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埋针埋线第一页,共六十页优选耳穴压豆埋针埋线第二页,共六十页二、联系二、联系耳与经络的联系:灵枢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手足三阳经都联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与耳廓相通,耳部与全身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耳廓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页,共六十页三、三、耳廓解剖名称第四页,共六十页四、耳穴分布规律:四、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倒置胎儿形(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头部朝下,臀部朝上)第五页,共六十页1.与面颊对应的穴位耳垂2. 与上肢对应的穴位耳舟3.与躯干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体部4.与下肢对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5.与腹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艇6.与胸腔对应的穴位耳甲腔7.与消化道对应的穴位耳轮脚周围第六页,共六十页耳穴分布图第七页,共六十页特殊耳穴神门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症皮质下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等,主要镇静、止痛、止晕作用第八页,共六十页五、五、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疼、神经性疼痛等,有较好的止痛作用;2、各种炎症性病症,如牙周炎、咽喉炎、胆囊炎、肠炎、面神经炎,有一定的消炎止痛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神经衰弱等;具有良性调整作用,促进病症的缓解和痊愈4、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第九页,共六十页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单纯性肥胖症、绝经期综合征等,有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作用6一部分传染病症如对菌痢、疟疾、青年扁平疣等,有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加速疾病的治愈7各种慢性病症如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有改善症状、减轻痛苦的作用也能用于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还可用于戒烟、减肥,国外还用于戒毒等第十页,共六十页1辨证选穴:按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辩证选用相关耳穴,如皮肤病,按“肺主皮毛”的理论,选用肺穴;目赤肿痛者,除选用相应的部位外,可按“肝开窍于目”的理论选取肝穴2.对症选穴: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知识,对症选用有关耳穴,如月经不调选内分泌,神经衰弱选皮质下等;也可根据中医理论对症选穴,如耳中穴与隔相应,用于治疗膈肌痉挛,又可凉血清热,用于血液病和皮肤病;胃穴用于消化系统病症,又用于脾胃不和所致失眠六、选穴原则六、选穴原则第十一页,共六十页。
3相应部位选穴:根据临床诊断属于某病,选用相应的耳穴,如眼病选眼穴、胃病取胃穴、妇女经带病取内生殖器; 4.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选穴要提倡少而精,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主穴选23个,配穴12个第十二页,共六十页七、选穴举例七、选穴举例失眠失眠: 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落枕落枕:颈、神门、外生殖器肩周炎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减肥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分泌、腹、饥点痛经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晕车预防:枕、内耳、胃、神门第十三页,共六十页八、操作八、操作1、取材 生王不留行籽、绿豆、白芥子、磁珠等,其中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见用胶布制成0.5cm0.5cm大小方块亦可用从药店购买的专用于耳穴压豆治疗的耳豆板 2、操作、操作选准穴位处先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皮肤,再用干棉球擦净,用镊子夹起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布,置于所选之穴区,并将其粘牢压紧第十四页,共六十页贴压完毕,予以按压,直至耳廓发热、胀痛感按压时注意将拇、食二指分置耳廓内外侧,挟持压物,先作左右圆形移动,找到敏感点后,即采用一压一放式按压法 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
一般每天患者可自行按压数次,35天更换一次,复诊时可按病情酌情增减或更换穴位按压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第十五页,共六十页九、注意事项九、注意事项1、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虚弱、太累之后、精神极紧张、大出血、不适合贴耳穴;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注意不可强刺激;妊娠五个月前妇女不宜采用耳穴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忌用耳穴疗法2、外耳有炎症或刺激区皮肤有感染、湿疹、溃疡、冻疮、皮损者等,不能采用耳穴疗法3、用酒精为患者的耳朵进行消毒,从里到外(用酒精消毒时,棉棒不宜太湿润)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第十六页,共六十页4、 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洗澡洗头时保护好耳部,以延长耳穴贴压时间,当过度疼痛时,会影响睡眠或导致头痛,这时便应取下王不留行子 5、交代患者以自己能承受的疼痛程度,每天35次,每次12钟,三日后便可取下 6、告知患者,在耳穴贴压期间,局部感到热、麻、胀、痛是正常现象第十七页,共六十页十、优势十、优势本法不仅能收到耳穴毫针和埋针法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痛,副作用少,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适用于老年、儿童及惧痛的患者。
第十八页,共六十页第二节第二节 皮内针法皮内针法第十九页,共六十页皮内针法又称皮内针法又称“埋针法埋针法”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在腧穴是以皮内针刺入并固定在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通过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部位的皮内或皮下,通过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源于本法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静以久留”,适用于需要持,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通过持续微弱地刺激皮部,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功能通过持续微弱地刺激皮部,激发经气,调节脏腑经络功能 埋针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多采用埋针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多采用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等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等第二十页,共六十页一、针具一、针具 皮内针是以不锈钢丝制成的小针皮内针是以不锈钢丝制成的小针1.1.