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俄倒爷讲述30年发家史

天****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06KB
约6页
文档ID:297943680
中俄倒爷讲述30年发家史_第1页
1/6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俄倒爷讲述30年发家史 中俄倒爷陈述30年发家史 苑听雷/孙娟/燕玺/刘岩 过去租住库房的女老板,已经住进大房子开上了进口跑车 上个世纪80年头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当时中苏关系的回暖,中俄边境贸易也逐步得以恢复从最初“西瓜换化肥”的易货贸易,到后来“全民皆商”的民间贸易,再到如今以本币结算为主要特征的模范化贸易30年间,中俄边境贸易体验了由小到大的进展历程,成为中俄双边贸易不成或缺的组成片面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走访了绥芬河、黑河和东宁三个代表性的对俄边贸口岸,对中俄边贸30年来的进展做一个回想和展望 绥芬河:俄货商店女老板陈述20年创业史 绥芬河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远东最兴隆的滨海边疆区接壤自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绥芬河就以其地缘优势,领先在上个世纪20年头形成有名遐迩的“国境商都” 然而,上个世纪60年头中苏关系的破碎,让地处中苏边境的绥芬河不见了过去的繁华经济衰落,城市破败这种状态一向维持到了上个世纪70年头末。

随着中国南方城市的逐步开放,黑土地上的人们再也坐不住了1987年,他们终究盼到了包括绥芬河在内的四个边境口岸正式开放的消息易货贸易是绥芬河对俄边贸最初的交易方式当时的贸易,没有真正的柜台,更没有门市商场,有的只是中俄边民的双手 在绥芬河,记者结识了一位名叫姜丽的俄货商店女老板这位现在开着进口跑车、住着200平方米大房子的老板是在上世纪80年头末和丈夫一起从佳木斯来到绥芬河创业的她回忆说,边贸开放之初,中俄边民就在国境线上划出的一块空地上做起了手把手的交易,中国人用运动服、旅游鞋、羽绒服、气压暖瓶这样的日用品,换回了俄罗斯的狐狸皮、貂皮、皮帽子、外套正是这样,靠着当时中苏两国边民对贸易的热心,绥芬河又喧嚷了起来 然而,与此同时问题也展现了正值大家怀着满腔热心打定大干一场的时候,绥芬河人却察觉,自己的“客厅”和“柜台”太小了,小到办不起一个千人展销会:全市仅有一个国际旅行社和一个旅店,加在一起,床位还缺乏两百张 谈到当时的情景,姜丽有切身体会,她报告记者,她刚刚来绥芬河时,住的地方就像库房一样,开门就上炕,地下只能站一个人当时全城没有一条像样的柏油马路,没有一辆正规的出租车,一些头脑生动的当地人就把自己的手扶拖拉机开到城里,跑起了出租。

城市根基设施和交易环境的落后一度让好多像姜丽一样的商人感到了一丝忧虑不过,上个世纪90年头初期,以“青云市场”为代表的一系列交易场所的建成消去了他们的顾虑 青云市场建成于1991年底,这是绥芬河建起的第一个边境贸易市场青云市场建成后给外贸进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此后,绥芬河又不断建成了十数个专业贸易市场与此同时,绥芬河举全市之力改善城市其它根基设施 进入新世纪,这座四处散发着活力与活力的边陲小城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关注2022年,绥芬河建起了第一座五星级酒店 在过去的30年,绥芬河由一座困苦落后的小乡镇,进展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商都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绥芬河又提出了新的进展方向——数字化城市要将网络和电脑变为绥芬河商人乃至中俄两国商人的新柜台 黑河:俄罗斯商人夫妇跨境开数家服装店 黑河市坐落在黑龙江的南岸,与对岸的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宛如是黑龙江这条母亲河怀抱中的一对孪生兄弟,被人们称为“中俄双子城” 列娜原本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一位服装商人,多年来,她一向与丈夫,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经营着两家服装店。

几年前,精明的她在挚友推举下,把投资的眼光放到了对岸的黑 河 列娜报告记者,当时有个俄罗斯挚友建议她到黑河来投资,开一家服装店起初列娜还有点踌躇不决但后来,她经了解得知,按照中俄两国的有关规定,像她这样的俄罗斯阿穆尔州的居民,可以凭自己的护照免签证进入黑河市区于是她抉择来黑河开这家服装店 如今,每天都有数千名列娜这样的俄罗斯人通过黑河口岸进入中国境内经商、消遣、生活2022年,平均每天出入黑河口岸的俄罗斯游客有3000多人次,最多时那么可以达成6500多人次 对于黑龙江北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居民来说,到黑河来购物、消遣、休假,就宛如从同一座城市的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一样便当由于两座城市近在咫尺,因此两国的信号都可以完全笼罩这两座城市,列娜所使用的俄罗斯的号码,甚至不需要办理国际漫游,就可以在黑河自由地与对岸的家人通话 在终止了一天工作之后,列娜往往会约上几个好挚友,一起吃饭、闲聊在黑河,有好多像列娜这样常年居住的俄罗斯人,所以尽管列娜长期生活在异国,但她不觉得落莫而这些来黑河消费的俄罗斯人,又在确定程度上刺激了黑河第三产业的进展 在黑河的中央步行街,记者看到,这里几乎每一家店铺 的名称都是用中俄两种文字书写,几乎每一个售货员都能流利地掌管中俄两种语言。

在这里,“中俄双子城”的想象貌似已经得到了生动的表达 东宁:“东北的温州人”赴俄开连锁加工厂 东宁,黑龙江省最南端的边陲小城,它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隔瑚布图河彼此相望从这里到俄罗斯远东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乌苏里斯克仅有53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更加是在中俄边贸解禁之后,这里在多年的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对俄经贸合作模式 开放之前的东宁,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几乎与外界隔绝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边境居民证”,只有凭这个证件才能进入东宁当时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个东宁人到佳木斯去走亲戚,不提防在火车上把边境居民证丢了,于是就无法回到东宁的家中最终托人求情开介绍信,费尽了周折才顺遂回到家里 上世纪80年头末期,中苏关系解冻,中国实施沿边口岸开放,像边境居民证这样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物件也悄然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而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东宁人的生活开头因口岸而发生巨大的变更 国家推进沿海开放之后,1987年恢复了对原苏联的边贸业务那时,东宁没有自己的口岸,但这并没有阻拦东宁人对贸易的热心,他们借助满洲里、绥芬河等埠外口岸开展 — 6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