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

上传人:金诺****简谱 文档编号:29757128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政治知识点: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的定义 财产性收入的含义: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好生活活动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分配制度的知识扩展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A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B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

2、地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必然性和作用 A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B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C实行按劳分配的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

3、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我国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 B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

4、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好生活活动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因此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属于非劳动收入。只要合法,同样受到保护。 分配制度的知识导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5、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图示: 分配制度的知识对比 准确把握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几个问题:(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

6、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7、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分配制度的知识点拨 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的性质: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内容与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4)意义: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

8、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 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

9、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3)原因: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

10、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分配制度的知识拓展 如何完善分配制度,实现公平分配:1、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制度保证。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调节和整顿收入分配。(低、中、高、合法、非法) 4、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

11、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5、个性问题: 行业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区域收入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缩小区域差距 分配制度的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 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4、懂得我国实现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5、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6、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7、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8、准确和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