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冯·洪堡威廉·冯·洪堡(一)威廉冯洪堡 一.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德国 1政治上:封建势力强大,政治上分裂〔当时的法国和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政治经济快速开展,资本主义快速开展,新的民主制度起先建立而德国那么是一个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独立王国,诸侯国,皇帝领地等构成的德意志帝国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建立的德意志邦联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真正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还没实现,因此,实现二者便是德的历史任务〕 2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展缓慢,经济落后(长期斗争的破坏,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美国与法国的革命的影响,限制了德国的发,在这种环境下开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异样懦弱无力) 3思想上: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同等观念,立宪主义等思想成为了德国古典哲学家政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生平与著作 威廉冯洪堡1767年6月22日诞生于德国波兹坦,1835年4月8日逝世于柏林他既是德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 、教育改革家、外交家、语言家,又是柏林汉堡大学的创始者图片 他被看作是德国文化史上印象最深刻和最宏大的人物之一他是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哥哥。
〔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立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根底〕 1820—1835年,威廉·冯·洪堡特地从事个人的学术探究,重新进展比拟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探究 〔此时又学会了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巴斯克语、匈牙利语、捷克语和立陶宛语探究了美洲土著人语言、科普特语、古埃及语、汉语、日本语和梵语〕 1830年,被任命为国务枢密参谋,并被授予黑鹰勋章〔但那已经是属于荣誉性质的“劝慰奖”了〕 〔黑鹰勋章是普鲁士王国骑士阶级的最高级别勋章,获得黑鹰勋章资格的人仅限于少数骑士,同时这些人分成两个阶层:统治阶层成员〔细分为霍亨索伦王室和其它王室,包括外国王室〕和骑士团成员在1847年前,只有贵族才能获得此勋章,但这之后,扩大到没有贵族头衔的骑士团成员,比方骑士团中高级政府官员和军官〕 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特地用语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 〔二〕.著作 《关于国家政治构造的思想》〔1791〕 《试论国家作用范围之界定》〔1792〕/《论国家的作用》〔11018〕〔林荣远,冯兴元译〕〔不失为17世纪末德国启蒙运动向普鲁士专制制度发出的一份挑战檄文,它在德国的政治思想史上具有不行无视的历史意义,对我们了解近代德国政治思想史乃至德国自由主义的开展仍旧具有相识价值〕 《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前言局部为语言学探究开拓了新道路 《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 三.主要思想〔主要思想一般都是来自于《论国家的作用》〕 〔一〕.自由与特性 自由 *现代国家中最根本的关系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人是一切政治问题的核心,自由那么是个人开展必不行少的前提条件 *除了自由以外,人的力气的开展还要求与自由亲密相关的环境的多姿多彩 *个人要开展,首先要实现“自由和环境的多样化” *“人越是自由,他本身就越是独立自主,越会善意对待他人.人共同生存的最高志向,是每人都只从他自身并且仅为他自己而发育成长.。
*古代国家与近代国家的差异: 古代: 近代 关怀人作为人本身的力气和教育 关怀人的福利,他的财产及工作实力 追求美德 追求华蜜欢乐 但是对自由的限制更加盛气凌人.侵扰了 限制自由的本性表此时此刻,限制的 人内在的生存,这源于普遍进展的集体 意图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人拥有 主义教育和对公民共同生活的有意支配 什么”而不在于“人是什么” 古代国家在美德中找寻华蜜欢乐,近代国家却以太过漫长的时间致力于从美德中开掘华蜜欢乐 通过对单一的人及其存在的最终目的的考察,得出结论:每一个人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其力气的特性特点进展最高的和最匀称的造就或者说“人的真正的目的----把他的力气最充分地和最匀称地造就为一个整体” 行动自由和环境的多姿多彩是实现这种目的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人的真正目的必需具备两个条件:1行动的自由2环境的多姿多彩〕 由此提出了“最高原那么”是:真正的理智并不盼望人处于别的其他状况,它只盼望给人带来这样的状况:不仅每一个单一的人享受着从他自身遵照其固有特征开展自己的,最不受束缚的自由,而且在其中,身体的本质不会从人的手中承受其他的形,,每一个个人都依据他的须要和他的喜好,自己为所欲为地给予它一种形态,这样做时仅仅受到他的力气和他的权利局限的限制。
