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1

种****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48MB
约91页
文档ID:297308672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1_第1页
1/91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郑一省课堂讨论问题之一|家庭的起源是什么? 第一讲第一讲西方学者有关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理论西方学者有关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理论拉菲托拉菲托 (J.F.Lafitao16701740年)法法国传教士国传教士|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北美印笫安人中的易洛魁人、休北美印笫安人中的易洛魁人、休伦人部落伦人部落|婚姻家庭形式:婚姻家庭形式:丈夫和妻子都不离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部丈夫和妻子都不离开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部落,也不建立单独的家庭和单独的住宅落,也不建立单独的家庭和单独的住宅财产按母系继承,而不是按父系继承,首财产按母系继承,而不是按父系继承,首领的官阶也不是由男子传给他自己的孩子,而领的官阶也不是由男子传给他自己的孩子,而是传给他的姐妹的儿子是传给他的姐妹的儿子北美印第安人的母系氏族婚姻家庭北美印第安人的母系氏族婚姻家庭瑞士学者巴霍芬瑞士学者巴霍芬(J(J.J J.BachofenBachofen,1851-1887)1851-1887)|代表作代表作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母权论:根据古代世界的宗教和法权本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质对古代世界的妇女统治的研究(1881(1881年年) )|母权制理论的提出母权制理论的提出第一,家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性杂交关系第一,家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性杂交关系第二,作为年轻一代唯一确切知道的家长第二,作为年轻一代唯一确切知道的家长母亲母亲享有高度的威望享有高度的威望第三,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是由妇女完成第三,从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过渡是由妇女完成的,而且是违反古代宗教戒律的。

的,而且是违反古代宗教戒律的第四,第四,“产翁产翁”习俗的产生,标志着母权制开始习俗的产生,标志着母权制开始向夫权制家庭转变向夫权制家庭转变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1818188118181881)代表作:代表作: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古代社会古代社会 重要贡献:重要贡献:1、从亲属称谓的角度分析和推论家族制、从亲属称谓的角度分析和推论家族制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度的早期形态,开创了人类家庭史研究的新途径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什么?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什么?亲属关系的基本表达方式亲属关系的基本表达方式2、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将所有亲属称谓分为两大类,三种形式式马来亚式马来亚式分类式分类式图兰尼亚式图兰尼亚式 说明式说明式 雅利安式雅利安式 分类式称谓的特征:分类式称谓的特征: 只计算群体而不计算个人的亲属关系,只计算群体而不计算个人的亲属关系,并区分性别,但无论是直系或旁系,只要辈并区分性别,但无论是直系或旁系,只要辈份相同,称谓就相同份相同,称谓就相同 说明式称谓的特征:说明式称谓的特征:分辨直系旁系,显示每个人与自身的亲分辨直系旁系,显示每个人与自身的亲属关系各不相同属关系各不相同3、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划分了家庭在人类历史上依次发展的五个阶段: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第一,“血缘血缘”家庭。

这是从家庭这是从“乱婚乱婚”即即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杂乱性交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第一种家庭形式;种家庭形式;特征:特征: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互婚而建立嫡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们互婚而建立的家庭的家庭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禁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 第二,第二,“普那路亚普那路亚”(Punaluaunalua,夏威,夏威夷语,意为夷语,意为“亲密的朋友亲密的朋友”或或“亲密的伙伴亲密的伙伴”)家庭又称伙婚制家庭又称伙婚制家庭特征:特征: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兄弟)由若干嫡系的和旁系的姐妹(兄弟)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妻子)婚配而建立的家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妻子)婚配而建立的家庭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群体婚姻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的群体婚姻 第三,偶婚制家庭又称对偶婚家庭,第三,偶婚制家庭又称对偶婚家庭,即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家庭即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家庭特征:特征:配偶关系不固定配偶关系不固定婚姻只有在双方自愿同居期间才有效婚姻只有在双方自愿同居期间才有效第四,父权制家庭第四,父权制家庭 特征:一夫多妻制家庭特征:一夫多妻制家庭针对父系社会而言针对父系社会而言(在母系社会中,则是母权制家庭,可能存在着一(在母系社会中,则是母权制家庭,可能存在着一妻多夫制家庭。

