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6224709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馎饦媪的故事聊斋志异补遗【清代】蒲松龄课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馎饦媪馎饦媪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补遗补遗清代清代 蒲松龄蒲松龄聊斋故事聊斋故事原文原文韩生居别墅半载,腊尽始返(2)。一夜,妻方卧,闻人行声。视之,炉中煤火,炽耀甚明。见一媪,可八九十(3),鸡皮橐背(4),衰发可数。向女曰:“食馎饦否?”女惧,不敢应。媪遂以铁箸拨火,加釜其上;又注以水。俄闻汤沸。媪撩襟启腰橐,出馎饦数十枚,投汤中,历历有声。自言曰:“待寻箸来。”遂出门去。女乘媪去,急起捉釜倾箦后(5),蒙被而卧。少刻,媪至,逼问釜汤所在。女大惧而号。家人尽醒,媪始去。启箦照视,则土鳖虫数十(6),堆累其中。注释注释(1)馎(b博)饦(tu拖):即“汤饼”,一种汤煮的面食,也叫“饦”、“不托

2、”。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齐民要术卷九饼法:“馎饦,挼(nu挪)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2)腊尽:年终。俗称旧历十二月为腊月。(3)可:大约。(4)鸡皮:形容老人皮肤皱折。橐背:驼背。橐,橐驼,即骆驼。(5)箦(z责):床席。(6)土鳖:此据铸雪斋抄本,原作“毙”。有个韩秀才,在别墅中住了半年,年底才回家。一天夜里,他的妻子正在床上躺着,忽然听见有人走路的脚步声。一看,炉子里的炭火烧得很旺,照得屋里非常明亮。见一个老太婆,年纪大约八九十岁,皮肤像鸡皮一样,还驼着背,头上稀疏的白发可以数得清。她对韩妻说:“你吃

3、馎饦吗?”韩妻吓得不敢应声。老太婆于是用铁筷子拨了拨炉火,把锅放到上面,又往锅里倒水。不一会儿就听见开了锅。老太婆撩起衣襟解开腰上的口袋,拿出数十个馎饦,放进锅里,历历有声。又自言自语地说:“等我找筷子来。”就出了门。韩妻乘她出去,急忙起来端起锅把馎饦倒在竹席的后面。再蒙上被子躺下。过了一会儿,老太婆回到屋里,逼问锅里的馎饦哪里去了。韩妻吓得大声呼喊,家里的人全醒了,老太婆才离去。拿开竹席用火一照,原来是数十个土鳖虫,堆放在那里。译文译文馎饦媪是聊斋志异卷五的篇目之一。馎饦btu是汤饼的别名,中国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类似于现代的煮面片。媪o,年老的妇女。馎饦媪即煮汤饼的老妇人。赏析赏析蒲松龄(

4、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作者简介作者简介THANK YOU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