麦粒型(颗粒型)麦粒型(颗粒型)一般长1cm,针柄形似麦粒,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2.2.图钉型(揿钉型)图钉型(揿钉型)长约02一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皮内针、镊子和埋针部皮肤严密消毒后,就可进行针刺,麦粒型和图钉型皮内针的针刺方法有所差异。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页一)麦粒型皮内针法:(一)麦粒型皮内针法:左手拇指、食指将穴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右手用镊子挟住针柄,针尖对准腧穴将针平刺入穴位的真皮针刺方向,一般与穴位所在的经脉呈十字交叉针刺入后,在针柄和相应的皮肤之间,贴一块小胶布,然后再用一块较大的胶布覆盖在针柄上这样的目的是保护真身固定于真皮内,以防针具移动或脱落此法适用于多数穴位第二十三页,共六十页二)图钉型皮内针法(二)图钉型皮内针法以镊子或持针嵌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选定的穴位垂直刺入,然后以10mm10mm胶布将针柄固定于皮肤上此外,也可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如前大小的胶布上粘住,用镊子捏起胶布的一角,针尖对准穴位直刺并按压固定此法常用于耳穴和面部穴位第二十四页,共六十页三三 、 后续刺激与出针后续刺激与出针1.后续刺激宜每日按压胶布34次,每次约1min,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 h 2.出针 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一般为35天,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平时注意检查以防感染第二十五页,共六十页四、适应范围四、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一些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偏头痛、神经衰弱、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胃脘痛、胆绞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月经不调、痛经、小儿遗尿等病症。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页五、处方示例五、处方示例1、高血压病 (1)取耳穴心、肾、皮质下,采取图钉型皮内针 (2)取三阴交、足三里、曲池、采取麦粒型皮内针法2、痛经 (1)取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肾,采取图钉型皮内针 (2)取中极、地机、次髎,中极、地机采取麦粒型皮内针,次髎采取图钉型皮内针第二十七页,共六十页六六、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穴位如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2埋针后,若患者感觉疼痛,应将针取出重埋或改用其他穴位3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4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过长5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6溃疡、炎症、不明原因的肿块,禁忌埋针第二十八页,共六十页第三节第三节 穴位埋线法第二十九页,共六十页概念概念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从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第三十页,共六十页起源与发展起源与发展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60年代初,埋入的物品为动物组织、钢圈、磁块等,主要利用异物起到对穴位刺激的持续作用,以弥补一般治疗方法刺激的时间短,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后延伸为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通过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的持久、柔和的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应用主要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是外治法中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第三十一页,共六十页埋线作用原理埋线作用原理穴位埋线法是经络理论与现代医学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位内的生理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量和能量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以达“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治疗疾病的目的第三十二页,共六十页其治疗过程,包含了针具刺激效应及埋线渗血的刺血效应,以及羊肠线在穴位内长久的刺激作用,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 甚至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符合内经“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的思想羊肠线对机体初为机械刺激,后为生物学和化学刺激,具有速效和续效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刺激量第三十三页,共六十页主要作用协调脏腑,平衡阴阳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补虚泻实,扶正祛邪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传统埋线疗法传统埋线疗法 传统埋线疗法主要有切开埋线法、三角针埋线法、切开结扎埋线法,这三种埋线法皆要求局部麻醉,使用手术器械, 操作比较复杂,且易于感染,临床上已经很少应用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改良埋线疗法改良埋线疗法注射针头埋线法注射针头埋线法 选用注射器针头进行,由于针体小,操作简便,不用局部麻醉,病人容易接受。
目前已大量应用于临床如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中风后遗症、癫痫以及各种痛证等第三十六页,共六十页注射针头埋线法注射针头埋线法1、工具、工具1、消毒用品,镊子,一次性换药盘,消毒纱布,7号或8号注射针头;2、“0”号或“0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cm线段若干,浸泡在75的酒精内备用;3、直径0.4mm、长50mm的毫针(必要时可剪去针尖)做针芯;4、创可贴胶布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页埋线工具第三十八页,共六十页埋线工具第三十九页,共六十页剪好的羊肠线(1cm左右)第四十页,共六十页2、操作方法、操作方法(1)根据取穴不同,背部穴位取俯卧位,其他穴位取仰卧位选取穴位,做好进针点的标记,常规皮肤消毒第四十一页,共六十页2)将针芯退出少许,用止血钳或者镊子将剪好的羊肠线放入七号或者八号注射针头中第四十二页,共六十页注意此时左手持针手势注意此时左手持针手势第四十三页,共六十页转换成右手持针,准备刺入皮肤转换成右手持针,准备刺入皮肤第四十四页,共六十页 (3)左手两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肤,)左手两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好线的埋线针(注射针头)快速刺右手持穿好线的埋线针(注射针头)快速刺入皮肤。
入皮肤第四十五页,共六十页4)将针刺入所需要的深度,稍做提插,出现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