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751188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卷起千堆雪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苏 轼作业: 1、熟读后赤壁赋(至少4遍),按照自学的要求,完成作业:段意、重点词语以及意思(与过去要求不一样)、评点 写在作业本上 2、背诵讲义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杜牧) 元丰五年七月,苏轼曾游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十月,苏轼再游赤壁,写下了这篇同样享有盛誉的后赤壁赋。 苏轼的思想外儒内道,因此,他的散文体现出“清的品格”,如清空,清朗,清爽。 是岁十月之是岁十月之望望望望,步自,步自(从)(从)雪堂(出发),将归雪堂(出发),将归(回)于(回)于(到)(到)临皋(临皋(go)。二客从。二客从(跟着)(跟着)予(我)予(我)过黄泥之过黄泥之坂坂(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冈东

2、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词中增“之之”字)。霜露既降,木叶(字)。霜露既降,木叶(木叶:树叶木叶:树叶)尽脱(落),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尽脱(落),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回头看(回头看(回头看(回头看)而)而乐之(很喜欢这景色),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乐之(很喜欢这景色),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且走且唱,互相酬答且走且唱,互相酬答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已而。已而(过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叹曰:叹曰:“有客无酒,有

3、酒无肴(指鱼肉等荤菜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指鱼肉等荤菜 ),月月月月白(亮)风清白(亮)风清白(亮)风清白(亮)风清(幽静美好的夜晚(幽静美好的夜晚(幽静美好的夜晚(幽静美好的夜晚 ),如此良夜何!如此良夜何!如此良夜何!如此良夜何!” ”(如(如(如(如何:把何:把何:把何:把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全句:怎样度过这个全句: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美好的夜晚呢? )客曰:)客曰:“今者今者薄暮薄暮薄暮薄暮,(方才傍晚的,(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举(撒)网得(捉到了)鱼,巨口(大嘴)细鳞,状举(撒)网得(捉到

4、了)鱼,巨口(大嘴)细鳞,状(形状)如松江之鲈(鱼)。顾(但是,却)安(哪(形状)如松江之鲈(鱼)。顾(但是,却)安(哪里)所得(得到)酒乎?里)所得(得到)酒乎?”归(之,家)而谋(商量)归(之,家)而谋(商量)诸(之于,同妻子诸(之于,同妻子诸(之于,同妻子诸(之于,同妻子)妇。妇曰:)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您)矣,以待子(您)不时之不时之不时之不时之 需(随时的需要)需(随时的需要)需(随时的需要)需(随时的需要)。第一段段意: 描写初冬的月色之美,激起游兴,为重游赤壁作铺垫。 评点: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廖廖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

5、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结合注释串译第一段。 这是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经过黄泥山坡。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都已落光。人影映在地面上,抬头就能看见一轮明月。看到这些,我们心中舒畅,于是边走边唱,相互应答。过了一会儿,我又叹气地说道:“有客人却没有酒,就算有酒又没有菜肴,月光皎洁,晚风清爽,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将如何度过呢?客人说:“今天傍晚的时候,我撒网打了一条大鱼,大口细鳞,形状犹如松江的鲈鱼。只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 “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她说:”我这儿有一斗酒,已经存放很久了,是为你随时的需要而准

6、备的。“ 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黄泥坂夜游。作用:为游赤壁作铺垫。心情:“乐”。 于是携(带着)酒与鱼,复(又于是携(带着)酒与鱼,复(又)_游于(到)赤壁之游于(到)赤壁之下(状语后置)。江流下(状语后置)。江流(江中流水)(江中流水)有(发出)声,断岸有(发出)声,断岸(陡峭的江岸绝壁)(陡峭的江岸绝壁)(有)千尺;山高月小,水(江水)有)千尺;山高月小,水(江水)落(退落)石出。曾落(退落)石出。曾(才)(才)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予矣。(才过了几天啊,

7、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予(我)乃(我)乃(于是)摄衣(提起衣襟于是)摄衣(提起衣襟.摄摄,牵曳)牵曳)而上,履巉而上,履巉(chn)岩岩,(登上险峻的山崖。,(登上险峻的山崖。,(登上险峻的山崖。,(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的山石)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豹豹,(蹲坐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蹲坐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虬)登虬(qu) 龙,(指枝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攀栖(鸟宿)鹘之危巢(筑在悬

