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29735581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咽喉科》PPT课件(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耳鼻喉科中医耳鼻喉科第一章 绪论一一.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定义和特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的规律的一门科学。特点: 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现代诊疗技术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夏商时代春秋战国:从对耳鼻喉功能及病症的初步认识,到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脏腑与窍道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生理病理的论述为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扁鹊可谓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难经咽喉科解剖的认识伤寒杂病论辨证治疗原则及有

2、关方药 对耳鼻喉科治疗思想产生较大影响金癸要略半夏厚朴汤诸病源候论脓耳失治误治所致脓耳变证 唐代提出烧灼法治疗咽喉科疾病宋代解剖,病因,病证治疗均有记载金元时代儒门事亲:生理功能,提出取咽喉的异物方法;素问玄机原病式:对鼻鼽的认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耳聋治肺;丹溪心法: 眩晕的病因病机。明代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疾病及鼓膜按摩法;外科正宗鼻息肉摘除法;清代医著繁多,重楼玉钥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为一大贡献。第二章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筋络的关系 第一节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 耳的生理功能:司听觉,主平衡,属清窍。 灵枢 口问篇曰:“耳者宗筋之所聚” 耳与肾

3、.心.肝.胆.脾.肺关系密切。 1.耳与肾: 所属关系: 耳为肾之外窍, 生理关系:耳的生理由肾所主,肾之精气上 通于耳。 病理关系:肾耳 诊断关系:耳肾 治疗关系:从肾论治 2.耳与心: 所属关系:心寄窍于耳,耳为心之客窍 生理关系:耳司听受心之主宰 病理关系:心主神明失职 治疗关系:从心或从心肾论治 3.耳与肝(胆): 所属关系:胆经行于耳,肝胆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肝胆气通于耳, 病理关系:肝胆火热上犯耳窍 治疗关系:从肝胆论治,(风,火,湿热气(闭,逆)血) 4.耳与脾 所属关系:足太阴脾之脉入于耳中 生理关系:气血荣养耳窍 病理关系:气血不足,痰,湿 治疗关系:补气,化湿,升阳(清)

4、耳与肺 所属关系:太阴肺经别出的络脉行于耳 生理关系:肺主气,肺气贯于耳 病理关系:肺金受邪,-,耳鸣 治疗关系:宣肺通利耳窍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鼻属清窍,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 发音; 连于咽喉,下接气道,与肺.胆.脾.肾.心 关系密切。1.肺与鼻 所属关系:肺主鼻,鼻为肺之窍 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 病理关系:肺功能失调,易导致鼻病发生 治疗关系:从肺论治,宣,清,温,润,益气2.肺与脾 所属关系:鼻准属脾土 生理关系:鼻的生理有赖于脾的生理功能 病理关系:脾不统血,脾胃湿热上灼鼻窍 治疗关系:健脾化湿,益气摄血,清热化湿3.鼻与胆 所属关系:胆经通过髓海与鼻相互联系 生理

5、关系:胆气上通于脑 病理关系:胆腑有热循经上犯鼻窍 治疗关系:清泻肝胆湿热,滋养肝阴4.鼻与肾 所属关系:肾与鼻有间接所属关系 生理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鼻为气之道 病理关系:肾肺鼻 治疗关系:鼻病从肾论治5.鼻与心 所属关系:鼻为心肺之门户 生理关系:鼻主嗅觉,心主神明 病理关系:心火亢盛或心肺有病可及鼻 治疗关系:一些鼻病可从心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属胃系,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路。喉为呼吸之门户。1.喉与肺 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同,为肺吸之所属 生理关系:肺与喉行呼吸助发声 病理关系:肺病及喉 治疗关系:喉病常从肺论治2.咽与脾胃 所属关

6、系:咽下接食道,与胃相通,脾胃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咽为胃之通道,胃受纳脾运化 病理关系:胃热,脾虚 治疗关系:从脾胃论治3.咽喉与肾 所属关系:少阴肾脉循咽喉 生理关系:肾精五液上荣咽喉 病理关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疗关系:滋养肾阴,引火归元 4.咽喉与肝 所属关系:厥阴肝经循喉咙如颃颡 生理关系:肝主疏泄调气机 病理关系:肝气上逆咽喉,痰气互结咽喉 治疗关系:清肝,疏肝,柔肝第三章耳鼻咽喉病因病机概述第一节 主要病因 一.外因: 1,外感邪毒(外感六淫,时疫及异气) 风,寒,热.湿,燥,时疫及异气; 2.外伤 3,异物所伤二.内因: 1.饮食所伤 2.劳倦内伤 3.情志不调 4.官窍间病

