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9884969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熟悉5个生字,掌管“强壮、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庆节日是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大胆、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 课文的其次、三片面,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快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大胆。 教学难点: 从火把节的传闻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大胆与固执。 教学打定: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

2、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脉络布局。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心。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学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产。火把 节一般欢庆三天,头一天全家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

3、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想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稳定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强壮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强壮强健冲动感动 反义词:强壮柔弱冲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斟酌: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可以分成几片面?试概括出每片面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片面内容?

4、第一片面:(14)写接待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其次片面:(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片面:(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大胆、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表达彝家人的热心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表达出彝家人的热心、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喜欢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心和火把节强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处境。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

5、主要内容,还猛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心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斟酌书后第2、3题。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悉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

6、的引导,扶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大胆、固执、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打定: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处境。 2、自

7、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斟酌:课文是分哪向片面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热爱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处境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好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加入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片面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热爱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闻,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8、、朗读你最热爱的段落,表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火把节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识与才能 熟悉6个字,学会11个字,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扶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彝族特有的民

9、族风情。 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大胆固执、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难点: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大胆固执、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打定:词语卡片。

10、教学过程 一、介绍火把节,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火把节”:同学们,这个节日你们确定不目生吧!能用你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下吗?(引导学生反应搜集到的资料,加深对火把节的了解。)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2.教师谈话,导人:同学们,彝家人的火把节就分外有特色。他们也热心地邀请我们去欢庆他们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11、彝家人的火把节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前广泛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在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中,丰富对火把节的熟悉和了解。再通过课堂的反应、交流,进一步稳定学生对火把节的整体认知。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才能和借助资料学习课文的习惯。)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留神要点。 2.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并根据图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头帕披毡山寨强壮摔跤嫉妒蝗虫 激情四溢数不胜数不屈不挠兴高采烈不约而同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给课文分段。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

12、作学习的气力,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朴的内容自己学,繁杂的问题大家一起议论。这样不仅可以抑制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心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才能。) 三、检查反应,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全班读一读。 教师:这一课的生字对比多,而且有些字还对比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应,教师强调:“毡、寨、嫉”三字。)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处境。 2.指名反应“激情四溢”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激情四溢:弥漫着猛烈的、具有爆发性的情感。 数不胜数;本课指蝗虫多得数不清。 不屈不挠:不屈服。 强

13、壮:强壮有力。 嫉妒:忌妒。 3.指名反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4.教师:如何分段? 第一片面(13):讲彝家人做好各种打定欢庆火把节。 其次片面(49):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强烈场面。 第三片面(1012):写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第四片面(13):邀请人们和彝家人欢庆火把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反应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加强学生语言感知才能的培养。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四、初谈写作方法,感受彝家人的热心 1.教师:在这个弥漫民族风情的节日里,我们四

14、处感受到彝家人的热心。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2.学生画出相关段落.自由朗渎。 3.指名交流;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加入这三天三夜激情四溢的盛典。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怎么样?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学生根据朗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 6.教师小结:课文运用了响应的手法。文章开头、文章中间、文章结尾彼此响应,对同一内容“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庆火把节!”反复强调,使文章的感情更加猛烈,让人们迫切地想到大凉山欢庆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布局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种手法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写作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