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96984698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 尚丹 李静【摘要】墙盘铭文堪称西周金文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其铭文文字较多,记载内容涵盖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从书法角度讲该铭文在笔法、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对后世书风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重点探讨该铭文的释文、笔画、结字、章法等。结合前人的书学研究,可将其特征总结为笔画凝练,线条婉转,结字修长,结构均衡,有行有列,布白适中,疏密得当,气息纯净,典雅雍容,内含灵变。此外该铭文在成行成列的布局章法下存在明显的文字重心起伏与摇曳,可以看做金文章法由错落到整齐过渡的代表,承载着西周时

2、期金文书法的时代特点及当时正统书风的审美取向,是当代书法学习与书法教育的重要范本。【关键词】墙盘;释文;结字;章法J632.3 A 1007-4198(2022)03-127-04【本文著录格式】 尚丹,李静.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3):127-129,148.前言墙盘,又称史墙盘,是西周恭王时期史官墙所作礼器,1977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盘重12.5公斤,底径 35.7 厘米,口径 47.3厘米,高 16.2厘米,腹深8.6厘米,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1。该盘造型优雅,圆形浅腹,窄沿方唇,双附耳高出盘口,圈足沿下折,纹饰精美,腹饰垂冠,

3、分尾鸟纹,圈足饰变形兽体纹,均以云雷纹衬底,外底有斜方格阳线2。该盘腹部有铭文18行,共计284字,分上下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文、武、成、康、昭、穆)及时王恭王的重要功业;后段记载武王克殷后周室历任史官的家史3,概括了西周前期百余年的详实历史,也因此具有“青铜史书”之美誉,文章涉及西周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诗经尚书等相关史料的佐证。从文学角度看,该篇行文以四言为主,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文辞典雅,用字凝练,韵文与散文互见,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骈体风格文章。同时,该铭文又是西周金文书法的典型代表,总体上结构均衡,气息纯静,文字的美感和结构的搭建秩序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4、其艺术风貌,可以代表西周金文鼎盛时期艺术审美理想的时代特色与最高追求。因此深入讨论墙盘铭文有助深入探索墙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在探索西周前期历史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升文学鉴赏与艺术鉴赏水准等方面意义深远。本文主要着眼于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探讨其书法艺术特征及后世影响。一、释文二、书法艺术特征浅析墙盘一经出土就备受瞩目,成为国内外金石学家、书法篆刻家关注的焦点。此盘虽成器于西周中段前期,但是铭文整体风貌端庄雅致、齐整秀丽,堪称西周金文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1,可谓集西周金文书法之大成。其铭文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表现出明显的规范程式6,且特点鲜明;该铭文线条遒劲,结体端庄,

5、开秦篆之先河,章法特点影响后世汉隶之整体样貌,对后世书风影响深远,甚至在章法布局等方面与后世在诸多书学理论想合,是诸多青铜器铭文中极为重要的学习范本之一。(一)笔画特点墙盘铭文点画规范,用笔流畅、凝练,基本笔画大致分为小篆的直画、曲画(类似小篆)、各具形态的点画(圆点、平点、直点、斜点)2,其笔画类型属静态工稳型。其点画含蓄圆满,坚实灵动,具备沉着活脱,凝重灵动的“点”画要义,是卫夫人笔阵图中“点似高山之坠石”理论7的书学先行实践;直画圆润劲健,婉转自然,其用笔与小篆、玉箸篆如出一辙,具有“藏头护尾,力在其中”的艺术美感,但是其直画又不同于铁线篆峄山刻石的横平竖直,行笔中存在上下俯仰,左右摇曳

6、;其曲画行笔“藏锋内转”最能表现篆书书法“婉而通”的艺术特点。运笔流畅,气息贯通,线质婉而愈静,于婀娜中见遒练,圆润中见柔媚。单字结构扁而长,存在明显的左右对称关系和上密下疏的结字趋势,且结构舒朗匀称,用笔寓方于圆,裹锋行笔,基本跳出了商代文字的象形化特点,为后世秦篆的出现提供了艺术取向上的早期尝试,其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西周中期的金文书法审美取向的变化。(二)结字特点从结字特点上看,墙盘铭文与商代晚期及西周早期金文奇拙恣肆的特点大不相同,该铭文结字扁长,大小均衡,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而且早期金文的波碟、肥笔与尖笔等特色笔画不在该盘出现,文字结构上总体表现出平稳端庄却内含灵变的艺术气息。仔细区分其

