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初探》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735828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7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观初探》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观初探》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育观初探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第四部分 新学校构建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一、3:7定律 在一个国家,社会结构决定着人才层次的结构和需求。如德国:3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白领”人才群体,70%的人选择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其他学习途径,成为社会所需的“蓝领”。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在我国,也提出:培养数以万计高尖新人才,培养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传统文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二、遗传差异人的遗传有差异,禀赋各不同。 智能的差异如同体能的差异。遗传差异能改善不能改变。是不

2、是唯上智和下愚不可移?子承父业,秦始皇现象,科学考试,官二代。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 三、多元智能三、多元智能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启示之一:人人生而平等。之二:人人有才,多样化成才,可持续成才。之三:个性潜质多样化、社会需求多样化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矛盾;之四:开辟教育前景。家长、学生、学校更多的选择。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四端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便是人的四种本能。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恭敬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

3、之端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将亡。加强自身修养是智慧的聚集,乐善好施是仁爱的开端,获取和给予合宜是道义的标志,知耻是具备勇敢的先决条件,建立功名是行动的终极目标,士人具备这五种品德,然后才可以寄身于世,进入君子行列。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五,8:2定律专家论证,人的学习与发展能力80%受非智力因素影响,20%受智力因素影响。反对先天决定论,根据禀赋给予适当的教育;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当的发展;遵循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先成人后成才。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价值观、意志品质

4、、行为习惯、实践能力、特长爱好等。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人只有在自由选择的行动中,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这些非智力因素能够有效提高人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非智力因素是由后天培养教育的。 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不仅必要,而且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学校教育效益不高,非智力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智力教育资源投入过剩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六、六、2:8定律定律人的未来发展,除去机遇等外部条件外,20%由智商决定,80%由情商等非智力因素决定。 习近平近日考察天津大学生

5、就业回答学生提问,认为就业情商更重要。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七、成长路径七、成长路径大多数人生下来之后,必然要经历由自我为中心的“自然人”向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绝大多数学龄儿童少年通过学校教育来完成成人化或者社会化这一重要阶段 。学生经历这一过程是由“依赖”“独立”“互赖”组成的。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教育全面:德智体美劳群乐一个都不能少。教育适时:遵循儿童青少年成长规律。教育多样:教育内容和方式均有其不同功能。相互促进:各种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八、教育发展八十年代: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 九十年代:普及九年

6、义务教育。特征:强制,免费,年限教育。新时期:普及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先发展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广泛参与是社会的普遍共识。育人为本是教育的历史使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是基本策略。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之九,人的发展青少年不仅在学校成长发展的不畸形、不误时,具备走向社会的良好素质、技能、知识储备等能力,而且确保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等。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公民第一、人才第二。 第一部分 十大规律十,社会发展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平等、公平、正义、法制

7、;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强不息:个人。厚德载物:国家、民族、社会、组织、团队。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一、教育功能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未来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二、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二、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关系(一)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中心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中心人。学校生存与发展是为了师生的生存与发学校生存与发展是为了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展。学校生存与发展依靠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学校生存与发展依靠师生的生存与发展。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二)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学

8、校的主体。学校要坚持教师第一,不断满足教师生活、工作中变化的、合理的需求,根据社会发展、教育的使命和学校任务,规范、引导、鼓励、保障、服务教师充分发展,尊重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保障教师需求和发展的权利。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学校三大任务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幸福,为家长(学生)创造回报。花点工夫真正做点让教师开心的事,即有期待、有关怀、收入好。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三)学生与教师、学校的关系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而非客体,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而非主宰。学校和教师尊重学生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合法的权益。 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要不断满足学生生活、活动、学习、发展的需求,要善于

9、发现不同类型人才,培养不同类型人才,为他们成才搭建更多的平台,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规范、引导、鼓励、保障、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教师的心理已经很成熟,但要求教师必须把心理年龄降到与学生相当,成为学生的“同龄人。” 当好歌唱家,除天赋、勤奋、机遇外,关键是心中有观众,明白他们有什么需要,喜欢听什么歌曲。 当好歌唱家,除天赋、勤奋、机遇外,关键是心中有观众,明白他们有什么需要,喜欢听什么歌曲。 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三、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三、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一是坚持人人有才:一是坚持人人有才:爱是教育的真谛,平等是教育的低线,尊重是教育的动力。我们要用爱心平等对待不