妻多夫制家庭 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第五,专偶制家庭,即一夫一妻制家庭妻制家庭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家庭特征:现代意义上的家庭 “血缘”家庭、伙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父权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这五种家庭形式中,第一种、第二种和第五种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为它们存在时间长,流行范围广,影响大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亲属称谓制度到底反映了什么?亲属称谓制度反映了家庭形式亲属称谓制度反映了家庭形式 比如:比如:夏威夷人习惯上把自己父母辈的所有亲属夏威夷人习惯上把自己父母辈的所有亲属都叫做父亲和母亲,这是因为当时处于血缘都叫做父亲和母亲,这是因为当时处于血缘家庭阶段,对于具体的父母无法辨认家庭阶段,对于具体的父母无法辨认泰勒泰勒(E(E B B Tylor Tylor,18321917)18321917)是英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一、探讨了一、探讨了“回避回避”习俗与人类家庭习俗与人类家庭的居住模式的居住模式|“回避回避”习俗的实质是什么?习俗的实质是什么?禁忌禁忌 弗洛伊德解释岳母女婿间的回避以弗洛伊德解释岳母女婿间的回避以二二重感情重感情(ambivalence)观念观念“爱与恨爱与恨” |人类家庭居住模式的演变是什么样的?人类家庭居住模式的演变是什么样的?从妻家居从妻家居同妻子的亲属居住同妻子的亲属居住反映了母系制社会反映了母系制社会过渡状态:抢婚过渡状态:抢婚从夫家居从夫家居同丈夫的亲属居住同丈夫的亲属居住反映了父系制社会反映了父系制社会 2、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讨论了人类继嗣的问题 人类继嗣经历了三个阶段:人类继嗣经历了三个阶段:母系继嗣母系继嗣双系继嗣双系继嗣父系继嗣父系继嗣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利的继承权利的继承 3、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世界上存在三种抢婚习俗:世界上存在三种抢婚习俗:敌意的抢婚敌意的抢婚为得到女人而进行的抢婚为得到女人而进行的抢婚因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抢婚因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抢婚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外婚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外婚制的最初形式应当是交表婚姻制的最初形式应当是交表婚姻。

课题讨论问题之一|人类社会真的要经历从血缘家庭,人类社会真的要经历从血缘家庭,到伙婚制家庭、再到偶婚制家庭、到伙婚制家庭、再到偶婚制家庭、父系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吗?父系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吗?|人类社会到底是先有婚姻,还是先人类社会到底是先有婚姻,还是先有家庭?有家庭?|人类社会自始自终都是一夫一妻制人类社会自始自终都是一夫一妻制吗?吗?韦斯特马克韦斯特马克(E(EA AWestemarWestemark,1862-1862-1939)1939),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芬兰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代表作:代表作:人类婚姻史人类婚姻史(18911891年)年) 其婚姻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巴霍其婚姻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巴霍芬、摩尔根相对立,他的观点是当时反芬、摩尔根相对立,他的观点是当时反进化论思潮的主要思想武器进化论思潮的主要思想武器|人类婚姻史全书分三卷三十三章,共约120万字内容资料范围涉及五大洲的国家和民族,资料的来源包括古代文献与田野材料依种属高低考察了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低级哺乳动物和类人猿等动物的两性关系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人类自始至今都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否认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乱交或群婚阶段否认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乱交或群婚阶段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转房婚、群婚等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转房婚、群婚等都是偶然的事实,而非经常存在的现象。

