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818989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可编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范文 【篇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更多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

2、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篇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小苗要经过刻苦的学习,努力的成长,才能长成大树,而大树经过了这番成长,需让小苗像自己这样茁壮成长。 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让我感受到:多读书,读好书,多读课外书。阅读一本好书,要认真读,并善于从书中吸取营养。 想想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有些同学却不好好学习,不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好好读书,只看漫画书。 不好的习惯会让一个败落;良好的习惯能让一个人走上成

3、功之路。 每一天,我们都应该读书,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很有意思,我们都帮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三: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作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是我最喜欢读的。因为文章的每一段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课文讲的是季羡林爷爷与苗苗的对话。主要说了21世纪的青年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文理贯通。让我们小孩起码要被两百首古诗和五十古文。闲人不是正课的书,但是书中都含有自己表达的知识。如彭公案可以教你成为一个正直的官员;水浒传可以洗礼你的灵魂。 我认为除了这文科理科要好,体育也要好。所以不止三贯通,还要加上运动贯通。 诉话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记哺育的是灵

4、魂与精神。没有了书籍,人类将迷失了前进的目的;没了书籍,人类将保持着愚蠢无知的心态,让其它动物欺负。排挤,甚至灭绝都有可能。 总而言之,我提倡“读好书,读圣贤书。”还要做到读书三个一,谓心到。眼到。口到。用书中的知识来取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栽培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篇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这篇文章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叙了苗苗与季羡林老爷爷的对话,在谈话中,苗苗和季羡林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举了自己的事例,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对新一代孩子成长的关爱。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

5、人,都喜欢读书,与书结下了深情厚谊,并在不断的读书中提高自己,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当然,读书要有选择的读,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在读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马马虎虎的读,一定要认真读,反复读,读懂、读熟、读透,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之中。并讲究阅读的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每次读书,我都读好书,读对自己有帮助的、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我写完了作业,百般无聊。于是,我便拿起三国演义看了起来,虽然我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我还是那么喜欢读,百读不厌。我读呀读,也不知读了多长时间,还在读。我沉醉于罗贯中的作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之中我

6、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抬头一看表,已是十点钟了。躺在床上,便呼呼大睡了。 我们就像一棵小树一样,羡慕大树的高大挺秀。其实,仔细想想,大树也是从小树成长到现在的,成长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们也要像大树一样,不断地吸取营养,来充实自己,而营养就来源于书。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书籍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篇五: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 读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我很有感触。 第一,苗苗与季羡林爷爷的对话,让我感受到了要写好作文,应该多看课外书,但是,看课外书不能耽误正课。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够,课文中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我都没有读。我要马上抓紧补上去。 第二,季爷爷教育我们不能偏科,要能

7、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觉得季爷爷的三贯通非常好。我想,要做到这三贯通,是很难很难的,但是,我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第三,季爷爷教育我们不但外语要学好,而且国语的古文、古诗也很重要。季爷爷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我要努力加油,向“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小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 【篇六: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它记录了“小苗”张钫与“大树”季羡林的交流。两人轻松、睿智的对话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首先他们谈到了小孩该不该看闲书。季羡林认为,我们应该多看闲书,因为这样能提高

8、写作水平。我们适当地看闲书能积累的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不能因为看闲书而耽误正课,尤其是像张钫那样上课看闲书,就更不敢恭维了。还有,完全不看闲书,一心投入到正课也是不对的。这样做,也许能造就一个尖子生,但永远无法造就一个博学多才的智者。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读点课外书,做到课内课外两相顾。 还有,季羡林鼓励我们多积累古诗、古文。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代代相传,可不能断在我们21世纪青少年的手里啊!不仅如此,多积累古诗文还可以陶冶情*,提升自我。 “大树”用丰富的内涵,教给了我们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谢“大树”! 【篇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

9、,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轻松*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老的平易近人与他的亲切和幽默,还有对下一代的希望与深深关爱。 苗苗与季*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闲书问题”。 在季老看来“闲书”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学的更好,而且可以提高写作阅读水平。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闲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里。所以说”闲书“并不闲。大诗人陆游就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季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是我倍受感动,所以,要学好语文,就先读书吧! 对于季老提出的会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的要

10、求,我觉的并不过分。因为日积月累,总会积累起来的。 季老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向目标进发,向成功进发! 【篇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季羡林爷爷说他最喜欢看书,因为文学家鲁讯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 季爷爷说:“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还要培养文理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这三贯通的人才。”有的同学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这样就是偏科,对我们将来的发展不利。 季爷爷产:“学外语早学比晚学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有困难”。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季爷爷说的很对,我人应该从扎扎实实地学邹外语,将来可

11、以去国外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知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季爷爷还说过,古诗文的积累也很重要,一个孩子起码要背200首诗和50篇古文,我们的老师也要求我们天天背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要更加认真努力地读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做一个三贯通的优秀人才。真是“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篇九: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是一篇访谈录。课文的主要内容是:1999年8月21日,一位叫苗苗的小学生到*大学季羡林家作采访,开始,季羡林爷爷谈了一些他以前爱看闲书的故事,后来又谈

12、了关于读书方面的经验和认识,他还要求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感到季羡林爷爷的知识非常渊博,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还经常会提出很多很好的建议,又看过那么多课外书,他的学问真是太高深了,我要向他学习,成为一名有学问的学者。另外,从课文中我也了解到他小时候的记*是非常好的,竟然能把水浒传里108个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从访谈录中也得知,他非常擅长写文章,因为他了解写各类文章的方法,这都是得益于他爱看闲书的习惯,所以我非常佩服他,要以他为榜样。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季羡林爷爷主张看闲书,原因是闲书看多了,各方面的知识就在脑子里日积月累,便能丰富

13、起来,为以后写文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著名文学家鲁讯先生也曾讲过,要想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要多看书。记得爸爸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写好作文绝对没有速成的方法,必须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下来,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开阔视野,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课外书,还引用古语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书中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必需要学好文化知识,不但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还要文理贯通,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技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书是知识的海洋,学海无涯,为勤是岸。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就一定要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读书贵在坚持,切忌半途而废。只有这样,一

14、棵小苗日后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篇十: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学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我更加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新世纪少年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篇为采访的文章中,在轻松*的谈话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老的平易近人与他的亲切和幽默,还有对下一代的希望与深深关爱。 苗苗与季*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闲书问题”。 在季老看来“闲书”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学的更好,而且可以提高写作阅读水平。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看“闲书“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可以让我们增加知识,明白做人的道里。所以说”闲书“并不闲。大诗人陆游就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季老的一番话合情合理,是我

15、倍受感动,所以,要学好语文,就先读书吧! 对于季老提出的会背两百首古诗,五十篇古文的要求,我觉的并不过分。因为日积月累,总会积累起来的。 季老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向目标进发,向成功进发!作文 【篇十一: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读后感】 今天上午,我们全班学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文章,那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是访谈,苗苗先和季羡林讨论了书,他们俩都喜欢看闲书。又讨论了写作文应该怎么写,要真实。还讨论了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还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学习的要求。从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里面我最喜欢季羡林老爷爷,因为他给我们讲了许多要求,他也很历害,对苗苗也有温柔的态度,他样样都好,我也要学习他多看书,了解书里的知识,我同时也要按照他的要求去做,这样我的成绩才会更好。我也一定要多读课外书,把作文写好,但必须要写真人真事,从课外书积累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在作文上,这样作文就会更加优美生动。 哎,我喜欢语文和数学,英语也很喜欢,但就是学不好。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季羡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