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97109711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先与最后》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最先与最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2.理解本文一步步提示中心论点的方法。 3.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赞美“不耻最终”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盼望所在。 二、课时支配 一课时。 三、预习要求 1.回忆学过的鲁迅杂文。 2.词语解释。 处世金针:指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坏之彻底与快速。 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的力量。 3.质疑(质疑条写上学号后交语文课代表)。 四、教学步骤 (一)沟通预习并导入 1.回忆论雷峰塔的倒掉白莽作

2、孩儿塔序等鲁迅杂文的大体内容。小结:杂文有一种常见的写法,就是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绽开谈论,提示出文章的主旨。本文以赛马为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谈论,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2.介绍同学质疑(分整体、段落、词句三个层次介绍),留意确定同学的乐观思索。提示: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年月,要细细咀嚼有关词句。 (二)阅读理解 1.朗读正音。 2.阅读思索(老师用小黑板出示思索题)。 (1)中国人对“最先”的态度是什么?详细表现?心理依据? (2)中国人对“最终”的态度是什么?详细表现?心理依据? (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 同学默读、在书上勾画,

3、然后分小组争论,在课堂上沟通。老师依据同学沟通板书: 最先与最终 态度详细表现结果 对“最先”怕“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社会“不简单有改革” “不为福先”(怕出头) 国民“日见其卑怯” 对“最终”耻见危机作鸟兽散,遇困难 敌人“如入无人之境” 中途放弃(缺韧性) 国家有难“土崩瓦解” 老师小结争论状况:从板书中我们可以了解的大体思路,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批判其“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 (三)读读议议,扣住详细语句深化体会(解答同学质疑) 第一小节“为”:做、争取;“耻”:以为耻(文言用法)最终一句转入正题,表示要发表谈论。而“不幸”则表明白文章的批

4、判态度。 其次小节“不敢径取”的缘由是“不为福先”,凡事跟在别人后面求稳当。“日见其卑怯”的缘由是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又心存贪欲,便只好偷偷摸摸,人的精神状态就不正常了。“日”是文言用法,作状语,解释为“一每天地”。这里提示了可怕“最先”的恶果。 “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不敢不耻最终”的理解:敢为“最先”是需要士气和胆略的,而处于“最终”,即处在劣势或逆境之中能否坚持奋斗,则更需要士气,更需要胆略。既然没有士气“最先”,当然更可怕在逆境中奋斗,可怕那些所谓的“公论家”嘲骂自己。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转入进一步谈论“不耻最终”。 第三小节“这种竞争又作别论”,批判了斤斤计较的民族劣根性,是鲁迅先生的顺手一击。“偶有”,强调国民缺乏“不耻最终”的奋斗精神,“也许是”讽刺嗤笑“不耻最终”的那些所谓聪慧人。 共2页,当前第1页12-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