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牛昉 程红杰 张乃卫 阎玲 徐珊珊【摘要】 目的 探讨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76例肝胃虚寒型R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症与次症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烧心、反酸、神疲乏力、纳差、上腹痛、大便稀溏、苔白腻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肝胃虚寒型RE患者可改善中医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关键词】 吴茱萸汤;针刺;反流性食管炎 R259 A 1671-0223(2022)01-037-03肝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过程为十二指肠或胃部内容物发生反流,内容物流入食管,经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或纤维化。
RE的主要症状为嗳气、反酸、吞咽障碍等,需要进行对症治疗西药治疗为RE的常规疗法,可以改善相关症状,但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治疗周期较长,每日的用药次数较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欠佳[1]中医学将RE归为“嘈杂”“吐酸”范畴,可通过中药方内服与针刺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针刺通过穴位刺激改善胃功能,抑制疾病进展,减少复发情况在针刺基础上联合吴茱萸汤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显著缓解中医症状,实现标本兼治,利于疾病转归[2]基于上述理论,本研究采用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肝胃虚寒型RE,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76例肝胃虚寒型RE患者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实用内科学》[3]相关标准进行诊断,即伴有反酸和嗳气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糜烂、破损和条状发红结合LA分类法评估RE内镜分级,纳入A~B级患者黏膜皱襞有破损,直径低于5mm为A级;黏膜皱襞破损的直径不低于5mm,无破损兼融合表现为B级;黏膜皱襞破损融合,破损面限于黏膜局部为C级;黏膜皱襞破损并融合,破损面超食管壁75%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判定为肝胃虚寒证。
主症含反酸、烧心、神疲乏力、纳差与上腹痛;次症含大便稀溏、苔白腻、怕冷、脉细沉和舌質淡等含1种主症和2种次症即可确诊③成年患者,近3个月出现典型症状;④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脑血管疾病;②伴消化道出血或溃疡;③肝肾功能异常;④处于哺乳或是妊娠期;⑤合并精神类疾病采用随机数字法结合组间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31~66岁,均值54.24±0.59岁;病程2~11周,均值6.05±0.48周;体质量指数为20~29,均值23.15±0.24对照组年龄30~67岁,均值54.86±0.68岁;病程3~12周,均值6.17±0.47周;体质量指数为21~29,均值23.34±0.37经医院医学伦理论证审核批准开展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足三里、太冲穴、曲泉穴、内关穴与中脘穴,采取平补平泻法,各穴位分别行针1min,留针时间为30min,每日针刺1次1.2.2 观察组 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联合吴茱萸汤治疗组方:生姜10g、陈皮10g、吴茱萸5g、太子参15g、香附12g、大枣10g。
医院自煎后取药汁300ml为1剂,每日1剂,早餐前、晚餐后30min后各温服150ml两组均治疗1个月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判定疗效,疗效指数为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除治疗前积分,基本治愈:疗效指数降幅为100%;显著疗效:疗效指数降幅为70%~99%;初见疗效:疗效指数降幅为25%~69%;未见疗效:疗效指数降幅为25%以下总有效为基本治愈、显著疗效、初见疗效之和2)中医症状积分:利用3级评分法评估中医症状积分,结合肝胃虚寒证相关标准,选择主症烧心、反酸、神疲乏力、纳差与上腹痛,次症大便稀溏、苔白腻,主症赋值0~5分,次症赋值0~3分,症状与分数正相关3)观察便秘、头痛、腹泻与恶心等不良反应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5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种类一致,且总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 讨论RE的发病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原有张力有所下降,使食管的抗反流能力下降,十二指肠或是胃内部的内容物发生反流,对食管黏膜造成损害临床多通过西药治疗改善症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药为质子泵抑制剂,虽能抑制胃酸的实际分泌量,缓解反流所致的嗳气或反酸症状,但可能导致病情反复,远期疗效欠佳有研究显示,RE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约为20%,具有明显的治疗局限[6]除此之外,质子泵抑制剂的给药方式多为口服用药,用药频率高,多为每日3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长时间用药可能会诱发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甚至会有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感,多被用于辅助治疗肝胃虚寒型RE在中医学中属于慢性病变范围,并未对其进行明确命名,结合临床表现将其归为“嘈杂”“吐酸”范畴,发病部位在食管,发病过程与脾胃、肝胆等多个脏器相关[7]。
RE的病机为肝失疏泄,情志不畅,脾阳不振针刺治疗选取足三里、内关穴与中脘穴其中足三里隶属于足阳明胃经,针刺足三里可以补中益气,改善脾胃功能;针刺内关穴可止痛理气,经现代研究显示针刺该穴能够调节内分泌,减少胃酸分泌量[8];中脘穴是治疗胃腑疾病的常用穴位,针刺中脘穴可通腑降气、和胃健脾疏肝;太冲穴、曲泉穴归属于肝经,联合以上3个穴位可和胃降逆、理气止痛单纯针刺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加用吳茱萸汤治疗[9]吴茱萸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胃病、食管疾病的主要方剂该方中,吴茱萸为君药,可温胃暖肝、和胃降逆、祛寒止呕;生姜的作用为温胃降逆、散寒辛温;太子参的作用为温中补虚、健脾益气,二者共为臣药;陈皮可健脾理气,香附健脾解郁疏肝,二者共为佐药;大枣可温中补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补中降逆与健脾温胃的作用[10]现代药理证实,吴茱萸的成分多为吴茱萸次碱,可有效保护胃黏膜,防止黏膜损伤,且吴茱萸内含吲哚生物碱,对于胃肠道内部的神经肽类物质有调节作用,可恢复胃肠动力;生姜含有姜烯成分,对胃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11-12];太子参、陈皮与大枣等药物可保护脾胃,促进胃功能恢复吴茱萸汤内服联合针刺外治可以内外兼治,缩短症状消退时间,因此患者的治疗周期更短。
中医辩证施治原则需要结合RE的中医证型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疾病情况和治疗耐受度,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此外,部分患者对于中药和针刺治疗的耐受度较差,在治疗期间需要观察患者用药后和针刺后反应,若患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或是出现较明显的针刺痛感,则需要确定症状和痛感的原因,排除不适症状后再继续治疗,以防止不良事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更高,中医症状积分更低,不良反应较少说明吴茱萸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与胃功能,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 Reference[1] 易越,裴丽霞,陈昊,等.针刺及联合其它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系统评价[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4):546-551.[2] 冯昊,李明,任晓静,等.吴茱萸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21,36(4):656-659.[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 贾军峰,李文萍.和胃降逆饮联合西药及针刺治疗残胃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0,28(12):944-948.[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 崔当鸽,崔粉鸽,舒细娥,等.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联合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1,37(7):812-815.[7] 李泉静,程秉山,王妙.旋覆代赭汤合小陷胸汤治疗肝胃气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及对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9):2142-2145.[8] 蒋晶超,邱玉艳.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影响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6-7.[9] 李淑敏.康复新液内服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16):101-102.[10] 刘海.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8):965-967.[11] 明志红,陈勇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3):17-19.[12] 周军怀.泄热降逆汤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肝胃郁热证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8):1021-1024.[2021-11-25收稿]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