7、字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其中独体字因势就形,利用点画分布的疏密、向背、开合、正斜表现出文字的形态变化,有的正襟危坐端庄严肃,有的欹侧多姿饶有趣味;左右结构与上下结构的字充分利用揖让、穿插、顾盼等艺术手法,表现文字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决笔画搭建上的矛盾关系,營造出相随相从,迎承揖让,左右顾盼、峰回路转的文字态势;包围结构的字则是根据被包围部分的笔画结构形态,以及章法上与周围承上启下、左顾右盼的空间关系来随势造型。总而言之,该铭文整体上营造了平稳端庄的文字秩序,但这种平稳端庄不同于秦小篆的肃穆森严,充斥着庙堂气息。墙盘铭文文字的端庄夹有因势就形的

8、变化,其变化方式灵活,有点画的疏密、向背、开合、正斜,文字构件的揖让、穿插、顾盼、承接。这种平稳中见险绝,端庄里见灵动的艺术特点正是金文书法向秦篆的演变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三)章法布局西周中晚期,礼仪制度逐步确立,整齐规范的审美文化开始兴起,统治阶级着力营造典范,于是出现了以墙盘为代表的金文秩序,其整体章法,纵成行、横成列,且字距小于列距,行气凝练,疏阔清朗,布白适中,疏密恰当。表现出规范标准的秩序之美。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该铭文单字结构修长,线条粗细均匀,婉转流畅与其章法相得益彰,形成和谐统一典雅端庄的整体风格8。与唐人徐浩在论书中提到“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 ,亦不欲小

9、。小促令大,大整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的楷书章法阐述不谋而和,说明该铭文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表现出书法审美取向的先进性与超前性。但是结合由错落到整齐的金文章法发展史,不难发现墙盘有行有列的规整章法存在微妙含蓄的艺术动态。其铭文仍然遗留了早期金文的错落感,在成行成列的章法中暗藏竖列的左右摇曳、横行的上下参差。横行中各个文字并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文字重心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波澜起伏8;竖列文字也存在文字重心的左右摇晃,但是摆幅略小于横行。这种文字重心的摇曳,配合文字大小错落与结构参差,顺理成章的制造了肃穆灵动却不放肆的艺术姿态,其哲学思想也正好与后来儒家的中庸美学相合9,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对比其他横行竖列的金文铭,不难发现,墙盘铭文势方而体圆,字紧而行松,既增强了通篇的紧密,又制造了章法的节奏,视觉上增强了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空间感7。这种章法,也开了后世汉隶之先河。该铭文最后一列,更大程度的增强动势,加密字距。后世横成行竖成列的正书作品,配以行草落款,将通篇贯通的章法思想也正是源于对墙盘铭文此特点的思考。三、总结讨论(一)墙盘内容概括的讲墙盘是在西周中晚期,礼乐制度逐步确立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青铜器,其铭文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共计2段,行文284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文辞典雅,用字凝练,韵文与散文互见,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骈体风格文章。上段赞颂西周六世先王及时王恭王的重要史绩,

11、下段记载武王克殷后周室历任使官的家世五代之事3。概括了西周前期一百余年的详实历史,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旧史既可相互印证4,又可补苴其不足,在研究当时治理方式等政治史学考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二)书法特点同时从书法角度讲该铭文在由错落到整齐的金文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它承载着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金文恣肆奇拙、不拘一格的艺术特点,又在礼乐制度的规范下开始向整饬工稳型书风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金文面貌。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平稳端庄的文字秩序,但这种平稳端庄不同于秦小篆的肃穆森严,充斥着庙堂气息。墙盘铭文文字的端庄夹有因势就形的变化,其变化方式灵活,有点画的疏密、向背、开

