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上传人:x****x 文档编号:298193389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一、概念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3、研究方法:是系统地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4、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政治学等与人的行为有

2、关的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5、研究目的:是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二、性质与特点(一)边缘性、综合性 1、多学科交叉性 2、多层次交切性(二)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是来自于多学科性 二是来自于研究对象 三是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三)实用性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一、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一)列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模式B=f(P,E)式中:表示个体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function):表示个体的各种特征(personality):表示环境(environment)(二)麦克里格的“影响工作绩效的因果关系的理论”模式(Ia,b,c,d,a,b,c,d,m

3、,n,o,pm,n,o,p)式中:式中:P P:表示个人工作绩效(:表示个人工作绩效(performanceperformance) ; f f:表示函数(:表示函数(functionfunction) Ia,b,c,dIa,b,c,d表示个体主观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动机和表示个体主观特征,包括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等(态度等(individualindividual);); m,n,o,pm,n,o,p表示环境特征。包括工作性质、根据绩表示环境特征。包括工作性质、根据绩效高低给予的奖酬、所在群体和有关领导以及社会环境等效高低给予的奖酬、所在群体和有关领导以及社会环境等(environmen

4、t)(environment)。(三)莫立斯的影响个人行为的“四因素论”人的行为物质环境体质因素社群环境符号因素(四)爱索斯和科费的“行为背景因素”论个人背景主要有:所受教育、家庭和社会背景、情感、道德、职业、习惯、技能、态度等。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地理、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等。组织内部环境包括:领导者、组织目标、技术、规模、规章制度、组织历史等。(五)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分析体系表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要、生物节奏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要、生物节奏

5、规律规律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认识;价值观、理想、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认识;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信念、态度;个性文化因素: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文化因素: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等等、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群体、领导、整个组织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群体、领导、整个组织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人群团体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条件因素、人群团体因素二、理论框架效率和效益人员满意人际关系人员流向出勤率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政治人力产出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工作压力组织设计工作设计激励领导决策领导

6、群体行为与绩效人际关系群体冲突信息沟通知觉与行为价值观、态度与行为个性差异与工作安排人力的投入第四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三节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一、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三、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五、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第二章 发展与理论源泉第一节 发展概况和理论源泉一、发展概况 二、理论源泉(一)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心理现象的规

7、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规律。心理学分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分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二)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变化的 规律性。规律性。(三)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科学。(三)人类学:研究人类的科学。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分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四)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等。第二节 心理学应用的新成果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供应者与消费者关系工程心理学人与机器的关系组织心理学人与人的关系人事心理学人与

8、事的关系自然科学人事管理学组织管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工程学人类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政治学一、普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二、工业心理学(一)人事心理学(二)工程心理学(三)组织心理学(四)消费心理学第三节 管理学的新发展一、由组织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二、由人事管理学到组织行为学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新发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由管理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 分析层次分析层次 理论性理论性 基基 本本 性性 质质 应用性应用性 微观微观 宏观宏观组织行为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 第五节 行为科学的新发展一、行为科学的提出二、行为科学的定义三、由行为科学到组织行为学 第三章 组织行为学研究

9、方法第一节 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一、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一)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二)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有助于管理者进行正(二)了解和掌握研究方法,有助于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确的判断和决策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科学规则(一)芝加哥会议的决定(一)芝加哥会议的决定研究步骤:研究步骤:1 1、明确问题、明确问题2 2、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3 3、形成假设、形成假设4 4、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5 5、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测试测试试验,进行论证试验,进行论证(二)研究工作的心

10、理掌握和工作道德问题(二)研究工作的心理掌握和工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主要表现:1 1、违反被试者的、违反被试者的“ “知情和同意原则知情和同意原则” ”2 2、侵犯私人保密权利、侵犯私人保密权利3 3、有的试验者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员参加实验。、有的试验者用物质奖励和行政命令诱使人员参加实验。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一)研究程序的公开性(二)收集数据资料的客观性(三)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四)分析方法的系统性(五)所得结论的再现性第二节 研究的分类一、根据研究的性质分类一、根据研究的性质分类1 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2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3 3、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二、根

11、据研究的深度分类二、根据研究的深度分类1 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2 2、预测性研究、预测性研究3 3、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三、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分类三、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分类1 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2 2、现场研究、现场研究3 3、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研究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的系统过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以下的系统过程:思考的领域思考的领域观察的领域观察的领域结论数据和资料论据预测第一步是归纳综合第二步是检验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过程归纳为:明确研究课题(1)研究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实地观察和实验说明研究结果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

12、方法一、案例研究法二、观察法三、心理测验法四、调查法五、实验法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第四章 知觉的作用与行为表现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一、知觉的概念1、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反映形式的基础。一、知觉的概念2、知觉:是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uu还可定义为: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uu知觉就是对外部刺激进行收集、组织、归类和解析的过程。二、知觉的过程197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着重以信息加工理论来说明知觉问题,认为知觉过程是接受信息和评价信息的

13、过程。它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接收输入(能量或信息) 2、把输入转化为修正行为的信息。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可具体分为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等阶段。环境刺激感觉视、听、味、嗅、触隐蔽的态度知觉错误的原因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形知觉的判断公开的行为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图形与背景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选择观察组织解释反应三、影响知觉的选择因素(一)知觉者(一)知觉者 (二)知觉对象(二)知觉对象1 1、兴趣、兴趣 1 1、形状的大小、形状的大小2 2、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 2 2、强度的高低、强度的高低3 3、经验、经验 3

14、3、对比性的强弱、对比性的强弱4 4、个性、个性 4 4、动态与静态、动态与静态5 5、情绪状态、情绪状态 5 5、重复的次数的多少、重复的次数的多少 6 6、新奇与熟悉、新奇与熟悉(三)情景(三)情景四、知觉的组织过程(一)知觉对象与背景(二)知觉归类 知觉归类就是利用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和相似性的原理将各个刺激组织成为有意义的知觉形式。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主体的社会行为。二、社会知觉的分类(一)对人知觉:是指通过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二)人际知觉

15、: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三)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四)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三、社会知觉的偏差(一)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一)第一印象效应:通过对某人的知觉而留下的最初印象。最初印象。(二)晕轮效应: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二)晕轮效应: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为特征。(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三)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后来对印象和最

16、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后来对该对象的印象也起着强烈的影响。该对象的印象也起着强烈的影响。(四)定型效应: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四)定型效应: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印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印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响。第三节 自我知觉和自我意识一、自我知觉的概念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二、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存在、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行为表现诸方面的意识。 自我知觉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三、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而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可见二者是在心理活动中紧密地相互联系着。四、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意识的调节,指自我意识按照其内部斗争的结果对主体行为的控制。 自我意识可分化为: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自我调节就是消极的自我意识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斗争的结果。第四节 管理者的知觉与管理方式一、人际知觉与“人群关系”管理方式二、自我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三、对人知觉与“应变”管理方式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