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拖***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24KB
约10页
文档ID:29831300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_第1页
1/10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一片面 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 一、原子、离子、分子 (一)原子 1、原子的布局 质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H原子不含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个数关系: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总数 -27 质量关系:一个质子质量≈一个中子质量≈1.67╳10kg≈1836个电子的质量 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 原子质量≈原子核质量 (1)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原子核质量+核外电子总质量=质子总质量+中子总质量+核外电子总质量 (2)近似原子质量=原子核质量=质子总质量+中子总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A(r) A(r)?一个r原子的质量一个r原子的质量? -27一个碳-12原子质量1.66?10kg12意义: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一个原子质量的多少成正比; ②不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 ③相对质量之比等于真实质量之比。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4)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A(r)??一个r原子的原子核质量一个r原子的质子质量?中子质量?-27一个碳-12原子质量1.66?10kg12 1.66?10kg-27?A?m(质子)?B?m(中子)?(A?B)?1.67?10kg1.66?10?27-27kg?A?B即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内中子数 注:①原子的质量和近似质量的单位是kg或g;而相对原子质量和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都是I,一般不写出来②掌管近似相对质子质量的运用 2、原子布局示意图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第 1 页 共 10 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①分层排布(由近及远的依次分别为K、L、M、N、O、P、Q,分别对应第一、其次、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层) ②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第一层:2个;其次层:8个;第三层(前1-20号元素)8个;最外层:8个 ③排布特点:先排第一层,第一层排满后再排其次层, +22 8 8 2 其次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依次类推 如第20号钙元素原子布局示意图为: (2)原子布局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为1—3个(H、He、B除外),在化学回响中失去最外层全体的电子(初中阶段); ②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为4—7个(H、He、B除外),在化学回响得到电子,且得到电子数目等于其达成相对稳定布局所需的电子数; ③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为8个(He为2个)。

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最为紧密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回响中得失电子、所带电荷数及其化合价变化的变化处境如下所示: M-ae→M - +a a+ (金属原子) N+be→N (非金属原子) - -b b- 考点要求: 第一、熟记第1-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 其次、会写1-20号元素的原子布局示意图; 第三、能看懂原子布局示意图的含义,并会解决一些简朴的问题如: +22 8 X 2 某元素的原子布局示意图为 (1)求x的值; (2)该元素是 (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3)该元素在化学回响中 (填“得到” 或“失去”)电子,形成 (填“阳”或“阴”)离子;在其化合物中,其化合价为 价 3、原子、离子、分子之间的关系 物质 阳离子 原子 离子 构成 化合物 分子 阴离子 4、原子、离子、分子的共同性质 (1)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都能直接构成物质,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3)都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矩的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就越强烈; (4)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考点要求:会用根本粒子之间的聚集来解释物质的构成;会用根本粒子的运动论来解释有关现象;会用根本粒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来解释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 第 2 页 共 10 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二、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一)元素的概念 要求: (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抉择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或原子核电荷数); (2)掌管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有种类的说法,没有个数的含义; (3)理解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只能说元素组成物质,不能说元素构成物质) (二)元素符号 (1)掌管元素符号的书写原那么 (2)掌管元素符号的含义 A、元素符号前有数字:只表示微观意义,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B、元素符号前多数字:既表示微观意义,又表示宏观意义 ①金属元素:表示一个该种金属原子;表示该种金属元素;表示该种金属;表示该种金属由该种元素组成 ②非金属元素:表示一个该种非金属原子;表示该种非金属元素;假设该元素名称带“石”字旁,还表示该种固态非金属单质,表示该种固态非金属单质由该种元素组成 ③稀有气体:表示一个该种稀有气体原子;表示该种稀有气体元素;表示该种稀有气体;表示该种稀有气体由该种元素组成。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 (一)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 1、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掌管元素化合价的正确表示方法; 3、根据所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并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规律判断化合物目生元素的化合价; 4、会利用元素化合价求化合物的化学式排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或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标价、交错、约分)】 (二)化学式 1、了解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就是组成它的元素的元素符号; 气态单质(组成元素的名称中有“气”字头)、液态单质(组成元素名称中有“三点水”),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书写时要将其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表示出来,其数字标在其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如O2、H2、N2、O3、Cl2、Br2等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书写步骤与方法:找元素(根据题目告知的条件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举行推断)、排依次(金氢左、氧非右)、标个数(标出各元素原子个数的简朴整数比) (3)化学式的读法: 一般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CH3COONa“醋酸钠”等特殊物质例外); 二价铁读作“亚铁”,三价铁读作“铁”;一价铜诗作“亚铜”,二价铜读作“铜”。

2、化学式的含义 2-(1)化学式前有数字:仅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如NSO4表示N个硫酸根离子; (2)化学式前多数字:如H2O ①表示一个水分子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③表示水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第 3 页 共 10 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④表示水这种物质 ⑤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⑥可算出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1):(1×16)=1:8或求出水中氢元素或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要求务必会写的化学式: 单质:O2、O3、H2、N2、C、P、S、Fe、Cu、Al、Mg; 化合物:H2O、H2O2、CO2、CO、P2O5、SO2、Fe3O4、Fe2O3、CuO、CaCO3、Ca(OH)2、MnO2、KClO3、HCl、H2SO4、CH4、C2H5OH、CH3OH、CH3COOH、H2CO3 其次片面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真物 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物质 化合物 其他化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和纯真物的识别及其联系 组成 构成 性质 实例 混合物 纯真物 分开 混合物 混合 纯真物 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 由一物质组成, 无固定组成 有固定组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无固定的性质 空气、食盐水等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 有固定的性质 有化学式 Cu、He、CO2等 化学式 无化学式 化合物和单质的识别及其联系 组成 构成 实例 单质 只含一种原子 Cu、He、O2等 化合物 分解 化合物 化合 单质 含不同种原子 H2O、Fe2O3、CH4等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一致点 都是纯真物,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第 4 页 共 10 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第三片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气泡)、生成沉淀这些现象可以扶助我们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 2、物理变化:没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识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必先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确定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务必通过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的表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有:氧化性(供给氧)、恢复性(得到氧)、可燃性、毒性等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的表示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颜色、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水溶性、挥发性、吸附性等等 要求: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识别和联系;理解和掌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记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在新的背景中运用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去解决有关问题 三、学会用分子(或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变更原子的种类和个数(这就是在化学变化中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变化的理由)。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要求: 1、能用上述理论去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能用上述理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3、能够理解用图表来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及解决一些简朴的问题如: 分别用 、 、 表示氧原子和另外的两种原子其有关物质的变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是: A、该回响属于分解回响 B、回响物属于氧化物 C、该回响中有三种物质,其中回响物与生成物的个数比为2:1:1 D、该回响说明化学回响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成再分 第四片面 元素及其化合物(身边的化学物质) 本模块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中心,向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辐射其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有: 空气【氮气(N2)、氧气(O2)、臭氧(O3)、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的氧化物(NOx如N2O、NO、NO2)、固体颗粒物】、水(H2O)、炭(C)、石灰石(大理石)、酒精(乙醇)、熟石灰【Ca(OH)2】等等 第 5 页 共 10 页 — 10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