7、相传第二节 耳鼻咽喉疾病的主要病机 实证: 外邪,脏腑内热,痰湿及气滞血瘀; 虚证: 肺脾肾三脏多见; 虚实夹杂:第四章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要点重点: 辨病与辨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 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第一节 耳鼻喉科的诊病方法 一.耳鼻喉科诊室的基本条件及要求(略)耳鼻咽喉的局部望诊 1.望诊:外观形态,结构的正常与否,病理征像(分泌物的颜色,肿胀的程度等) 2.闻诊: 嗅,听 3.问诊: 4.切诊:脉 局部第二节 耳鼻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 与辨证(病与证的关系,辨证与辨病的关系) 一.耳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耳痛(1)辨耳痛 要点: 要注重区分不同病位, 耳痛所涉及

8、的耳病: 耳疖.耳疮 (外耳道炎 ,耳疖) 耳胀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脓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中耳乳突炎) 脓耳变证 (中耳炎的颅内外并发症 耳带状疱疹.耳神经痛,疱疹性鼓膜炎,耳异物等2.耳流脓 脓性分析: 黄稠浊带血为热 清稀薄色淡为湿寒3.耳聋耳鸣 问诊与望诊的结合(相应的检查方法) 4.眩晕 诊断与鉴别诊断 5.鼓膜异常 结合临床 辨病重要二.鼻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鼻甲异常(黏膜).鼻塞 2.流涕 3.头痛 常与鼻塞的程度有关 4.鼻衄 (血量,出血时间,部位,整体情况) 5.嗅觉 与鼻塞的程度有关三.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1.咽喉红肿疼痛 (溃烂)

9、2.咽干痒,异物感 (结合检查) 3.声音异常 4.咽喉病危候第五章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第一节 耳鼻喉科病的常见内治法第二节 耳鼻喉科病的常见外治法 耳科 1.清洁法 2.滴药法 3.涂敷法 鼻科 1.滴药法 2.塞鼻法 耳瘘定义: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瘘 管,多属先天性。先天性耳前瘘管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腮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临床表现:常无症状.耳前或耳后可见针尖大小的漏管口,偶在挤压时有分泌物益出.感染时局部红,肿,痛.治疗:感染时切开引流,全身用抗菌素无炎症期手术切除(中医术式)瘘口红肿疼痛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五味消毒饮加减 瘘口溃而不收,肉芽水肿苍白 益气养血,托里排

10、脓。 托里消毒加减 l耳廓痰包耳廓痰包 是指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断耳疮 是指以耳廓红肿,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病因病理 1.风热湿邪犯耳 风热湿邪蒸灼耳窍肌肤为病, 接触某些刺激物 湿热蕴毒积聚,引动肝胆湿热上扰所致。 2.血虚生风化燥 患病日久,局部阴血耗伤,耳道肌肤失养,兼有余邪留滞,则为皮肤瘙痒皲裂,粗糙或脱屑。 诊断要点: 病史 : (反复发作) 临床症状: 检查: 特点: 有急慢性之分,且反复发作。 鉴别诊断:耳疮 分型证治: 1 .风热湿邪犯耳 旋耳疮急性期耳部症状为主,风热湿邪兼肝胆火热

11、蒸灼。 治法:清热利湿,疏风止痒 驱风止痒兼化湿消风散 湿重局部渗出多萆泻渗湿汤 湿热壅盛,肝胆有火龙胆泻肝汤 2.血虚生风化燥 旋耳疮慢性期+脾气虚 治法: 养血熄风润燥, 养血.凉血.活血,以治血为主. (地黄飲) .耳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 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甚则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 病因病机:1.邪毒外侵 风热邪毒上犯耳窍;2.肝胆湿热 湿热邪毒上犯耳窍,犯及肝胆诊断 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受凉及过劳等病史 2.临床症状 耳周耳内灼热疼痛,甚者 口眼歪斜,耳聋耳鸣,眩晕 3.检查 耳周耳内疱疹,密集成簇 辨证治疗一.分型论治: 1.邪

12、毒外袭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解毒 银翘散加减 2.肝胆湿热 治法:清泻肝胆,解毒利湿 龙胆泻肝汤 耳疖耳疮耳疖耳疮 定义:耳疖(疔)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 局部红肿突起为特点。 病因病机: 1.风热邪毒外侵 2.肝胆湿热上蒸 病因病理1.风热邪毒侵袭: 挖耳损伤耳道, 污水入耳, 邪滞耳道肌肤而发; 2.肝胆湿热上蒸 耳疖多偏热毒诊断要点 病位为耳道肌肤, 耳痛. 耳疖局部红肿隆起耳痛较重 鉴别诊断: 与脓耳鉴别 外耳 中耳风热邪毒外侵: 表热证+耳痛红肿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肝胆湿热上蒸: 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治法: 1 热敷(理疗) 2 换药(黄连

