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

上传人:l****i 文档编号:29735825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第一、二章(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学期好!祝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达成予设的目标!取得更大的成绩!人的一生必须作出三 项最重要的决定一、你将以什么方式来谋生?做一个大学教授、企业家、公务员、CEO?职业经理人二、你将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为自己找到一个立足点三、你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工作?是积极主动、忠诚敬业、追求卓越,还是投机取巧、马虎轻率、拖延怠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一艘帆船不知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向都不是顺风.努力+机遇=成功达成理想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更依赖努力而不是能力,努力揭开别人设置的形态秘密.托马斯爱迪生说过:发明是90%的汗水,10%的灵感.努力工作是因为努力是创造的关键.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机遇是留给

2、准备好了的人的.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一个小活动1、两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了解对方有什么理想?5分钟时间2、每组轮流到讲台前,告诉全班同学,你了解到对方的理想是什么.目的:1锻练交往能力,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对方.2锻练表达能力,精炼地表达,你了解到什么.课堂要求一、表达想法与别人分享,学会与别人合作.二、别人说话时认真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生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如果明白自己必须为自己负责,你就会为自己努力多少,而估计收获多少.管管 理理 学学 原原 理理许统邦许统邦 教授教授华华南理工大学南理工大学南理工大学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商

3、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怎样把这种兴奋传递给学生和听者是一种挑战,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事情,本学期我与同学们一起研究管理学原理,期望能达到我的目标-同学们都有较大的收获.为什么学习管理?1管理的普遍性2我们所处的环境一旦你从学院毕业开始你的职业生涯,你要么是管理者要么是被管理者.对于计划进入管理者行列的同学来说,理解管理过程将构成你的管理技能基础;对于不想成为管理者的同学来说,你仍然要和管理者打交道.通过学习管理,你能够对你的上司的行为有更多的认识,以及对你的组织的工作有更深入的洞察.我的观点是,你可以不必成为管理者,但你仍可从管理的课程中获取许多有价值的知识. 第一章第一

4、章 管理学概管理学概论论一、什么是管理学?一、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关于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科学,是管理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二、管理学研究的范畴二、管理学研究的范畴管理者管理活动一管理者1、谁是管理者?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告诉别人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管理者是组织中这样的成员,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l管理者是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实施管理职能的人. 2. 管理者的共性管理者的共性1从组织地位上看从组织地位上看,管管理者都是管理理者都是管理 的主体的主体或领导或领导.2从组织责任上看,管理者都是负责推动其他人取

5、得工作成效以实现组织目标的.3从工作的重点上看,管理工作比其它工作更重要,管理人的工作比其它工作更重要.二管理活动管理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的悠久,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管理活动.一件事情,一个人做不了,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才能完成,其中,有人从事协调其他人的活动,并与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来完成这一事情.这个人从事的活动就是管理活动.1、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管人理事.强调管理的过程性管理是通过其他人的工作和劳动来达到目的的.强调管理目的性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的重要性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斯

6、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有关的人、事、物、时间、信息、资金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强调管理三要素和管理五职能l管理三要素:l管理目标l管理方法、手段l管理对象l管理五职能:对比l计划计划决策计划l组织组织组织组织l指挥领导领导领导l协调控制控制控制l控制创新创新2. 2. 社会性管理活动的特征社会性管理活动的特征: :F人际性F目的性F过程性F优化性F创造性3. 对管理活动的进一步认识对管理活动的进一步认识1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的主体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管理者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客体 以人为中心的投入产出以人为中心的

7、投入产出系统系统2对管理职能的认识对管理职能的认识管理的龙头计划管理的核心组织管理的重点决策管理的目的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生产过程管理的社会属性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的自然属性维护协调生产关系管理再生产过程4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A.知识是实践的总结B.理论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知识C.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D.学习管理科学E.提高管理艺术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径水平的途径学习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习管理理论管理科学学提高管理艺提高管理艺术术经验积经验积累累扩大知识面扩大知识面三三. . 为什么学习管理学为什么学习管理学l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学习管