12、合、正斜,文字构件的揖让、穿插、顾盼、承接。这种平稳中见险绝,端庄里见灵动的艺术特点正是金文书法向秦篆的演变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墙盘铭文的笔画没有了早期金文的波碟、肥笔与尖笔,笔画粗细趋于一致,具备凝重婀娜、婉转劲健的静态工稳型笔画特点,且结字扁而长,存在含蓄的对称关系,同时表现出上紧下松的结字趋势。这正是秦篆风貌形成的先行实践,开拓了后世小篆笔画上粗细一致,婉转流畅,结构上上紧下松、左右对称的基本格局。从章法上看,墙盘铭文有行有列,字距小于行距,规矩端庄,又内含灵变,遗留着早期金文的错落美,存在明显的文字中心起伏晃动,同时字紧行松,势方体圆,营造出和谐统一,肃穆灵动却不放肆的整体

13、风貌。通篇紧密和谐又有节奏,视觉上还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感。这种章法开后世汉隶之先河,影响深远,并与后世书家“字不欲疏,亦不欲密,亦不欲大 ,亦不欲小。小促令大,大整令小,疏肥令密,密瘦令疏”的楷书章法阐述相合。值得一提的就是该铭文最后一列文字字距变密,增强动势的章法特点,开启了成行成列的正书作品搭配行草落款,贯通整篇的章法思想。因此该铭文既端庄典雅、肃穆规范,又活泼自在、内含灵变,承载着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的金文特点,又影响着后世篆书、隶书、楷书的整体风貌或章法布局,又因其文字字数较多,成为现世学习金文书法的范本,同时又是上追商代金文书法的极佳过渡,是当代书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铭文之一。(三)临摹学习

14、該铭文文字较之当代文字体系相对较远,其认读有相当难度,同时该文的辞藻,行文皆是时下不用或极少用到的,所以应在文字辨识,读帖等方面需要多下功夫,掌握相应文字学知识,丰富学生文化涵养。从临写角度考虑,需要按照铭文原章法进行临摹,从中学习古人铭文铸刻布局之美学特征,与古为徒,心追手摹,在熟练掌握该铭文点画、结字、章法特点后,融入当下审美意识与个人审美喜好,以临促创,让笔墨上承历史,下随时代。甚至可以结合时代精神,引领时代。同时,由于该铭文的的铸刻工艺,其笔墨性、书写性表现不甚明晰,极难把握,需要临写者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与想象空间,从铭文中体会用笔,用笔墨来表现铭文书法。笔者以为,墙盘铭文的临写过程中

15、,应注意避免古文字学家书法作品缺少书法审美现象的出现,积极借鉴篆书书家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成果,以篆书用笔为宗,圆笔为主,裹锋行笔,起笔处或方或圆,坚毅果断,收笔处自然出锋,不可犹豫停顿10,刻意回避纸笔特点,强追铭文之铸刻特点,削弱书法作品的笔墨趣味与书写性;但是在结字、章法等方面,临写时当实事求是,严肃谨慎,取法乎上,严格遵循金文文字的造字特点,体会其有行有列,重心跌宕摇晃的文字排布特点,以此为基础,既可上溯商代金文,又可下承秦代小篆,对于提高书家综合素养极有帮助;创作时可以赋予时代美学诉求,追求展厅效果,融入个人情绪,大胆创新,在掌握文字框架与造字原理后,放胆变形,合理排布,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追求的书法作品。Reference:1倪文东.端庄秀丽的墙盘J.江苏教育,2019(61):31-32.2刘颜涛.墙盘与毛公鼎解析(上)J.书法,2017(10):142-149.3马斌.墙盘铭J.江苏教育,2017(69):31-31.4徐中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J.考古学报,1978(2):139-148.5晁福林.从史墙盘铭文看周人的治国理念J.中国社会科学,2021(01):55-67+205.6杨锁强.史墙盘铭文书法的文化阐释及其艺术特色J.书法,2015(4):98-101.7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卫夫人笔阵图选讲J.书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