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过关检测(九)

上传人:c** 文档编号:298843896 上传时间:2022-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过关检测(九)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单元过关检测(九)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单元过关检测(九)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单元过关检测(九)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单元过关检测(九)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过关检测(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过关检测(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单元过关检测(九) 1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表达中,错误的是( ) 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举行调查 B一个池塘中全体的鲫鱼就是一个种群 C识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D在沙丘上举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解析:选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2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以下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表达,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选A

2、。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布局,全体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属于草坪分层现象。 3(2022江西南昌调研)如图为某农业用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以下表达错误的是( ) 单元过关检测?九?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A蝗灾初期未对东亚飞蝗举行有效操纵导致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在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下降 C在b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举行屡屡喷射可防止c点展现 D操纵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抗争力稳定性 解析:选C。在b时利用同种杀虫剂对作物举行屡屡喷射,杀虫剂对抗药性东亚飞蝗起了选择作用,抗药性个体仍会急速增长展现c点。 4某生态系统

3、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1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图2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那么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解析:选C。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由题中食物关系可知甲、乙为生产者,A项正确。最初甲与乙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数量开头裁减,说明在甲、乙的竞争中,甲最终告成,B项正确。T时间后只有甲为生产者,丁是丙的捕食者,丙是甲的捕食者,丁的数量大量裁减,就会导致丙的数量急速增多,进而导致甲被大量捕食,

4、使得甲的数量裁减,C项错误。由图2知,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因自身增长而导致的养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D项正确。 5下表是调查某区域(样方面积为2 hm2)田鼠种群密度,对抓获的雌雄个体数和有标记 个体数所做的记录。已知田鼠被抓获过一次后较难再被抓获,以下相关表达正确的是( ) 雌性/只 雄性/只 标记数/只 28 22 50 初捕 32 18 10 重捕 A.若调查该区域蚯蚓的种群密度也采取此方法 B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 C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D综合两次捕获处境,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解析:选B。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活动范围

5、小,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田鼠在被抓获过一次后较难再被抓获,即重捕时的标记数减小,根据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统计的种群密度要高于实际的种群密度;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2 125只/hm;根据题表数据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 6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B丙通过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获得的能量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解析:选C。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不是第一营级和其次养

6、分级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10%20%表示;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表达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滚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过程固定的 C过程以CO2的形式举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举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直接到的途径 解析:选D。图中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流经该生

7、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如光合作用)固定的;过程以CO2的形式举行,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举行;、直接到的途径为其次养分级和第三养分级的细胞呼吸。 8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养分和能量滚动处境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养分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 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养分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同化固定体内储存呼吸消耗 的能量 的能量 的能量 15.9 2.8 13.1 甲 870.7 369.4 501.3 乙 0.9 0.3 0.6 丙 141.0 61.9 79.1 丁 211.5 20.1 191.4 戊 A. 丁为肉食性动物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C乙是能量滚动

8、的起点 D戊是丁的前一养分级 解析:选C。由戊是分解者,表中同化量的大小及能量传递特点为依据,判断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乙丁甲丙。丁是草食性动物,甲随丙的增加而裁减,捕食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乙为植物,所以说乙是能量滚动的起点。 9(2022山东济南调研)以下描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其次养分级 蜜蜂察觉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报告”同伴去采蜜 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结果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 C D 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滚动、物质循

9、环和信息传递。属于能量滚动,属于信息传递,属于物质循环。描述的是生态系统的布局,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10(2022浙江杭州月考)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合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其种群可能会要挟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养分布局趋于繁杂 A B C D 解析:选C。外来物种入侵到

10、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合,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与所在环境中同一养分级生物举行竞争,而导致侵入地物种的生存受到要挟,从而裁减侵入地的物种,破坏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养分布局趋于简朴。11.(2022湖南长沙月考)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根基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理才能 B生态系统内部布局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抗争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D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抗争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理

11、才能,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根基。生态系统内部布局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表达了其间接价值,A、B、D正确。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抗争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也弱。 12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表达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应调理维持其布局和功能的稳定 D大

12、量种植芦苇的理由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解析:选B。芦苇湿地生态系统有外部有机物的输入,A项错误。湿地生态系统通过负反应调理维持其布局和功能的稳定,C项错误。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需分解者分解后,芦苇才能利用,D项错误。 13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步形成的,如下图。据图回复问题: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概括表达在群落空间布局的_方向上。识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 (2)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是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

13、数学模型理应是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遍的江豚,它们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养护它们的根本措施是_。 解析:此题测验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学识。(1)由于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步形成的,最初无土壤条件和任何生物,故其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点是不同地段上生物种类存在差异,为群落的水平布局。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丰富度。(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在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14、。(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时,也可用样方法,要留神随机取样。(4)对于白鳍豚和江豚等珍稀物种的养护根本措施是提高其环境容纳量,如建立自然养护区等。 答案:(1)初生演替 水平 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2)种群密度 样方法 “S”型曲线 (3)随机取样 (4)提高环境容纳量(建立自然养护区) 14(2022山东济南月考)下表是生物学工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复问题: 被食者 绿藻 螺狮 水草 鲫鱼 轮虫 捕食者 螺狮 鲫鱼 轮虫 (1)该湖区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了_。鲫鱼与轮虫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 (2)若由于某种理由螺狮全部死亡,轮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将_,该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