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9710820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专题9-三角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中考数学分类解析 专题9 三角形一、 选择题1.(2012浙江杭州3分)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 】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 B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C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答案】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分析】由已知,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对各选项作出判断:A、由于在RtABO中AOB是直角,所以B到AO的距离是指BO的长。ABOC,BAO=AOC=36。在RtBOA中,AOB =90,AB=1,BO=ABsin36=sin36。故本选

2、项错误。B、由A可知,选项错误。C、如图,过A作ADOC于D,则AD的长是点A到OC的距离。 在RtBOA中,BAO=36,AOB=90,ABO=54。AO=AB sin54= sin54。在RtADO中, AD=AOsin36=ABsin54sin36=sin54sin36。故本选项正确。D、由C可知,选项错误。故选C。3.(2012浙江湖州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的长是【 】A20 B10 C5 D 【答案】C。【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CD的长:在RtAB

3、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CD=AB=5。故选C。4. (2012浙江嘉兴、舟山4分)如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与A同侧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a米,A=90,C=40,则AB等于【 】米Aasin40Bacos40Catan40D【答案】C。【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析】ABC中,AC=a米,A=90,C=40,AB=atan40。故选C。5. (2012浙江宁波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6,cosB=,则BC的长为【 】A4B2CD【答案】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c

4、osB=,。 又AB=6,。故选A。二、填空题1. (2012浙江湖州4分)如图,将正ABC分割成m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个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若,则ABC的边长是 【答案】12。【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析】设正ABC的边长为x,则由勾股定理,得高为,。所分成的都是正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可得黑色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为 ,较短的对角线为。黑色菱形的面积=。,整理得,11x2144x144=0。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x2=12。所以,ABC的边长是12。2. (2012浙江、舟山嘉

5、兴5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G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点F是GE的中点;AF=AB;SABC=5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 【答案】。【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在RtABC中,ABC=90,ABBC。又AGAB,AGBC。AFGCFB。BA=BC,。故正确。ABC=90,BGCD,DBE+BDE=BDE+BCD=90。DBE=BCD。AB=CB,点D是AB的中点,BD=AB=CB。又BG丄CD,DBE=BCD

6、。在RtABG中,。,FG=FB。故错误。AFGCFB,AF:CF=AG:BC=1:2。AF=AC。AC=AB,AF=AB。故正确。设BD= a,则AB=BC=2 a,BDF中BD边上的高=。SABC=, SBDFSABC=6SBDF,故错误。因此,正确的结论为。三、解答题1. (2012浙江丽水、金华6分)学校校园内有一小山坡AB,经测量,坡角ABC30,斜坡AB长为12米为方便学生行走,决定开挖小山坡,使斜坡BD的坡比是1:3(即为CD与BC的长度之比)A,D两点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求开挖后小山坡下降的高度AD【答案】解:在RtABC中,ABC30,ACAB6,BCABcosABC12。斜坡

7、BD的坡比是1:3,CD。ADACCD6。答:开挖后小山坡下降的高度AD为(6)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析】在直角ABC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BC、AC的长,然后在直角BCD中,利用坡比的定义求得CD的长,根据ADACCD即可求解。2. (2012浙江绍兴8分)如图1,某超市从一楼到二楼的电梯AB的长为16.50米,坡角BAC为32。(1)求一楼于二楼之间的高度BC(精确到0.01米);(2)电梯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如图2小明跨上电梯时,该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的高度运行,10秒后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01米)?备用

8、数据:sin32=0.5299,con32=0.8480,tan32=6249。【答案】解:(1)sinBAC=,BC=ABsin32=16.500.52998.74米。(2)tan32=,级高=级宽tan32=0.250.6249=0.156225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10秒钟电梯上升了20级。小明上升的高度为:200.1562253.12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析】(1)直接根据正弦函数定义可求一楼于二楼之间的高度BC。(2)由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根据正切函数定义可求每级的级高,从而由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可得电梯上升的级数,因此即可求得小

9、明上升的高度。3. (2012浙江绍兴10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AB,求APB的度数。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究PA的长。【答案】解:应用:若PB=PC,连接PB,则PCB=PBC,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AD=BD,PCB=30。PBD=PBC=30,PD=DB=AB。与已知PD=AB矛盾,PBPC。若PA=PC,连接PA,同理可得PAP

10、C。若PA=PB,由PD=AB,得PD=AD =BD,APD=BPD=45。APB=90。探究:BC=5,AB=3,AC=。若PB=PC,设PA=,则,即PA=。若PA=PC,则PA=2。若PA=PB,由图知,在RtPAB中,不可能。PA=2或。【考点】新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应用:连接PA、PB,根据准外心的定义,分PB=PC,PA=PC,PA=PB三种情况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PD与AB的关系,然后判断出只有情况是合适的,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PB=45,然后即可求出APB的度数。探究: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根

11、据准外心的定义,分PB=PC,PA=PC,PA=PB三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4. (2012浙江绍兴12分)小明和同桌小聪在课后复习时,对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思考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思考题】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点B将向外移动多少米?(1)请你将小明对“思考题”的解答补充完整:解:设点B将向外移动x米,即BB1=x,则B1C=x+0.7,A1C=ACAA1=而A1B1=2.5,在RtA1B1C中,由得方程 ,解方程得x1= ,x2= ,点B将向外移动 米。(2)解完“思考题

12、”后,小聪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问题一】在“思考题”中,将“下滑0.4米”改为“下滑0.9米”,那么该题的答案会是0.9米吗?为什么?【问题二】在“思考题”中,梯子的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请你解答小聪提出的这两个问题。【答案】解:(1);0.8,2.2(舍去);0.8。(2)不会是0.9米,理由如下:若AA1=BB1=0.9,则A1C=2.40.9=1.5,B1C=0.7+0.9=1.6,1.52+1.62=4.81,2.52=6.25,该题的答案不会是0.9米。有可能。理由如下:设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x米,点B向外也移动x米,则有,解得:x=1

13、.7或x=0(舍去)。当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1.7米时,点B向外也移动1.7米,即梯子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直接把B1C、A1C、A1B1的值代入进行解答即可。(2)把(1)中的0.4换成0.9可知原方程不成立;设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x米,点B向外也移动x米代入(1)中方程,求出x的值符合题意。5. (2012浙江台州8分)如图,为测量江两岸码头B、D之间的距离,从山坡上高度为50米的A处测得码头B的俯角EAB为15,码头D的俯角EAD为45,点C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ACBC,垂足为C,求码头B、D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答案】解:AEBC,ADC=EAD=45。 又ACCD,CD=AC=50。 AEBC,ABC=EAB=15。 又, 。 BD185.250135(米)。答:码头B、D的距离约为135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析】由EAB=15,根据平行的性质,可得ABC=EAB=15。从而解直角三角形ABC可求得BC的长。由ADC=EAD=45可得CD=AC=50。从而由BD=BCCD可求得B、D的距离。6. (2012浙江台州12分)已知,如图1,ABC中,BA=BC,D是平面内不与A、B、C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