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事例凿壁偷光 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每天晚上,匡衡都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都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临沂人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被后代尊为“书圣”华罗庚勤奋成才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
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 就在这样不断地努力中,他最终成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有这样一幅图画:在一片葱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马正在咀嚼着青草,它们个个都 长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马却躺在一片没有青草的荒地上睡着觉,瘦得是那么可怜 这幅画给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懒惰 ,一定要勤奋只有勤奋,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否则,像那匹瘦马 一样,整天懒惰,那么就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骏马良驹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 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成为最接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炽灯丝,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几乎所有的金属都被 他试验过了,正是凭着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成功,成为世人仰慕的发明大王几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劳刻苦奋斗竞争 的历史,绝少有靠投机取巧取胜的可见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 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才 现在,我们就好比是那七匹马,老师每天给我们讲的知识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我们每个 人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校家庭给我们的学习环境也是再好不过的了可为什么有的同 学学习好,而有的同学就学习不好呢?根本的问题就是看谁最勤奋,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谁不希望能为祖国的四化做出贡献,谁不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栋梁之才,那么,让我告诉你 :勤奋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