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实验探究题(热学光学力学)

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14KB
约10页
文档ID:298804551
中考实验探究题(热学光学力学)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考实验探究题(热学光学力学) 测验专题 专题一 热学测验探究题 (搜集了中考中经常展现的问题) 熔化测验 下图装置探究是冰的熔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处境 时间/min 温度/℃ 0 -4 5 -2 10 0 15 0 20 0 25 0 30 1 (1) 测验装置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和 (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 (4)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下图,此时温度计是 ℃ (5)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 (6)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分析,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 (7)1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8)冰的熔点0℃,那么0℃的冰确定为(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都有可能 (9)10分钟和20分钟相比,温度一致,那一时刻试管内物体的内能大? ,理由 (1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刚开头5分钟温度升的比结果5分钟快,理由是 (11)测验时,若温度计不提防碰见容器底部,那么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 (选填偏高、偏低、不变) (12)为减小误差,测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还是较大冰块? ,理由 (13)假设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测验,得到石蜡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冰的一致? ,理由 (14)在探究“冰的熔化”测验中,小明察觉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15)在探究“熔化测验”和“沸腾测验”中,都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测验专题— 1 (16)如右图所示,请对甲、乙两方案举行评价?把盛有碎冰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逐渐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理由: A、熔化一片面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沸腾测验 下图是探究“水沸腾”的测验装置 丙 A 物质 水银 凝固点沸点(℃) (℃) -39 357 -117 78 B 酒精 乙 丙 甲 (1)本测验的目的是查看水沸腾时的 和水沸腾时 的 (2)如图是该测验装置,在安装、调整测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依次是,先调整固定 的位置,在调整固定 的位置 (3)由表格知,本次测验理应选用的测温物质是 (4)刚倒入热水时察觉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理由是 (5)温度计在使用前,要认清 、 、 (6)甲图温度计使用错误的地方 (7)乙图温度计使用错误的地方 (8)温度计的读数:视线要和刻度面 如右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 C方法会导致测量结果 (9)丙图为温度计某一时刻水的温度 为 ℃ (10)测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根据记录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11)分析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 (1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理由是当地气压 (高于、低于或等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 测验专题— 2 (13)水沸腾前后气泡有好多变化,图 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a b (14)某小组测验时,察觉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过长,请写出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至少写两种) a、 b、 c、 (15)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展现“白气”,是 现象,请写举一个这种物态变化的事例: (16)下图给出了A、B两套装置,甲组同学察觉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套装置。

有两组同学选用的测验装置一致,但水开头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图像如C图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理由是 (17)若小徐测出测验用水量为1L,那么将水从92℃加热到98℃需吸 收 J热量[水的比热C=4.2×l03J/(kg·℃)] (1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下图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专题二 光学测验 测验专题— 3 探究光的反射测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测验时,光屏的作用是 和 (2)为了探究角度的关系,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3)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变更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 ∠i,说明 (4)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说明 次数 ∠i ∠r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5)根据表格,能得出哪些结论: A、 B、 c、 (6)假设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察觉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说明 (7)若将入射光线EO顺时针转动,反射光线OF会 (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8)变更入射角,持续留存光的传播路径,结果纸板上留下好多光路,无法区 分哪条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对应,应如何解决问题: (9)若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线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展现的现象: (10)探究中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1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小明同学打定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这个测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 (12)小明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头测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留存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 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测验中: (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 置,查看到的现象是 。

(2)把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接下来的操作是 (3)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举行测验的目的是 ; 测验中 应选 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4)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 ;目的是为了 (5)测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 ; (6)该测验最好在 环境中举行(选填“较亮堂”或“较黑 理由是 4 测验专题— (7)为表明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稳当,你认为应采取以下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屡屡变更玻璃板的位置举行查看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屡屡变更A蜡烛的位置,提防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8)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测验中,变更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 后的蜡烛B,察觉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过了一段时间,蜡烛A变短那么A的像的大小将 (10)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变更? (11)测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 立 的 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 面 像与物到镜面的 .若用棋子做测验,缺乏是 ?如何 提升 ? (12)将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完全重合来确定 像的变化,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请举例: (1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