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周恩来的小故事30个

金诺****简谱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6页
文档ID:298307256
关于周恩来的小故事30个_第1页
1/6

关于周恩来的小故事30个 周恩来小故事篇一 在学校里,周恩来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 有一次,周恩来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 吴老头知道周恩来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 周恩来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 吴老头紧紧握住周恩来的手,老泪纵横 周恩来小故事篇二 周恩来一个叫何殿祯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周恩来到他家过暑假,周恩来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周恩来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周恩来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周恩来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周恩来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周恩来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周恩来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周恩来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周恩来小故事篇三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周恩来小故事篇四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周恩来小故事篇五 某次,一个美记者采访周恩来时,看见桌上放着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以一种讥讽的口气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淡淡一笑,答道:”谈起这支派克钢笔话就长了。

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派克钢笔 周恩来小故事篇六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一次问周恩来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周恩来小故事篇七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周恩来小故事篇八 周恩来知道大米饭是怎么来的之后,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周恩来小故事篇九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周恩来小故事篇十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好处,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样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