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上传人:柏** 文档编号:29733739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最新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高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的第一节的知识。 2、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针对教材,提出本节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

2、实验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况、推理)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作为重点理由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

3、的科学探究急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5、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利于运动的关系。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的观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惯性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因此制定以下教法。 三、说教法 针对学情及重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

4、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说学法 科学探究法。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1)原来静止的黑板擦,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黑板擦会如何呢?(现场演示) 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 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用多媒体演示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滑下,分别在毛巾、棉布及玻璃表面滑行。让

5、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为什么滑行距离不一样(科学探究过程一:提出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可能是摩擦力的缘故。(鼓励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介绍物理学史:谈伽利略之前对力与运动的错误认识及猜想。 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怎样运动? 学生跟着猜想:一直运动下去。(科学探究过程二:猜想与假设) 理想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展示理想实验,学生很想了解伽利略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思维过程。 展示伽利略的思维过程:(科学探究过程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问题一:如果没有摩擦,第一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问题二:第二个斜面上的小球会上升到什么高度?

6、 问题三:为了达到原来的高度,小球在水平位置如何变化? 问题四:小球在水平面上如何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第2节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明如下: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做准备。然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最后

7、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再通过大家熟知的乘车现象建立惯性概念,并通过身边实验体会惯性现象,最后运用惯性原理解释某些常见的惯性现象。 二、教法、学法 为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即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法、发现法、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目

8、的是达到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再到创新的学习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环节中。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大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学习新课和回顾总结、重温要点。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从生活走向物理 通过两位同学的争论,让学生思考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维持,从学生的课前争论出发,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尽量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观点,以活跃思维。接下来,再简介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类似现象的思考认识,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化两种观点的矛盾,激发学生探究。这时,便将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

9、情境,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 学习新课 为了验证哪种观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事先按学生素质的高低进行优差组合结成实验小组。由于我校属于农村校,部分学生尚不能正确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操作等。因而在实验开始前,我先指导学生确定实验中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哪些条件在发生变化,尽量使学生自己分析、推论,参与探究过程。 实验探究阶段教师仅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我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论,并表述出牛顿第一定律大意。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我认为实验探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对实验的评估交流,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

10、顿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论述,让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曲折和艰辛,感悟认识的逐步深入,感悟实验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一直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一直运动,物体有一种“惰性”。这种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再结合交通安全、生活实例深入理解惯性,并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现象,渗透交通安全意识。 采用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集信息、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设计的问题有梯度,分散了难点,易于学生理解。教师在点拨过程中,强调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渗透科学精神。 (三)、知识运用和练习。 利用所学知识

11、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及内在含义和惯性应用两个要点。 (四)、回顾总结,重温要点 围绕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总结,注意全体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 (五)、推荐作业,巩固升华: 1、针对本节课的探究实验,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与理解。 2、完成课后作业,并收集更多的惯性现象 本节课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以上是我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由于经验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谢谢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3 一、对教材的

12、分析 1、作用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物理必修1第6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前面的知识基础上,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力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正确认识物体运动跟力的关系,在物体有受力的情况下,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加深对惯性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惯性是所有物体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

13、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论证能力和表述能力; (2)通过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5章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结合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来归纳推理出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中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总结规律并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并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其

14、只是根据实验推理的、合乎逻辑的定律。 五、教学程序分析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进一步思考运动与力的关系,引出动力学,说明动力学的奠基人是牛顿,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整个力学知识的关键,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介绍早在20xx多年前,古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论断,通过“迷你实验室图6-5书本的运动”的实验来说明,当推力撤去后,书本并不会立刻停止运动,而是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导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2、演示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利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面一步一步说明当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假想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另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当另一倾角逐渐减小为零时,小球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持续运动下去。 3、演示“迷你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这里提出“如何实现完全理想的情况”而介绍气垫导轨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如课本图6-7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滑块的运动情况。注意提醒学生这是一个近似实验。 4、介绍在伽利略的基础上,笛卡儿对伽利略观点的补充,最后由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分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其是一个推理的而无法用实验证明的论断;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