樵子,山月山花不管年。 云波书院 在刘冲,邑人吴钟隐居处。 九华山房 元末时,义士钱清建,以面对九华,故名。王祎有记。久废,嗣孙登,重建。 曾侍中别业

6、 在云门峰南。 仰止祠 在化城寺西,内祀王阳明。阳明于宏治、正德,两至九华宴坐,学者多从之游。及嘉靖七年,知县祝增为建祠,寻废。后知县苏万民、蔡立身,又重修焉。 邑人王一桢诗:蝌蚪尼山学,麒麟汉代功。人分千古局,公擅一身雄。玄水珠先握,迷川筏早通。青云荫汗简,赤日照葵忠。自奋神羊触,宁甘伏马充。直声寒九域,正气恼重瞳。儋耳投苏老,雷州遣寇公。凭天骄国狗,射影伏沙虫。劫盗遥行刺,孤臣但叩衷。谁知膏刃客,犹作溯波翁。信有良知在,无忧直道穷。终焉回圣怒,无复据神丛。风力南溟厚,龙光北斗冲。为霖开幕府,仗剑领元戎。义战宸濠缚,妖氛彭蠡空。康侯劳汗马,枫陛赐彤弓。河带盟淮上,茅封出海东。济川才既伟,铭鼎

7、志尤洪。道牒终无摈,经箱老更丰。寻山同裋褐,聚石倚崆峒。两度芙蓉岭,诸峰锦绣中。曼陀花似雨,听讲狖吟风。半偈东岩唱,纤歌绝顶工。整衣致樽俎,缥缈浙云红。 甘泉祠 在化城寺东,中峰之下,湛甘泉若水曾游此。嘉靖十三年,督学闻人诠,知府侯缄,同知任柱,建,寻废。万历五年,知县苏万民重建。前有石刻甘泉二字。 陈明两公孝义祠 汪廷珍记曰:公名良台,字明两,世居九华南麓,为池之青阳人。自其高祖以来,世积内行。其父讳懋诣,少失怙,事后母以孝闻。尝以乡勇拒左梦庚兵於邑之龙口,乡赖以安,乡之人,固祝其有贤子孙矣。方公年十二,其父遇难,即能号泣请代,父竟得脱。公家尝不戒于火,而母章孺人尚在内室,公自外至,突入,负

8、之出诸烈焰中,身无恙,若有神护者。父尝晨起,思邻邑佳果,公潜往取之,去复八十里,比夕以献。凡公之先意承志,率类此。父素厚邻里,公尤能推广为之,周恤益至。凡代其里人输税课,与完人婚娶者,殆不成胜计。康熙戊子岁歉,至减值鬻产,易谷以赡饥者。盖公之事亡如事存,其好施与,匪惟其性然,周邻赡族,凡皆如其亲之自为之者。其体亲之心,既没不忘,故其济贫之行,亦至老不倦。孝经云: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予尝推论之,以为推事亲之心以待人,那么爱敬之心,无时可忘。而凡事必求乎亲心之安,而后可以无愧,公亦可谓安乎亲之心者哉,其列诸祀典也,固宜。噫!凡事之不本于诚者,必不能始终如一。以予所见,高

9、行畸节,岂无一二事,卓卓可惊喜,而按其生平,划若两人,其本不立,其他固无足观耳。若一统志,及公家传,载公还旅次金,归邻园坠果,诸事,其亦细行之克谨哉。要之公唯一念之笃于其亲,而其内外行习,遂以此一念贯之。故其所为,虽若平平无奇,而皆足薰闾阎而传不朽,那么洵乎诚之足以动人,而庸德之难得如此也。故从壤请而为之辞,俾览者庶有感焉。(壤,即公之裔孙陈壤,清人,汪公门生。) 刘世疏庵 在双峰下,保真院东北。僧布坦诗:有藏却胸中万卷书,却来山顶结茅卢。之句。 凤台精舍 在仰止祠左,府同知任柱建。 双华精舍 在仰止祠右,邑人侍御柯乔建。 柱明精舍 在新太白祠右,为方伯王一桢建。 王之璘诗:九子何嵬崒,春游屐

10、齿芳。壑抽瑶草秀,峰拔古莲香。鸟道通仙窟,莺花覆佛场。于兹歌陟屺,霞岭鹤犹翔。 南台精舍 在阳明祠东,为给谏吴文梓建。 还素精舍 在会文堂左,为封侍御刘织建。 钦所精舍 在会文堂右,为副宪罗赐祥建。 二、道观(计道观二 附堂二) 开元观 在云门峰下,三级泉西。唐开元中建,诏以馆元真。今雪潭后有观冲,即其遗址也。 延华观 在凤凰岭东。唐乾宁中,赵知微所居。今沙弥庵,即其故址。 云峰堂 在云峰下。 玄夷堂 在望华亭下。 三、祠庙(计祠三 庙二) 协济祠 在山东北麓,又名望仙祠。由县入九华者,必由此去。 东协济祠 在覆瓯峰之东南。 西协济祠 在呈凤岭之西。 白龙庙 在白龙池侧,梁天监二年建。 白鹤庙 在云峰绝顶,昔有白鹤来集其上,故名。 四、楼阁(计阁一 楼一) 聚华阁 在化城寺后,督学御史耿定向题。 阳华楼 在五溪桥左,万历五年,知县苏万民建。 明顾元镜诗:帘卷溪云上玉钩,泉声和雨入溪流。山山瀑布频惊雪,树树松篁并耐秋。洞口烟霞闲吐纳,沙边瓯鹭任沉浮。停骖且尽今朝兴,更上前溪百尺楼。 五、亭馆(计亭卅一 馆一 附坊四) 望华亭 在五溪桥侧,旧名玩华亭,都御史彭礼建。后废,万历五年,兵备副使冯叔吉,命知县苏万民重建,易今名。 明萧良有诗:亭上风光好,招携总隽才。九华云外耸,五水座中来。露积璚为树,霞飞锦作堆。使君棠影在,安得共徘徊。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