特性 *强调特性的崇高价值,认为特性是使人们彼此相异所必需的要素,也是人类开展所必需的条件 *强调特性,强调人类追求的多样化和公民生活方式的最大可能的多样化 *维护特性成为他所倡议的改革宗旨 〔二〕.国家作用的范围 1政府的责任是要促进其公民的福利〔这已经成为人们对待政府时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准那么,即使是对一个不受欢送的专制政府也不例外〕 国家干预的真实目的,只能是为了协助公民的自我开展,为自我开展去解除可能的制约. 2政治制度的目的应当是确定国家活动的限度,从而保证公民能够在这一制度下自由,独立的生活. 〔他认为:拥有强大的政府权力的的国家是对个人的极大威逼公民的自由与国家的自由相互对立的,私人生活的自由会因公共自由的增加而削减,削减而增加为了确保私人生活在国家范围的自由,即到达爱护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自由,意识和思想的自由的目的,而建立一种切实有效的国家构造和确定相应的政府职能便成为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主见政治制度的目的〕 3政治的中心问题应当是”人”和”人的事业”〔而不是以往的政治中心问题:在可能的政府形式中做出选择,也不是人的以法律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保可以促进人和人的事业开展的自由。
因此,国家应敬重而不应干预公民的私人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自由和个人财产的享有获得牢靠保障他主见政府是一个职能有限的政府,国家是一个职能有限的国家〕 4国家的唯一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保障平安,除此目的之外的国家行为都应当终止 5国家本身不是目的,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保障人的自由,人在国家处于中心的位置国家的目的可能具有两重性,一是它可能促进华蜜,二是它仅仅是防止弊端后者即是寻求平安,即是防止自然的灾难和人的灾祸,他认为后者才是国家作用的真正范围为此提出一个最高原那么:“既防范外敌又防范内部冲突、维护平安,必需是国家的目的,必需是它发挥作用的领域” 〔基于对最高原那么的相识,他反对国家干预公共事务,教育,宗教,社会习俗〕 国家不能通过法律来促成公民踊跃的行为,相反,只有在没有这类法律的状况下,才能产生公民的踊跃行为,也就是说,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到外敌的侵扰和不受公民之间的相互侵扰 〔三〕.教育的思想 1大学应当是学问的总合,教学与探究同时在大学内进展,而且提倡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学问学术为最终目的,并非造就务实型人才 2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特性与道德的修养。
〔洪堡所说的科学即所谓的纯科学,纯科学建立在深邃的观念之上,不同于历史和自然科学这些“经历科学”,能够统领一切学科,是关于世界上万般现象学问的最终归宿换言之,纯科学就是哲学,它不追求任何自身之外的目标,只进展纯学问、纯学理的探求大学所从事的便是这种纯科学 所谓修养,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指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境界洪堡从新人文主义启程,认为修养或者说通识性的修养是特性全面开展的结果,是人作为人应具有的素养,它与特地的实力和技艺无关相反,任何专业性、管用性学习会使人偏离通向修养的正途,唯有探求纯科学的活动是达至修养的不二门径—〕 3大学完全是从事科学的机构,非狭义的教育机构因此,洪堡极其强调科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说大学应“唯科学是重” 4大学的根本组织原那么有二个,一为孤独,一为自由 自由是必需的,孤独是有益 所谓的孤独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大学应独立于国家的政府管理系统,即“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家不应介入大学,对大学加以限制) 〔2〕大学应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就是解除社会要求对大学的影响,无需满意实际的社会须要 〔3〕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应不为任何俗务所干扰,完全沉潜于科学。
〔洪堡常用孤独或悠然来刻画大学生活,把它看作从事学问的重要条件但并不解除大学成员之间的学术交往〕 〔前两点是关于大学机构的孤独,后一点涉及老师和学生的孤独总而言之,大学的孤独意味着不为政治、经济社会利益所左右,与之保持必须的距离,旨在强调大学在管理和学术上的自主性〕 自由其实与孤独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没有孤独就没有自由自由也包含三层意思: 〔1〕自由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即国家的自由〔孤独强调大学、科学与国家或政治本质的差异,自由那么注意大学的权利与国家的职责依据科学的内在要求,大学只能在自由的条件下进展其活动洪堡认为国家应运用其对大学教授聘任权,以保证大学教授的多样性,防止大学的封闭、僵化的倾向,以此促进科学的开展 〔2〕老师的自由依据洪堡的观点,大学老师不受国家的管束,不受社会种种利益的牵制,完全听从科学的内在要求,逍遥自在地进展科学的探究,当然享受着完全的自由) 〔3〕学生的自由在洪堡看来,大学生与老师具有共同的任务,都是为了学术,均是“为科学而共处”,因而也应像老师一样享有充分的自由大学生应自主地从事其科学思索,可以承受老师的指导,与老师共同探究,也可独立从事探究,甚至“听课径可有时为之”。
) 四.思想比照 ●他的社会观,国家观与康德,费希特更接近,与黑格尔相去甚远 (康德对19世纪德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比方身受启发的首先是近代德国闻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和外交家威廉·冯·洪堡(1767 - 1835) 这并非是说洪堡的思想是来自于康德的,而是说他的思想在逻辑上是以康德理论为先决条件的康德的自由和权利学说,为洪堡关于国家作用的范围与界限论供应了不行缺少的根底) 康德 社会观:社会志向概括三条公论:人人自由;人人同等;人人自主就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家观:要建立这种国家,就必需遵循三项原那么宪法规定的 自由„„;公民的同等„„;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洪:贯穿《论国家的作用》的主题是最大限度地限制国家的作用,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与康德观点的近似或相同如,他指出国家应是一个职能有限的国家,国家是单一的个人的组成,只能保障平安,防范外敌及内部冲突,提倡人的行动自由〕 费希特 社会观:社会的目的是保障自由,改善人类 国家观:认为社会和国家不是一回事儿,国家不是目的本身, 而纯粹是手段。
威廉·冯·洪堡(二)尔雅 现代大学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