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上传人:折*** 文档编号:298847345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义务教导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导部制定 第一片面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才能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根基教导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导,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进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创办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根基教导务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才能。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

2、习惯、生活态度、认知才能进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进展的需要和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弥漫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根基。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根基,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喜欢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根基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名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片面,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启程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

3、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为课程的根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学识的传递和采纳,以活动为教和学的根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嬉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基,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表达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表达品德教导和生活教导有机融合;教学活动表达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学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进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

4、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合作和联结中生动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天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根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喜欢生活、学会关切、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导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喜欢生活、创新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切、学会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边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进展创新意识和实践才能。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

5、值,崇敬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隐匿着巨大进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隐匿着丰富的进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片面,参与并享受高兴、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熟悉、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导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外观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务必在儿童的生活中举行。 (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学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斟酌

6、、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进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喜欢,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务必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务必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 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基,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根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 健康、安好地生活 高兴、积极地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交织构成儿童生活的根本层面。 健康、安好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根基,它旨在使儿童从小知道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根本

7、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才能,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进展打下根基。 高兴、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初步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进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天性品质,为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根基。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自身的道德需求,也是社会的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切、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打下根基。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是儿童天性进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引导儿童学会学习,进展熟悉才

8、能、动手才能和创造性,利用自己的学识和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让生活更丰富更美好,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呈现并提升自己的聪慧,享受创造带来的快乐。 其次片面 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喜欢生活的儿童。 本课程引导和扶助学生达成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珍爱生命,喜欢自然。 自信向上,忠诚大胆,有责任心。 热爱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养成根本的文明行为习惯。 乐于加入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 养护环境,珍爱资源。 (三)学识与技能 掌管自身生活必需的根本学识和

9、根本技能。 具有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具有初步的探究才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学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究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 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 学习几种简朴的调查研究方法并尝试应用。 第三片面 课程内容 健康、安好地生活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 2、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 3、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保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5、知道初步的保健常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有初步的自我养护意识和才能 6、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管自己。

10、 7、了解儿童易发疾病的有关学识,积极加入预防疾病的活动。 8、使用玩具、设备举行活动时,遵守规矩,留神安好。 9、熟悉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好标志,遵守交通规矩。不到危害的地方去玩,制止意外伤害。 10、了解当地多发的自然苦难的有关学识,知道在紧急处境下的逃命或求助方法。 适应并热爱学校生活 11、在学校里心绪安定,心情高兴。 12、熟谙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高兴、积极地生活 高兴、开朗 1、热爱和同学、老师交往,欣喜地学,高兴地玩。 2、亲近自然,热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3、在成人扶助下能较快地化解自己的消极心绪。 积极向上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为此而欣

11、喜。 5、在成人的引导下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劳绩。 6、在成人扶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7、学习赏识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优点,并以此鼓舞自己不断进步。 有应对挑战的信仰与士气 8、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容许想手段解决。 9、敢于尝试有确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会做事,学会关切 1、做事专心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 2、爱父母长辈,关怀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3、关切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共享与合作。 4、专心完成自己承受的任务。 遵守社会道德模范 5、懂礼貌,守秩序,保护公物,行为文明。 6、能初步辨识事非,做了错事勇于供认和改正,忠诚不说谎

12、。 7、崇敬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爱他们的劳动成果。 8、保护动植物,俭约资源,为养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 9、热爱集体生活,保护班级荣誉。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学识,感受家乡的进展变化。 11、喜欢革命领袖,了解英雄模范人物的荣誉事迹。 12、敬爱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有奇怪心和多样的兴趣 1、热爱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2、对周边环境弥漫兴趣,热爱接触崭新事物。 设计与制作 3、热爱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小玩具、小礼物或布置环境等来丰富和美化生活。 4、能根据需要动手做简朴的道具、小模型、小物品等来

13、开展活动。 勤于斟酌,学习探究 5、能积极地出方法、想手段来扩展嬉戏或推进活动。 6、学习用查看、对比、调查等方法举行简朴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共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法收集需要的资料。 10、在成人的扶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阅历或信息。 “课程内容”说明 本课程内容为根本标准。在开展教学活动和编写教材时,在全面、切实地把握本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儿童的实际可以有所调整。 “课程内容”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串、整体呈现的。在健康、安好的前提下,儿

14、童的生活既要弥漫乐趣与色调,也应当富有责任与创造。 因此,在实施中不要将它们割裂开来。 第四片面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深刻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征和根本理念 本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特征和根本理念的片面,集中表达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是课程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 (二)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目标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目标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喜欢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启程点和归宿。变更追求外观的学业成果,忽略儿童的精神成长,忽略

15、深层的态度、观念、思维方式、心绪情感进展的倾向;变更偏重道德说教、偏重形式,忽略儿童的真实体验与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倾向;变更偏重学识灌输或技能训练,忽略儿童的奇怪心与实践才能,更加是创造才能进展的倾向,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三)正确熟悉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学识传授者,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的支持者;与儿童共同举行活动的合;在参与儿童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进展,率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 在本课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导于活动之中来实现。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通过亲历活动去达成教导目标。 (四)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根基 鉴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务必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根基。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进展状况,掌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一致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