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

上传人:种**** 文档编号:29819067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X 页数:181 大小: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会计准则比较-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分析(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总 纲一、我国会计核算规范的变迁一、我国会计核算规范的变迁二、我国会计与税法关系模式的演进二、我国会计与税法关系模式的演进三、具体准则的新旧比较及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三、具体准则的新旧比较及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2我国会计核算规范的变迁3中国企业会计规范的变迁(一)1950年 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建立统一会计制度1951年 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格式及说明草案1952年 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说明草案1953年 分部门、分行业统一会计制度财政决定财务 计划经济集中统一 照搬苏联模式4中国会计规范的变迁(二)1992年起, “两则、两制”的发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的企业财

2、务、会计制度 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创造了条件 初步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5中国会计规范的变迁(三)1997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逐项颁布实施1998年1月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9年10月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修订后的会计法,明确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规范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6会计法基本会计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指南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体系7中国会计规范的变迁(四) 新准则体系2006年2

3、月发布,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两大体系1项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2个应用指南(金融/非金融企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48项审计准则8新会计准则体系建立的意义 (一)制定和颁布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三)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9 新会计准则体系10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三个层次(一)基本准则(一)基本准则 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对38个具体准则统驭和原则指导(二)具体会计准则(二)具体会计准则(38项) 1、一般业务准则 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 3、报告准则(三)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三)企业会计

4、准则应用指南 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 许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并不存在企业会计制度,通常会计制度是由企业自行制定的,因此不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称为会计制度。11序号准则名称颁布/修订 时间 实施 时间重新颁布 时间1 企业会计准则 1992.11.301993.07.01 2006 .02 .152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1997.05.221998.01.01 同上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998.05.121998.01.01 同上4 收入1998.06.201999.01.01 同上5 建造合同1998.06.251999.01.01 同上6 或有事项2000.04.272000.0

5、7.01 同上7 无形资产2001.01.182001.01.01 同上8 借款费用2001.01.182001.01.01 同上 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12序号准则名称 颁布/修订 时间 实施 时间重新颁布 时间9租赁2001.01.18 2001.01.012006 .02 .1510现金流量表2001.01.18 2001.01.01同上11债务重组2001.01.18 2001.01.01同上12投资2001.01.18 2001.01.01同上1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2001.01.18 2001.01.01同上 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续)13序号准则名称 颁布/修订 时间

6、 实施 时间重新颁布 时间14非货币性交易2001.01.18 2001.01.01同上15中期财务报告2001.11.02 2002.01.01同上16存货2001.11.02 2002.01.01同上17固定资产2001.11.02 2002.01.0117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续)14编号 准则名称颁布/修订时间实施时间3号投资性房地产2006.2.152007.01.015号生物资产同上同上8号资产减值同上同上9号职工薪酬同上同上10号企业年金基金同上同上11号股份支付同上同上16号政府补助同上同上18号所得税同上同上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续)新增会计准则22项15编号 准则名称颁布/修订

7、时间实施时间19号 外币折算2006.2.152007.01.0120号 企业合并同上同上22号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同上同上23号 金融资产转移同上同上24号 套期保值同上同上25号 原保险合同同上同上26号 再保险合同同上同上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续)新增会计准则22项16编号 准则名称颁布/修订时间实施时间27号 石油天然气开采同上同上30号 财务报表列报同上同上33号 合并财务报表2006.2.152007.01.0134号 每股收益同上同上35号 分部报告同上同上37号 金融工具列报同上同上38号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同上同上我国会计准则一览表(续)新增会计准则22项17我国会计与税法关

8、系模式的演进18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相互关系模式的 演进(一)建国后至(一)建国后至19931993年年 基本统一模式 (二)(二)19931993年至年至19971997年年 初步分离模式 (三)(三)19971997年至年至20062006年年 大量分离模式(四)(四)20072007年以后年以后 适度分离模式19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概述 税种构成税制要素征税机关20会计核算规范与税法适度分离存在必然性 两者目的不同两者目的不同会计核算规范的目的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税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财政收入,调节经济。 基本前提不同基本前提不同 会计主体与纳税主体可能存在差异 会计期间与计税期间又

