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导学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98849014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井得一人》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穿井得一人导学案 穿井得一人导学案 【出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备人】:商洛市镇安县永乐初级中学 朱 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学识与才能 : 1、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 2、学习改写及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才能。(难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言,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那么古希腊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看两那么中国古代的寓言。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

2、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片面,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赋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看看这那么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什么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根基导入,自主学习】 1、了解及作品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河南濮阳)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撤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会集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

3、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点名朗读,学生齐读,提示节奏。留神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看视频朗读(或老师范读) 3、疏通文意。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校正。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方法引导: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4、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四)【理解分析,思辨寓意 】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议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闻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议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是如何处理这件事? 议论并联归纳: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看出:宋君是一个专心的人,他不随意轻信传言,命令手下,实地考察求证。 4、这那么寓言故事说领略了一个什么道理?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理应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务必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确实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

5、的求实精神。 (五)【联系生活,拓展深化】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处境?假设有,我们理应怎样去对待? (六)【想象创新 ,编写寓言】 例文: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人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由于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 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特意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只要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谈判之后,抉择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浇灌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

6、,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举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欣喜得合不上嘴。此后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使真是从地底

7、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复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便当。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浇灌,现在可以不用了,此后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成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七)【理性斟酌,课堂小结 】 穿井得一人这那么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 这个故事报告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确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不理应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务必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留神“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经信。 (八)【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故事】:宋国有个姓丁的人说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却被误传为 从井挖出了一个人。 【寓意】:报告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确定要详察的 道理。 三【教后反思】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