10、同类型不同潜质的学生,这是教育的原点。 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现人才的眼光。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二是坚持多样化成才:二是坚持多样化成才: 发现固然重要,关键在于培养,即学校应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创设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渠道。 我们不可能为所有学生都搭建平台,我们可以给每一类学生搭建平台。平台就是课程,所有的教育都是课程。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三是坚持育人为本,成人为先,成人与三是坚持育人为本,成人为先,成人与成才相互促进,不成人,宁无才。成才相互促进,不成人,宁无才。1.拓宽成才渠道拓宽成才渠道充分认识和利用课堂以外的教育资源。日常生活、常规活动、主题教育、文化活动、学生会及学生社团

11、活动、社会实践。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班制:实行走班制,行政班依然存在,一个层次的数个班某学科如英语按成绩分为A、B、C三种类型,学生按成绩到不同类型的班上课, 精讲:要义是“精”,而非“简”;教师在题海里游泳,而不是学生在题目海里浮沉 。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3.深化班级管理体制改革导师制就是班主任主导下的全体教师负责制。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双重任务,通过师生双向选择,每个教师负责本班数个(5-8个左右学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等工作。划整为零,减轻班主任负担,提高工作实效性,全员育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

12、任感,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4.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成功教育法:按学生入学成绩为基准,确定不同的发展指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评价:自评他评师评,集中模糊评价。学校评价:过程精确量化评价。分为“行为规范”违规扣分,“活动表现”参与或获奖加分。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内容:思想品德与公民素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学生学习方法(策略)、学校均衡和教育公平、学生学习环境、学习时间。抽测学科:数学、科学(4年级、8年级)方法:纸笔测试、调查问卷。表现:量尺分数、表现水平。第二部分 新教育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量尺分数:不同于原始分数;不同于标准分。寻找合格的标尺。表现水平:确定为四

13、个等级1、2、3、4。依次成绩上升。以全国、全省、全地区平均值为参数。通报:体检报告单。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一、经验型管理一、经验型管理背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初期。特征:人治性、任意性、经验性及低效率性。历史:中国长期处于经验型管理模式中。学校:人治型、家长型、经验型、集权型管理模式。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二、科层制管理企业要求在组织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明确的等级系统,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个成员严格遵守服从上级指挥及按规章办事的纪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教育引入:不成功教师是一种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及教育智慧的职业,采取管制及强求统一的做法,一方

14、面抹杀了教师职业的创造性和生命性,将教育工作等同于流水线上的工业操作;另一方面,则严重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及知识人才,恰恰需要通过创新才能带来职业的满足和成功 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在现实中,一些学校继承了经验型管理模式,又增加了科层次管理中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做具体事务的没权力,有权力的不用做具体事务。权责分离,造成执行难、落实难。一些学校行政体制越来越庞大,从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年级主任、副主任、班主任、高级群众与普通群众,形成一个森严的等级王国。年轻的教师一进来,迅速都调整到向权力靠拢,普通教师沦为弱势群体。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三、新学校观管理理论三、新学校观管理理论需求权

15、与发展权需求权与发展权(一)需求权(一)需求权物质与生理需求。物质与生理需求。情感与心理需求。情感与心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主体感;尊重感;安全感;归属感;主体感;尊重感;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家庭与社会生活的需求。团体需求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教师和学生的“士气”往往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非正式组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二)发展权1.价值取向价值观取向往往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往往决定人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个人价值、团体价值、国家价值。学校形成科学发展观、教师观、人才观、质量观、利益观和时代观。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2.角色认定人既在组织中担任一定的组织角色,但同时也有其

16、作为人的独特的个性和需要。教师:具备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职责是教育与教学,具备个性特征特长。个体的俗,共同的雅。雅俗共赏,文质彬彬。文胜质则史(虚伪),质胜文则野。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3.目标构建组织中的个人有其不同于组织目的目标。组织中的个人其目标是否得到满足,将直接影响到组织成员对组织事务参与的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若要想实现组织的目标,就必须给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以关注和满足。而组织管理者的任务则就是要有善于协调组织目标和成员的个人目标,并使之合二为一。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4.走向成功人从事活动的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其结果吸引力的大小和其成果实现的可能程度这两个因素。其结果吸引力被称为“激励力”,而其成果实现的可能程度则被称为“期望机率”。充分关注“激励力”和“期望机率”的程度,并尽可能使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则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第三部分 学校管理初探5.人本管理 美国罗纳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指出:能否唤起员工的献身精神将是判断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缺乏外部竞争的教育系统来说,营造尊重人的管理氛围、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往往意义更大。第三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