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97524850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高考】《国语-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2022山东枣庄模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王曰:“为三者,奈何? ”对日:“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 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统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 WSZWv*WWZSZWWZWZZVZSZZZSZW*ZXZZSZ,S,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假设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 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 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

2、。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 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 ”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 ”范蠡对曰:“君王 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日:“与人奈何? ”对日:“卑 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 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 ”对曰:“节事者与 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 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假设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

3、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 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 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那么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毂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 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 为之。(节选自国语越语下)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人事不起/弗为之始/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

4、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人事不起/弗为之始/C.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人事不起/弗为之始/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人事不起/弗为之始/1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B. “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C. “不敕”,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

5、帝王自称的谦辞。D. “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 似。12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 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 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 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 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

6、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14 .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3分)【答案】10.B 11. C 12. D13. (1)(越王)最终出兵攻打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2)(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14. (1)越王勾践虚心接受了范蠡的建议。(2)文种善于治理内政。(3)范蠡长于外事,忠于勾践。【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

7、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 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夫”是句首发语词,应在其前断开,排除AC。“随时以行”是指按照天时而行事,“行”后不带宾语;“是”是代词“这”,做“谓守 时”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应选B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朕”是皇帝的自称词,不是谦词。应选C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D. “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错,从文章最后两段“三年,而吴人遣之归。 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可见,应是越 王勾践从吴国为奴返回越

8、国之后。应选D【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兴师”,出兵;“伐”,攻打;“战于五湖”,在五湖作战;“栖于会稽”,退守 到会稽山。(2) “生万物”,生长万物;“容畜禽兽”,包容并蓄养飞禽走兽;“受其名”,享受它 应得的名声;“兼其利”,得到它应得的利益。【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对曰:卑辞 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可见,越王勾践这么做是虚心接 受了范蠡的建议。“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根据“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 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

9、事,种亦不如蠡也”可知,是因为文种善于治理内政。范蠡长于 外事,忠于勾践。参考译文:越王勾践继位第三年想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国家 强盛时要设法保持下去,国家将倾覆时要设法转危为安;平时处理国家政事要得当。”越 王问:“要做到这三点该怎么办呢? ”回答说:“要保持国家强盛就应顺从天道,要使国 家转危为安就应顺从人道,要妥善地处理国家政事就应顺从地道。君王不问我,我不敢 说。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国家强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 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 在君王没有等到国家殷富,就要采取过分的

10、举动;没有等到国势强盛,就骄傲起来;没有 辛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对方没有天灾,就想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就要挑起事 端。这样会违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这样做,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越 王不肯听从。范蠡又进谏说:“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 一种最后的手段。阴谋做不道德的事情,喜欢使用不吉祥的器物,首先向别人挑起事端的 人,最终反要被人所害。做得过分的事情是上天所禁止的。首先挑起战争,决不会有好 处。”越王说:“不要再说这些惑乱视听的话了,我已经拿定主意! ”越王最终出兵攻打 吴国,在五湖之战中打了败仗,退守到会稽山上。越王召见范蠡向他请教说:“我

11、没有听从你的话,以至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呢? ”范蠡答道:“君王难道忘了吗?保持强盛要顺从天道,转危为安要顺从人道,处理 政事得当要顺从地道。“越王问:“要顺从人道,该如何去做?”回答说:“现在应该用极 谦卑的辞令,极恭敬的礼节,带上珍宝和女乐,去向吴王求和,用高贵的名号推崇他。如 果这样还不行,君王那就只有亲自去做他的奴仆。”越王说:“好吧。”命令大夫种守卫 国家,自己和范蠡到吴国做奴仆。三年后,吴王打发他们回国。一回到越国,越王就向范蠡请教说:“现在要妥善处理 政事,该怎么办呢? ”回答说:“处理政事得当应顺从地道。只有大地能包容万物成为一 个整体,同时完成自己的功能而不失时机。(

12、大地)生长万物,包容并畜养飞禽走兽,然后 享受它应得的名声和利益。凡物不管好坏,都使之成长以养活人的生命。时令不到,不能 勉强让人生长;功夫不够,也不能勉强成事。顺乎自然,权衡天下大势,以等待时机的来 临,再加以匡正,才能在适宜的时机下使天下稳定。君王应和男女百姓共同从事耕织,消 除百姓的祸害,以防止上天降下灾殃。还要开辟荒地,充实仓库,让百姓富足。不要让民 众旷时废业,以致成为祸乱的阶梯。天时将会有反复,吴国的事情也会有间隙可乘,只有 懂得天地的常规,才能取得天下既成的利益。如果吴国的事情一时还没有间隙可乘,天时 还没有转化的迹象,君王就应专心安抚和教育民众,等待报复的时机。”越王说:“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你好好谋划吧! ”范蠡答道:“在国境以 内,那些治理百姓的事,这些事情我比不上文种。在国境以外,对付敌国,决断大事。这 些事情,文种却也不如我。”越王说:“好吧。”于是就叫文种治理内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