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296221415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 《离骚》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特征和离骚历史地位;反复诵读,背诵诗歌。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节选部分表现的诗人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理解诗歌的艺术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背诵;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洁身自好、坚持正道的高尚节操。【教学难点】诗中的生僻字词;理解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中独特的比喻艺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第 一 课 时教学任务: 扫清字词障碍,理解难句,整体理解内容教学过程:一、 直导二

2、、整体朗读、感知诗歌的独特体式:体会这首诗形式上有何特点?(1)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字,加强浓厚的地方色彩,使诗歌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兮”的运用是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2)楚辞以六言为主,行文灵活多变,加上对偶修辞,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3)读来音调抑扬,具有韵致。二、 难句赏析、补充理解1、开头八句作用:表面上看,好像是屈原的自我夸耀。其实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

3、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综上所述,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加之后天重之以修能,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补充: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A、 实现圣君贤相的政治 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使楚国强大。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修明法度,法不阿贵,不分贵贱,选拔有才能的人。B、民本思想,“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作用

4、:这4句是过渡句,在此之前是描述屈原努力进修,在此之后是勉励君王上进。中间用“时光匆匆,年华易逝,草木零落,美人渐老”的道理作为过渡,使前文自然转入后文。也慨叹时间流逝,对自己不被重用表示惋惜。3、诗人中间12句写了什么内容?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内容: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也慨叹时间的流逝,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惋惜。4、比喻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诗人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去皮不死的

5、“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比喻屈原坚贞的品德。早上拔取、晚上采摘,比喻早晚勤勉修德,或者比喻自己追求理想、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样写突出了屈原正直纯洁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内心世界;比喻的运用,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些香草美人(+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这些香草象征着诗人品行高洁。诗人佩带它们,象征他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5、你能从这几句看到什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理解:

6、这几句是从社会风气的败坏上来进一步阐述。所谓上行下效,君王昏聩,导致周围的大臣们开始投机取巧,巧言令色,破环规矩;甚至开始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在这样污浊的官僚体制下,屈原就显得“突兀”,他的清高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正如司马迁所云:“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6、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理解:在小人的挑唆、诋毁下,君王听信谗言,疏远、流放了屈原,他内心郁闷不已,无奈而痛苦的慨叹。在一片狼藉之环境中,在乌烟瘴气之风气下,作者忧心如焚,作者势单力薄,无力抗争,只有形影相吊。7、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理解:运用比喻,形象生

7、动。一个是鸷鸟和凡鸟,一个高贵,一个平凡,它们是不可能聚在一起。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它们是绝对不能契合在一起的。道不同,不相为谋。8、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理解:诗人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决心以前贤为榜样。这样,诗人就有了精神力量。9、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理解:痛定思痛,诗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看清形势,选错了道路,现在赶快迷途知返。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毅然作出抉择。10、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理解:是指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取变革。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

8、死其犹未悔。理解: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铁骨铮铮。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1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

9、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理解:这几句诗表现出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第 二 课 时教学任务: 深刻感受屈原形象,活得生命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来看两幅屈子行吟图1、 当代画家傅抱石1953年的画作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泽畔, 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大片的画面让于江

10、水,让观众在聚焦屈原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2、 这是明末画家陈洪绶的一幅木刻画,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空白大地,随意铺设,渲染了一个荒寒凄凉的意境,流放时期的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但他昂首遥观,绝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画外。这幅画加强了屈原飘然选行的氛围,使屈原的形象更加傲岸。3、 两位画家都展示了他们心中屈原的形神,这节课,我们就走近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深刻体会屈原的形神气质。 二、 深入研习一) 你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屈原形象? 结合文本语句,立足原诗回答学生自己找、思考二) 外在形象,外部特征1、 典型句: 制芰荷两句 高余冠两句 佩缤纷两句 2、 用自己的话说说: 高

11、高的帽子,长长的佩带,用荷叶做上衣,用荷花花瓣做下装,喜欢佩戴缤纷繁多的饰品,时时散发浓烈的香气,3、 为何要言以“用荷叶做上衣,用荷花花瓣做下装”? 以这样的穿着比喻人的美德,不厌其烦的描述种种衣服,佩饰、芳香、光泽,是诗人表明自己修身之严,给人以无限庄重之感或自己注重修身,高洁脱俗,与众不同,注重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4、 外在形象:高洁、脱俗三) 内在品质或内在的思想特征1、 要求:句子+品质 语言凝练,角度力求全面2、 集体交流3、 教师同步补充精确内在品质: 至美至善长太息.多艰: 忧国忧民,心系祖国 亦余心.-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宁溘.此态也: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所厚

12、: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不吾知.信芳: 坚持操守,修身洁行民.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虽体解.可惩: 坚持真理,坚贞不屈,献身理想进不入.退将: 上下求索,不改初衷好修姱.+佩戴香蕙,采集白芷: 崇尚美德,注重修身 4、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矢志报国,忠贞不渝 伟大的爱国精神长太息.多艰的呼号,千百年来,仍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关心民生疾苦是屈原美政理想最为崇高的一面。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这首长篇政治抒情诗,贯穿于全诗准确来讲就是一股忠怨之情。离骚的开篇首先以十分庄重自矜的口吻

13、,自叙了高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美名”是含蕴深邃的。他强调自已与楚王同宗共祖(“帝高阳之苗裔”),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的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了伏线。)生辰,美好名字,也正是在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理想。“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诗人表明自己的品德、才能和理想,并以万分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担心时光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因此他不满足于先天的“内美”,还“重之以修能”,朝夕充实、欲报效祖国。“日月忽

14、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担心楚王不能及时奋进,耽误了楚国的前途。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尤其能体会到诗人为祖国的前途而焦虑,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他寄希望于楚王,他劝导楚王“抚壮而弃秽,愿为楚王“导夫先路”,希望楚国重新振兴,这是何等的豪迈与自信,这种爱国之情5、屈原所生活的环境: 与怀王矛盾:怨灵修 终不 - 昏庸不察,不辨是非,不分忠奸、信谗多变 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 君王昏庸 与群小矛盾:“众女嫉余之娥眉,谣诼谓余以善淫” - 小人谗毁,同僚诽谤中伤群小贪婪嫉妒无所不为与群芳(培植的人才)矛盾:-随风转舵,堕落变质 (哀众芳之芜秽)世俗: “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竞周容以为度”-违背准则、尺度,一味投机取巧,谗媚逢迎或世俗投曲这是一个到处充斥着污浊,看不到一丝正义希望的环境。现实与诗人的爱国理想是一个不可调和的尖锐的矛盾,悲剧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最可贵的品质之二是不改操守,坚持真理在打击面前,表示 亦余心.-未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