13、膏,化毒散) 3 切开换药 压紧切口处,防止耳道狭窄。耳瘘定义:耳瘘是指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的 瘘 管,多属先天性,属于一种 先 天畸形。先天性耳前瘘管*是第一腮沟在胚胎期融合不全造成的遗迹.临床表现:常无症状.耳前或耳后可见针尖大小的漏管口,偶在挤压时有分泌物益出.感染时局部红,肿,痛.治疗:感染时切开引流,全身用抗菌素无炎症期手术切除(中医术式)耳壳流痰(耳廓痰包) 是指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临床特征的疾病。 断耳疮 是指以耳廓红肿,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临床特征的疾病。耳带状疱疹是指发生在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 临床以耳痛,外耳疱疹

14、,甚则耳聋,眩晕,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脓耳 定义:耳膜穿孔,耳内流脓。 病因病理: 六淫之邪风热之邪引发 内因肝脾肾胆功能失调 1.肝胆火热,邪毒外侵 (1)外感风热湿邪,引动肝胆之火,内外邪结聚耳窍。 (2)沐浴污水入耳,郁而化热,蒸灼耳膜,发为脓耳。 2.脾虚湿困,上犯耳窍 脓耳日久,正不抵邪,邪毒留滞,脾虚湿停,犯于耳窍。 3.肾元亏虚,邪毒停聚现代医学有关病因病理: 1.咽鼓管感染 2.外耳道感染 (1)鼓膜破裂感染 (2)鼓膜糜烂溃破 3.血行感染,急性中毒传染病的脓毒血症。 诊断要点 耳膜穿孔,脓自耳穿孔处膜流出。 辨证施治 急证初期流脓多属实热证,久病不愈, 多属虚证或虚中挾实。

15、 按脓的性质来分: 黄脓多属湿热;红脓(脓血)肝胆火热伤血分;白脓多为湿兼脾虚;脓臭秽黑腐为毒热蚀骨。 现代医学临床表现分期 1.咽鼓管阻塞期 2.化脓前期 鼓膜充血,耳鸣耳聋,耳剧痛(小儿哭闹) 3.化脓期 鼓膜外凸膨隆,耳聋,跳动性耳鸣,耳痛剧,小儿高热拒食躁动。 4.消散期 35天,鼓膜穿破流脓,浆液粘液脓性 (一但鼓膜穿孔流脓,除耳鸣耳聋外,一切症状消失,体温正常)鉴别诊断 急性鼓膜炎,常并发流感及带状疱疹,鼓膜充血形成大血疱,耳剧痛,但无鼓膜穿孔流脓。 1肝胆火盛,邪毒外侵 主证:初期耳内胀闷疼痛,耳鸣听力减退,随之耳痛加剧,耳流脓。 兼外感风热表证或肝胆热证。 治疗 初期病位在肺,

16、在耳窍,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加减 疏风清热:蔓荆子.葛根.;凉血益阴: 生地.赤芍.麦冬;清热利湿: 木通.桑皮.茅根; 肝胆热盛龙胆泻肝汤加减;耳流脓,表证除,应解毒排脓仙方活命饮 。 2.脾虚湿困,上犯耳窍 主证:鼓膜穿孔,流脓,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脓质多清稀无味,传导聋。 治疗 健脾化湿排脓参苓白术散,托里消毒散。 若脾虚证不具备,可根据脓液的性质。及舌.脉象寻求辩证依据。 3.肾元亏虚,邪毒停聚 现代医学治疗思想: 1.改善咽鼓管阻塞(抗炎治疗) 2.鼓膜穿刺或切开 3.穿孔后滴药(加压) 4.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脓耳辨证定义: 脓耳变生的病证。 耳根毒 脓耳口眼喎斜 颅内外并发症 黄耳伤寒病因病理 多因脓耳邪毒壅盛,毒邪走窜,或因脓耳失治误治,邪毒久蕴,酿脓蚀骨,毒邪扩散变生而成。 耳根毒 定义:耳根毒是指急.慢性脓耳急性发作时并发耳后完骨的痈肿。 本病的名称:耳后附骨痈,耳后痈,耳后疽,耳后毒等。 表现:耳后完骨部疼痛,红肿,有压痛,触之波动感,甚则破溃流脓,与现代医学耳后骨膜下脓肿相似。 耳后骨膜下脓肿属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颅外并发症。在该病急性发作期,乳突腔内蕴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