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29745252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21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评审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六年十月 52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 录引 言1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2(一)发展基础2(二)发展环境7二、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发展目标13三、主要任务18(一)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19(二)重大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9(三)建筑工业化发展工程23(四)绿色建筑品质提升工程26(五)建筑质量满意工程27(六)城市建筑安全保障工程29(七)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32(八)建筑科技创新与互联网+工程34(九)勘察设计与建筑业振兴发展工程37(十)物业

2、服务美丽家园工程39(十一)建筑市场综合改革试点工程41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5(一)加强统筹协调45(二)完善实施机制45(三)强化评估考核45(四)注重宣传引导46附录I47“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建设事业相关发展指标释义47附录II50“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建设事业重点项目一览表50引 言建设事业涉及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各项重要领域,事关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主要涵盖住房保障、勘察设计及建筑业、建设科技与建筑工业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燃气服务及物业管理等相关行业领域。全面深化建筑市场综合改革,加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发展

3、,积极培育新兴建筑产业,加快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建筑产业发展新体系,是“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点工作。本规划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深圳市发展实际而编制。规划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重突出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并对“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

4、务及推进策略进行全面部署。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深圳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1058亿元,是“十一五”同期2倍;从业人员稳步上升,2015年末达到63万人,是“十一五”末期的1.9倍。勘察设计行业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勘察设计企业和建筑设计人才,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建筑设计”重镇;装饰装修行业居于全国的优势地位,全国装饰百强企业超过一半为深圳企业。新兴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已形成年产值约1200亿元的绿色建筑产业群,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产品

5、推广应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筑工业化基本形成涵盖建设开发、规划设计、部品构件生产、装配施工等全产业链条,成功培育了5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以及35个市级示范基地和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处全国领先地位。建筑市场监管机制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加大权力下放和转移力度,三级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下放至区级主管部门,一级、二级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以及二级建造师等注册业务均转移至行业协会。进一步放开建筑市场,坚持放管结合,全面取消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开展建筑市场动态核查工作。持续推进“定性评审、评定分离、过程公开”招投标改革。建立以“评定分离、定性评审、过程公开、票决定标”为核心

6、招投标体系,实行招投标“三公开”、电子评标等制度。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建设工程电子招投标创新示范城市。工程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强化建筑市场主体的质量责任,形成各方主体齐抓共管、相互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建设工程的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低碳化、精细化水平;完善工程质量法规政策体系,健全工程质量监管机制。启动实施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整合建设工程质监站、安监站的监管职能,实行质量安全“两监合一”执法模式,实现质监、安监一站式服务。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由现行以过程监督为主向以执法监察为主转变,由实物监督向行为执法转变。实行“一级巡查,两级督查”制

7、度,推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清单计价、优质工程奖励、分部验收、平安卡等创新举措。“十二五”期间,工程项目创优共1429项,其中获国家鲁班奖15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3项,金匠奖共36项,省优良样板工程70项,广东省安全文明优良样板工程共271项。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重大工程和民生项目顺利推进。推行行政审批服务集中化、标准化、电子化,行政审批及服务进一步提速,行政审批事项100%实现网上审批,为各类工程项目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的加快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十二五”期间,累积完成重点工程的投资4158亿元,是“十一五”的6.9倍,圆满地完成185

8、0项房屋建筑、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重大项目。深圳机场扩建工程、龙岗大运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北站等标志建筑顺利竣工。广深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厦深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使用,深圳至北京、深圳至上海高铁全线贯通,博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清平高速北段、新彩通道、丹平快速路等一大批重要工程相继建成通车,深圳已成为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铁骨干网中的重要枢纽城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项目全面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儿童医院改扩建工程、南方科技大学建成并投入使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超额完成“十二五”24万套的规划建设目标,全市新增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4.6万套,建筑