都是偶然的事实,而非经常存在的现象母系世系也并不具有普遍性母系世系也并不具有普遍性 2、婚姻制度起源于原始习俗的发展、婚姻制度起源于原始习俗的发展z本能不仅产生了习惯,也产生了习本能不仅产生了习惯,也产生了习俗与制度的规则俗与制度的规则母性本能母性本能父性本能父性本能抚养幼弱的婴孩抚养幼弱的婴孩供养和保护妻儿女职责供养和保护妻儿女职责男女双方对性爱对象的依念之情男女双方对性爱对象的依念之情父母心理上的诸如财产观念和夸耀心理的其他感情父母心理上的诸如财产观念和夸耀心理的其他感情 婚姻植根于婚姻植根于“本能本能”延续种属与照顾子嗣等的需要延续种属与照顾子嗣等的需要|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是婚姻起源于家庭,而不是家庭起源于婚姻起源于婚姻3、“乱交说乱交说”是无稽之谈是无稽之谈乱交说流行的几个主要佐证:乱交说流行的几个主要佐证:婚前不贞婚前不贞初夜权初夜权宗教性卖淫宗教性卖淫借妻换妻借妻换妻以妻女待客以妻女待客节日纵欲节日纵欲类别式亲属制度类别式亲属制度母权制母权制4、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以下是缔结婚姻的生物基础人的性羞耻人的性羞耻乱伦厌恶和相关的各种禁忌乱伦厌恶和相关的各种禁忌人的性羞涩人的性羞涩人的性嫉妒人的性嫉妒求偶过程中的彼此争斗求偶过程中的彼此争斗人的性选择人的性选择人在两性关系上所做的选择人在两性关系上所做的选择影响人们择偶的主要因素:影响人们择偶的主要因素:女性对男性力量与勇气的钦佩、美的刺女性对男性力量与勇气的钦佩、美的刺激作用、感情以及现实的考虑。

激作用、感情以及现实的考虑导致麦克伦南麦克伦南(J(JF FMclennanMclennan,187218721881)1881)是英国法律学家是英国法律学家主要著作:主要著作:原始婚姻原始婚姻(1865(1865年年) ) 贡献:首次提出了外婚制与内婚制的概念贡献:首次提出了外婚制与内婚制的概念外婚制外婚制禁止具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间禁止具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间结婚的禁令结婚的禁令内婚制内婚制除了在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除了在有共同血缘或血统的人之外不能结婚的禁令外不能结婚的禁令课堂讨论问题之一 人类为何要实现内婚制?人类为何要实现内婚制?源于种族或阶级的自豪感源于种族或阶级的自豪感宗教的不宽容性宗教的不宽容性防止财产流失防止财产流失保证血液的纯正保证血液的纯正外婚制的根源是什么?外婚制的根源是什么?近亲内部对性的厌恶感,即自幼一起长大近亲内部对性的厌恶感,即自幼一起长大的男女之间的性厌恶的男女之间的性厌恶乱伦禁忌的直接后果)(乱伦禁忌的直接后果)近亲繁殖的有害后果近亲繁殖的有害后果 许烺光许烺光(1909(1909一一) )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出生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庄河,在英国和美国留学、任教从事人岛的庄河,在英国和美国留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精神心理学的工作。

类学和精神心理学的工作代表作:代表作:亲属制度与文化亲属制度与文化(1971(1971年年) )贡献:贡献:1、提出用、提出用“轴轴”这个概念来研究亲属关系这个概念来研究亲属关系“轴轴”,指的是父子、夫妻或母子等两个,指的是父子、夫妻或母子等两个人的关系人的关系一个家庭体系中总有一个轴表现得特别重一个家庭体系中总有一个轴表现得特别重要,这可以称之为主轴要,这可以称之为主轴2、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比较研究中国与美国亲属体系中不同的“主轴主轴”(1)中国亲属关系体系的主轴是父子,即)中国亲属关系体系的主轴是父子,即“父子轴父子轴”,其特点是:,其特点是:第一,延续性第一,延续性第二,包容性第二,包容性第三,权威性第三,权威性第四,非性性第四,非性性2、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美国亲属体系的主轴是夫妻,即“夫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