8、理学的必要性;l2.管理学作为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l3.学习管理学作为培养管理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缩短管理者成长的时间和途径.四四. . 如何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管理学l1.把握体系,逐步深入管理学概论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趋势2.掌握学习方法,联系实际,综合运用自学为主、讲授为辅、联系实际、案例讨论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芮明杰,管理学教程,2参考书托马斯S.贝特曼等,王雪莉等译,管理学第四版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大学美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盖,约翰M伊凡赛维奇,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经济科学美哈罗德孔茨,海周茨,韦里克著管

9、理学,经济科学斯蒂芬P罗宾斯,戴维A,迪森佐著管理学基础英文,机械工业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查尔斯希尔,当代管理学,人民邮电,2003.1.杜拉克原著,苏伟伦编译,杜拉克管理思想全书,九洲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孙健敏等译,管理学 第 7版 中 国 人 大 学,2004.1.孙耀君,西方管理思想史,#经济,1987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概念?2、为什么称泰勒为科学管理之父?3、法约尔对管理学的贡献是什么?4、什么是理想的行政组织?第二章第二章 管理学三个学派的思想、观管理学三个学派的思想、观念、方法念、方法生产力发展是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更好的

10、物质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是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在追求的事情.一、古典管理学派科学管理学派 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 1. 产生背景产生背景手工业生产-社会化大生产2. 理论研究的重点如何进行劳动管理和组织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效率: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效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效果:实现目标的程度1研究工作的物质环境2研究以事物为中心的管理3利用纪律强制和金钱物质刺激4士气是从改善工作环境和改变工作条件来提高3. 古典管理学派主要的观点、思想和方古典管理学派主要的观点、思想和方法:法:5职工是经济人6抛弃根据经验和习惯、主观想象和假设来管理,代之于采用科学管理方法4.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l泰勒

11、-科学管理理论之父l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原理主要内容:1)必须制定工作定额;2)必须为每项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标准化管理;4)实施计件工资报酬制;5)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双方都有好处,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管理职能从操作职能执行职能分离出来;7)推行职能工长制;8)强调例外管理.法约尔法-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l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法约尔认为整个工业经营活动包括六个方面:1技术活动2商业活动3财务活动4安全活动5会计活动6管理活动1.管理的普遍性概念管理的普遍性概念l2. 提出能应用于所有的各种工

12、作的提出能应用于所有的各种工作的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管理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管理人员人员14原则原则l3. 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主张在院校主张在院校中讲授管理的必要性中讲授管理的必要性韦伯德-组织理论之父l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l体系结构分三层:l高级管理层:决策层l中级管理层:若干中间层次l低级管理层:执行层l主张通过职务和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和世袭地位来进行管理.甘特美甘特美l1创建甘特图l2提出激励性的劳动报酬奖金制l3认为管理人员有责任教导工人养成勤奋的习惯,增进工人与管理人员的相互了解和合作;l4认为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专图赢利上,应以服务

13、为最终的目标.二、行为科学学派l20世纪2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l1.产生的背景l2.理论研究的重点l如何进行人的行为的诱导和激励,以提高劳动生产率3. 主要思想、观念、方法主要思想、观念、方法1)研究工作的社会环境2)研究以人为中心的管理3)一个管理者不仅需要具体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备与被管理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4)创造心理环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5)职工是社会人6)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4.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代表人物及其贡献l马斯洛美-需求层次理论l赫兹伯格美-双因素理论l麦克雷戈美-X、Y理论l麦克利兰美-成功需要理论l梅奥美-主持霍桑实验研究三、 管理

14、科学学派l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现在l1.产生的背景l2.理论研究的重点l如何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3. 主要思想、观念、方法主要思想、观念、方法1)1思想观念:2)解决重大的、复杂的问题,必须有一些密切配合的研究小组来探求各种解决方案的不同结果.2 方法a)界定问题b)建立数学模型来代表所研究的系统c)解出模型求得解答d)对模型及其解答进行检验e)对解答发展一些控制f)将解答付诸实施4.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代表人物及其贡献o布莱克特英-领导一个空防系统小组研究城市的防卫和进攻问题.o运筹方法论上的某些问题o康特洛维奇苏联-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问题o西蒙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我们正年轻,让努力变成常态,用逆袭创造传奇.变革 创新 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