9、面积达1600万平方米。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5246户(套),顺利完成任务,占广东省棚户区改造规划(2014-2017年)总任务的48.6%。与此同时,结合深圳市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实行了更加灵活的租售补住房保障政策。引入工程总承包、大标段招标、BT、BOT等多种举措,在全国首次探索实施的“轨道+物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保障房建设,破解资金瓶颈。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的定向配租力度,进一步扩大了人才补贴试点覆盖面。燃气管网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燃气服务实现“双气源、一张网,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供应格局,实现广东大鹏LNG、西气东输二线“双气源”供应保障。“十二五”期间,

10、全市累计新建中压管线约800公里,管网长度超过5300公里。管网覆盖率从由2010年的49%提升至2015年的72.6%。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接近160万户,比2010年103.2万户增长54%,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51.6%。突破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难题,累计为16.4万户老旧住宅区及城中村居民改造管道天然气,并实现全市第一个城中村-水围村的管道天然气改造。求雨岭天然气安全储备库、迭福LNG接收站、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库项目启动建设。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居全国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推进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100%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颁布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城市建设实现从全面推行

11、建筑节能到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的历史性跨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重点关键技术标准建设不断加强。截至“十二五”末,新建节能建筑面积累计超过1.1亿平方米;其中,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300万平米,有320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及规模居全国领先水平。建成全国首个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率先发布实施民用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建筑用能管理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展开,启动探索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综合利用项目6个,年综合处理能力达620万吨。南科大校区拆迁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零排放”示范项目,备受关注的市政府重点民生项目鹿丹村旧改项目创造了市中心

12、区(居民生活区)拆除建筑废弃物现场处理的先河。“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领域综合节能总量累计超过49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以上,建筑综合节能减排对全社会的节能贡献率超过30%。生态园区(城区)示范试点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区光明新区的各项建设继续推进。前海深港合作区“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示范区”启动建设。坪地国际低碳城被列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旗舰项目,并获颁国际性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奖。物业管理行业服务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公布的全国物业服务100强企业中,深圳市企业占五分之一以上、前20强占一半。物业服务行业法治

13、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府实现对物业管理行业监管方式的转型,行业服务、市场准入全面放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行业自律建设。以打造宜居社区为目标,积极引导和率先实施物业管理全面进社区和绿色物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社区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全市老旧住宅区、城中村和“村改居”社区项目引入物业管理服务的覆盖率达98%以上,绿色物业管理试点项目近300个,启动80个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居乐业的幸福感。(二)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和挑战。尽管“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城市建设管理职能过于分散,政府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市政府职能部门虽经几轮“大部

14、制”改革,但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领域职能分工仍存在碎片化现象,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市政道路桥梁与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综合服务设施配套,建筑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管理等环节和领域相脱节的问题仍较突出,须进一步理顺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大政府综合统筹协调和跨部门协同力度,实现城市建设管理高效、有机的统一。工程建设法治化水平不高,法规政策的综合性、适用性和针对性亟需增强。城市工程建设领域法治化水平整体落后于新的发展要求,相关法规规章和制度建设按部门设立、专业管理支离破碎和缺乏统合的现象仍较突出。如住房规划建设法规政策体系还不能适应深

15、圳打造“人才高地”、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建设行业综合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推广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应用等建筑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还存在诸多空白;物业服务和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也亟待健全完善。建筑行业市场仍存在不良竞争,工程质量和公共安全水平尚待提升。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建筑业也面临新形势,建筑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恶性低价竞争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建筑行业监管、市场治理和市场主体信用管理体系尚待健全,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与速度、效益之间矛盾更加凸显,工程质量安全、燃气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既有房屋使用安全特别是部分老旧小区、危险房屋(包括海砂房)的安全隐患问题仍较突出。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设领域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水平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尚未形成团队优势,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的核心要求。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与全面落实执业资格人士负责制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建筑工匠”精神仍较欠缺,成熟、稳定、规范的现代建筑产业队伍尚待建立,多层次建筑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有待完善。发展机遇。“十三五”,我市建设事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为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新型城镇化为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