8、崖高处的鹘巢)树林之间)攀栖(鸟宿)鹘之危巢(筑在悬崖高处的鹘巢)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夷,水神。幽,深)盖(发语词,不翻译)二客不能从(跟从)焉幽,深)盖(发语词,不翻译)二客不能从(跟从)焉(助词,不翻译)。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助词,不翻译)。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裂”意,意,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声让)草木震动,山鸣谷应,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声让)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起波涛)。予亦悄然(静默的样子)而悲,肃风起水涌(起波涛)。予亦悄然(静默的样子)而悲,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而恐,凛乎

9、(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而恐,凛乎(畏惧)畏惧)其不可其不可留(停留)也。(全句:留(停留)也。(全句: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紧张,害怕,不敢停留了)反(同害怕,不敢停留了)反(同“返返”)而登舟,放)而登舟,放乎(于)中流,(把船划到江心)听其所止而休焉乎(于)中流,(把船划到江心)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焉,于此,于之: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焉,于此,于之:在那里)在那里) 第二段:写复游赤壁第二段:写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的所见所感 第二段,1、本段写了哪些场景? (1)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

10、出。冬夜美景 (2)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游的过程 1、秋天的赤壁: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感慨:借不同季节的山水变化,、感慨:借不同季节的山水变化,抒写对人生沧桑的慨叹抒写对人生沧桑的慨叹 3、游览、游览(1)履,披,踞,登,攀栖,俯。(2)划然长啸 2、看到赤壁的景物,作者有何感想?明确:“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作者感到人生有限短暂、命运的虚幻易变,从而感到无奈。 3、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明确:、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

11、的精灵,天地的主宰。、宣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 4、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明确: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深感个体的渺小;仕途上的坎坷与挫折让苏轼心生忧伤、恐惧。 5、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明确: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修焉。”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总结: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 划然长啸 激昂 凛乎不可久留 悲、恐 听其所止而休 淡泊第三段:第三段: 写入睡而梦写入睡而梦第三段 时夜将半(半夜),四顾寂寥。(环顾四周,寂寞冷清)适(恰逢)有孤鹤,横(飞过江面)江(向)东

12、(飞来)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戛(ja)然(鹤叫的尖厉声)长鸣,掠(擦过)予舟而(向)(向)(向)(向)西(飞去)也。 须臾(一会儿)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道士用鸟羽做的衣服)蹁跹(panxan;飘然轻盈的样飘然轻盈的样飘然轻盈的样飘然轻盈的样子子子子),(穿着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过临皋之下(面),揖(y)予(向我拱手施礼)(向我拱手施礼)(向我拱手施礼)(向我拱手施礼)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低头)而不答。“呜呼!噫嘻!(叹词)我知

13、之矣。畴昔( (从前从前从前从前) )之夜,(昨天晚上)飞鸣而过(于)我(从我这里经过)者,非子也邪?(不是你吗)”道士顾(回头看)(回头看)(回头看)(回头看)笑,予(我)亦惊寤( (ww,醒,醒,醒,醒) )。开户(门)视之,不见其处。(不见它远去的地方-不知所向了) 第三段思考:如何理解道士化鹤这一情节所传达的诗人的情感?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道士,想象的产物。道士化鹤,是作者超然的思想形象化的体现。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鹤这个意象寄托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含蓄地传达出他企望超脱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又以浪漫的想象写我梦中与道士的邂逅、对话,流露

14、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豁达。同时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扣住前赤壁赋的“羽化而登仙”。知识链接: 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意义: 1、猿猴:它让人感觉到哀伤,凄厉 。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2、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咏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3、雁:是一种候鸟,它要随季节迁徙,它又是古人传递消

15、息的一种方式,于是就象征着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等意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 4、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古代神话中,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16、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李扶九评语:“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南华,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自言矣。“清夜录云:东坡先生贯通内典(即经),尝赋西江月词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赤壁之游,乐则乐矣,转眼之间,其乐安在?以是观之,我与二客、鹤与道士,皆一梦也。“再联系我们读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则此文梦道士化鹤的寓意,当可得到较确实的印证。鉴赏第三段道士化鹤的寓意归纳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做标记的词 1归而谋诸诸妇。诸诸 2投诸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3臣尝闻大王好乐,有诸诸? 1攀栖鹘之危危巢。 危危 2秋日荒凉石兽危危。 3危危言危危行。之于(陈述句中)之于(陈述句中)之乎(疑问句中)高(形容词)高(形容词)正直(形容词) 顾:本义:回头看。A、顾而乐之:回头看B、四顾寂寥:环顾,四周看C、道士顾笑:回头看。D、顾安所得酒乎?(可是)E、三顾茅庐。看望、拜访。F、顾此失彼,无暇顾及:关心、照顾G、念父母,顾妻子:思念、眷顾H、大行不顾细谨:考虑、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