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29734798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PPTX 页数:75 大小:47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考历史高考历史 (课标专用)1考点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1.(2018课标,24,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五年高考2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对墨家学派成就的认识。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

2、子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些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故排除D项。32.(2018课标,26,4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

3、学的推动答案答案B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A项。凭主观臆断解答导致失误。考生往往从政府体制对文化的影响方面分析,从而忽视了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的史实。43.(2016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

4、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5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6答案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

5、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析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灵活作答。解答时,首先应阅读图文材料,从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或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提炼观点。再依据选定的观点,迁移相关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7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解答观点评述(论)类试题的方法(1)阅读试题中的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观点,考生需要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对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判断。(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

6、辩证法的观点,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3)解答时,要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有据、有理、有情;要灵活运用正确的观点、方法,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要尽量围绕材料观点来分析,做到论点新、角度新,评论、论述恰到好处。8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1.(2016天津文综,4,4分)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B.阿拉

7、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答案B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欧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故B项符合题意。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古代中欧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考查考生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古代中欧交流的相关知识。92.(2014北京文综,13,4分)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答案B解答本题应抓住“东汉”和“大秦”两个关键信息,其中“大秦”指的是罗

8、马帝国。九章算术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古代数学成就的著作,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罗马法是古罗马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活字印刷术最早出现于宋代,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英国的科学成就,故A项不符合题意;日心说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白尼提出的,不符合题干要求,故C项错误;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所著,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所著,D项错误。评析评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方思想、文化、科技,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不同时期的东西方思想、文化和科技成就。103.(2014江苏单科,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

9、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自五代至宋朝,用雕版印刷的书籍数量很多,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这说明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选C项。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从材料信息看,雕版印刷不仅用于官方刻书,也用于民间书坊刻书,故D项错误。114.(2014天津文综,

10、2,4分)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答案A题干材料的前半部分意在强调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后半部分突出儒家经典诗书中的重农思想,因此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125.(2014重庆文综,5,4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

11、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制造工艺更加复杂扩大了原料来源A.B.C.D.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造纸术,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干材料只涉及部分地区,中“遍布全国各地”的表述错误。从材料看,废纸亦可用来造还魂纸,成本降低且造纸原料来源扩大了,正确。由“全省从前煮浸之力”可看出,还魂纸制造工艺更加简单,错误。故本题选C项。136.(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

12、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

13、,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14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答案(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创立温病学说。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5解析解析(1)从材料信息可知,印刷术的应用

14、使大量著作得以编印,促进了学术的复兴,“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说明其满足了教育的需要,据此可回答第一小问。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印书种数多的地方科考中进士的人数亦多,说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据此回答第二小问。(2)根据材料二中的“伤寒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根据材料中“创立了温病学说”可回答“新发展”。结合材料中乾隆、光绪年间对瘟疫等疾病的治疗情况可回答“效果”。(3)注意审题“相互作用”,从材料中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及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角度回答。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5、。难度适中。解题时应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入手,联系古代科技发展及其影响等知识回答。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16C C组组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2大纲全国,12,4分)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刀笔吏”的含义。“刀笔吏”原指主办文案的官吏。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简,当时人们将文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如有差误,则用刀削去。因此“刀笔吏”的称谓起因于此类人员的工作器具,故选A项。172.

16、(2010全国,13,4分)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答案答案D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京城出现了议论时政的雕印文集,欧阳修深恐流传开来对朝廷统治不利,因此上疏请求政府规范管理。这反映了宋代由于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到政府管理,因此D项符合题意。宋代虽然已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活字印刷的普及,由此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出政府管理书籍出版,但不能体现出“有效”管理,由此排除B项;材料的中心思想并非民族关系,因此排除C项。183.(2010全国,15,4分)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答案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