9、有可能存在差异遵循的原则不同遵循的原则不同会计则遵循“客观、相关、配比、谨慎、重要、实质重于形式”税法强调“法定、收入均衡、公平、反避税、便于行政管理” 21会计税法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区分经营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谨慎性原则会计与税法遵循的原则比较22 会计 税法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会计与税法遵循的原则比较(续)23会计与税法差异扩大的后果:会计与税法差异扩大的后果: 增加纳税人财务核算成本 纳税调整困难 出现非

10、主观故意不遵从税法的现象减少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存在必要性24财政部【财商字】(1998)74号文关于企业财务制度与税收法规不一致情况下的处理意见的函关于企业财务制度与税收法规不一致情况下的处理意见的函: 企业在确定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并进行损益核算和账务处理,以及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 在纳税申报时,对于在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过程中,因计算口径和计算时期的不同而形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不应改变原财务制度规定的处理和帐簿记录,仅作纳税调整。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处理(一)25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 纳税人在计

11、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处理(二)26会计与税法差异的协调处理(三)1、区别不同税种进行处理(1) 流转税 当期处理差异 发生差异的当月(期)即按税法进行调整; (2) 企业所得税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发生差异一般不需要在当月调整,年终汇算清缴前进行调整2、加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现行制度: 1、应付税款法 2、纳税影响会计法 区分: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1、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确认暂时性差异 27 具体准则的新旧比较 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28 企业会计

12、准则第1号存货主要规范: 取得存货成本的确定 存货的发出和领用 存货的期末计量 292001年11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存货,2002年1月1日实施 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修订后的新准则主要变化有两点:(1 1)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取消了发出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2 2)某些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某些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新旧准则变化要点30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 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接受捐赠的存货的成本 盘盈的存货的成本 关于存货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案例分析31甲公司2004年向乙公司销

13、售一批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1万元。乙公司因故无法按规定偿还债务,经协商,甲公司同意乙公司用产成品300件抵偿该项债务,该批产品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250万元,成本为200万元,乙公司于5月12日按规定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42.5万元,并将该批货物发送至甲公司。甲公司取得货物时,会计处理:甲公司取得货物时,会计处理:借:库存商品借:库存商品 3085000 3085000 应交税金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5000425000贷:应收账款贷:应收账款 3510000 3510000税务处理:税务处理: 甲公司取

14、得库存商品的计税成本应确定为甲公司取得库存商品的计税成本应确定为250万元,会计成万元,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额本与计税成本的差异额-58.5万元(万元(250-308.5),应在以后使),应在以后使用该存货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用该存货时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32关于发出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协调国税发【2000】第084号 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出或领用的成本计价方法,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法等。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法或零

15、售价法确定存货成本或销售成本,必须在年终申报纳税时及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33关于存货期末计量会计与税法差异及协调 会计: 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计入当期损益计入当期损益税法:国税发【2000】第084号 除特别的规定以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 【国税发【2003】第045号文】 调整34华光公司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进行存货计价核算。2001年年末存货账面成本为100 000元,预计可变现净值90 000元。会计处理:借:管理费用 10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00

16、0 (100000-90000)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即90000元反映。税务处理:2001年度应调增所得额10000元。 案例35案例(续一)如上例,2002年年末该存货预计可变现净值85 000元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5 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 000 (90000-85000)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85000元反映。 税务处理2002年度应调增所得5000元。 36如上例,2003年年末该存货可变现净值有所恢复,预计可变现净值为92 000元会计处理借:存货跌价准备 7 000 贷:管理费用 7 000 (85000-92000)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92000元反映。税务处理2003年度应调减所得7000元。 案例(续二)37案例续(三)2004年8月,该批存货按98000元(不含税)的价格售出,款已收到。此时,“存货跌价准备”帐户余额=10000+5000-7000=8000元(贷)会计处理1/3 借:银行存款 114660 贷:其他业务收入 98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6602/3 借:其他业务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