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

上传人:x****x 文档编号:29735592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成本管理分析(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成本分析分析思路:分析思路:请你思考:1、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什么?-利润最大化2、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生产中应考虑什么因素?-利润=销售收益-成本产量决定、生产成本、销售价格3、怎样才算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量既定成本最小分析框架生产理论研究问题(思考题)假定企业用100万元来进行生产投资入,应用该购买多少的资本和雇用多少的劳力,才能实现最高的生产效率?你认为在决定购买机器(资本)的数量和雇用劳动的数量应考虑什么因素?生产理论分析框架第一节 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1、生产含义(了解)2、生产要素的构成: 劳动: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资本:实物资本土地:各种自然资源企业家才能:企

2、业家对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生产函数A、含义(了解):在技术水平特定的情况下,要素数量与组合与最大产量的关系。B、生产函数方程(了解):Q=f(L、K、N、E)Q=f(L、K)二、 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短期:企业不能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短期:企业不能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固定投入:厂房、设备、:固定投入:厂房、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可变投入:原料、燃料、工人:可变投入:原料、燃料、工人长期:一切生产要素可以长期: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判断;(1)产生中的长期指一年以上,短期指一年以下。 (2)不同行业生产的长短期是不一样的。第二节第二节 短期生产

3、理论短期生产理论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思路:从最简单的关系出发,研究其他要思路:从最简单的关系出发,研究其他要素不变,一种要素增加对产量的影响。素不变,一种要素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事例:土地面积等其他条件不变时,不断事例:土地面积等其他条件不变时,不断增加肥料的过程。增加肥料的过程。过程:产量快速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减少,过程:产量快速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减少,产量最终绝对减少。产量最终绝对减少。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1、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

4、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注意几个要点:(1)前提:技术水平不变(2)其他生产要素不变,不断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3)变动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A:产量递增 B:边际产量递减C:产量绝对减少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1、含义总产量():投入一定量的可变要素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平均产量():平均一单位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二、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公式表示资本量资本量(K)(K)劳动量劳动量(L)(L)劳动增劳动增量量(L)(L)总产量总产量(TP)(TP)平均产平均产量量(AP

5、)(AP)边际产边际产量量(MP)(MP)10100 00 00 00 00 010101 11 16 66 66 610102 21 113.513.56.756.757.57.510103 31 121217 77.57.510104 41 1287 77 710105 51 134346.86.86 610106 61 138386.86.84 410107 71 138385.45.40 010108 81 137374.64.6-1-1三、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关系 、曲线斜率最大时,达到最大。、为正值,值增大; MP为负数时,TP绝对减少; MP=0时,TP最大。3、MP曲

6、线与AP曲线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相交前,大于;相交后小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图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图例子四、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3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分析思路:-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的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的投入发生变动-规模扩张或缩减时的情况扩张(缩减)规模的原因:A、供给不足,产品市场前景好B、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C、需求不足,产品滞销D、收缩战线,减少损失一、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1、研究问题:-长期生产问题规模经济2、函数:Q=f(K、L)-当资本与劳动发生变动时,产量程现怎样的变动。补充: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最适组合的原则:1、内

7、容:-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2、公式:限制条件:(1)Pk*Qk+PL*QL=M 2* Qk+1* QL=6实现条件:(2)MPk/Pk =MPL /PL =MPm例例一:一:MPL /PL=25/5=5(产量/元)MPk/Pk =12/4=3(产量/元)最最后后一一单单位位要要素素的的边边际际产量产量价价格格劳动劳动255资本资本124例例二:二:MPL /PL=20/5=4(产量/元) MPk/Pk =16/4=4(产量/元)最最后后一一

8、单单位位要要素素的的边边际际产量产量价格价格劳动劳动205资本资本164二、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的含义:-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曲线表组合方组合方式式资本资本(K)劳动(劳动(L)A61B32C23D16问题:资本与劳动的配合比例能够变动吗?等产量线图2、等产量线的特征第一,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第二,有无数条,各自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远的代表产量水平高。第三,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第四,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等产量线图二三、边际技术替代率1、含义:在维持产量水平

9、不变的条件下,、含义: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2、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公式:、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公式:3、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4、原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引起。、原因: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引起。组合组合LKA-B1-3B-C1-1C-D3-1边际替代率分析组合组合资本资本(K)劳动劳动(L)A61B32C23D16MRTSLK310.33边际替代率图形分析第四节 成本方程-等成本线第四节 成本方程-等成本线1、含义:、含义: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

10、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成本与与生产生产要素价格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的最大组合的线。2、公式:、公式:Pk*Qk+PL*QL=MM=600, PL=2,Pk=12、公式:、公式:Pk*Qk+PL*QL=MM=600, PL=2,Pk=1代入有: Qk + 2 QL =600Qk =0, QL =300; QL =0, Qk =600等成本线图等成本线图二 第5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研究问题:-假设用1万元来进行生产投入-购买多少的资本和多少劳动-可以使产量达到最大生活中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某快餐店由于

11、人手不够,不能及时把外买给周边的顾客,引起顾客的抱怨。员工们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方案:A、增加4个雇员并给每配备自行车2辆自行车。B、增1个雇员并配备一辆摩托车。问题:你认为应选择哪个方案?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讨论 1、 在确定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时,要考虑什么因素:(1)劳动与资本的各自的价格(2)劳动与资本对产量的增加的大小。2、如果一单位劳动与一单位的资本的价格一样,而劳动比资本获得更大的产量,应购买劳动还是资本?-劳动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图形 总结: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为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此时实现了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成本下产量最大。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深入分析 1、几个

12、相关问题(1)如何计算等成本线的斜率?(2)如何确定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3)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与该点上的边际替代率有什么关系?(1)如何计算等成本线的斜率? (2)如何确定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等于经过等产量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3)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与该点上的边际替代率有什么关系? (3)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与该点上的边际替代率有什么关系?-等产量线上的点的斜率的绝对值与该点上的边际替代率的值相等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深入分析1 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深入分析2 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深入分析3 关于要素最适组合点的总结 在确定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时,要考虑两个因素:(1)劳动与资本的各自的价

13、格(2)劳动与资本对产量的增加的大小。问题:如果一单位劳动与一单位的资本的价格一样,而劳动比资本获得更大的产量,应购买劳动还是资本?扩张线图: 四、适度规模1、含义: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2、确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投资、设备)(2)市场条件(标准化程度)适度规模案例分析:中国的汽车此次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的发言,格外引人注目。他说,去年国内汽汽车产量为车产量为310310万辆,增幅万辆,增幅3636,其中轿车增幅为51。目前国内汽车的保有量为1800万辆,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现在城市里有20的家庭(2630万户)买得起用得起车,预计10年后中国汽车保有量能达到1亿辆。 第针对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张国宝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目前汽车行业的分散和低规模十分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全国有整车企业110家,年产量高于5万辆的只有13家,一汽、上汽、东风集团是汽车行业的龙头,它们的规模也仅仅是世界第七大汽车公司的16到17,不少地方急于发展汽车工业,致使不少以装配为主的汽车厂纷纷成立,他们的产量不大,但对市场的发展是有害的,国家不支持低水平的装配式的企业发展。我们正年轻,让努力变成常态,用逆袭创造传奇。变革 创新 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