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

上传人:老** 文档编号:29622135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600字5篇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教师都能仔细预备、乐观参加,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观性等进展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打算、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详细工作如下: 1、讨论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讨论学问点本身,教师必需在课前先把与此学问点相关联的史料

2、、史论进展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讨论学问点之间的联系,历史大事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需培育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力量,因此要明白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把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讨论,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学问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大事,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大事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大事之间的比拟,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简单的学问

3、简洁化,不过分依靠。 3,讨论学生,做到知彼知己。依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底上实现学问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展延长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舞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学问点进展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头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头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育学生思维拓展力量。 5、注意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洁地把握根底学问,更重要的

4、培育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学问,构建学问体系。 二、乐观组织教师开展听课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本组教师都乐观参加其中,这既是自我展现的时机,又是相互学习的时机。每次听课后,都在组内活动中进展评课,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气氛的形成。另外,年轻教师每周都仔细地听师傅的课,根本做到“听一课上一课”,虚心请教. 三、做到准时反思与总结。 教学后准时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每位教师在每节课后都有课堂反思,听课后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反思,考试后则通过得各班优秀率、合格

5、率、失分率等进展阶段性教学的反思,并在集备活动中进展沟通,通过大家的集体探讨,准时地调整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到“一步一思,思后即改”。 总之,经过本学期的努力,本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在感兴趣的根底上具有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今后我们还会更加努力,将工作推到新高度. 历史教学反思2 在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觉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峻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缘由是学生认为历史学问简单把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行能把历史学好。我在教学中注意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6、 一、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泼,更能引起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供应学生熟识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育学生的演讲力量,扩大学生的学问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状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闻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拟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大事进展比拟分析是常用的

7、一种方法,但大多简洁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假如有所延长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展比拟,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反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存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进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叙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转变它应当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当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

8、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盼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和善、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共性和品行,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固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历史教学反思3 本学期我担当了初三三个班的历史教学。一学期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提高。但总体回忆,仍有很多缺乏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教案、卫生等各级各

9、类检查,只是按部就班地解决了每堂课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任务连续到课后。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初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此时应指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这样教师会倍感轻松,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过去我之所以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主要缘由是没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虽然有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些任务但由于没有准时去落实。这样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首先学生不会准时去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也会养成一种拖拉的习惯。这一系列的恶性循环的确值得反思并订正。因此,我告诫自己今后做任何事都要雷厉风行,要在快中求好,快中求稳,快中求进展。由于快节奏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 2、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包

10、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学内容较多,上学期在完本钱学期教学内容外还要完成下学期课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快,教学方法不够好,课堂效率有时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肯定要不断探求良好的教学方法。 相当一局部学生不太喜爱历史,这其中有些学生由于历史曾经学得差,对学习历史失去了信念。最多也就是盼望听听历史故事,再加上历史学问点较多,难记。历史给他们的感觉是死记硬背、死板乏味,根本不想记,也不愿去理解分析;课后就更不用说去自主学习。其实只要教师恰当地引导,合理地安排,学生会自觉学习。寻常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教师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学生,一是历史学科内容多且简单,学问点零碎,不像学数学、物理那样能规

11、律性很强。二是真正说来历史学习的确存在肯定的难度,不仅要识记而且要理解,如材料、问答题学生能背出答案但往往答不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作引导和指导。不能任凭给学生布置一下或放任自流,而是有打算性、有目标性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合理的学习方法,然后定期做检查。长期进展这样工作,信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定会养成,学习兴趣定会深厚。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力量的重要标志。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力量也是需要教师作引导和指导的。因此,教学中我会在这方面多做努力和探究。 历史教学反思4 现在的历史教学开放性比拟强,学生喜爱一些新奇的观点,一些好的历史故事,但我们总是将重点放在所谓

12、的“考点”上,使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少了思想性,学生的思维火花碰撞不起来,有些有肯定见解的学生受到压制,课堂的民主气氛不够活泼,让我们的课堂变成“读、记、背、做”的重复模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就降低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肯定的.观点来表述问题的力量。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发言,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现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学生都有自己的关于这些人物的见解,教师不妨开个争论会,让学生见仁见智,绽开剧烈的辩论。固然有些教师认为这样是在铺张时间,就是争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并且不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熟悉上产生模糊

13、,会影响学生考试时的“标准答案”。我觉得学历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没有必要强求统一,只有从中悟出肯定的道理,做到“以史为鉴”就可以了,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有什么用呢? 历史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给学生的生活学习供应了许多的阅历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但现在我们都将经给念歪了,认为只要熟记答案,考出好成绩就是学好历史了,我觉得对学生人生抱负、将来进展没有多大好处。由于我们的训练是着眼于将来的,不是让学生为了“分”而学,是为了“成人”而学,为了健全人格而学。 历史学问博大精深,需要获得的思想许多许多,如从历史人物上学做人,通过历史大事学会国家兴衰的道理,通过比拟、概括学会辩

14、证地看问题等等。学生有了对历史规律的熟悉之后,就能独立地分析问题,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的。 初中阶段学生熟悉问题的力量尚欠缺,有些想法还很稚嫩,但也有闪光的地方,我们教师要准时鼓舞、引导,要让他们乐观地去探究、去发觉。要让学生学会思索问题,学会针对一个小问题绽开讨论,搜集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 总之,要学好历史这门课不是很简单的,学生不重视,课时量又少,绽开探究的空间也不能过分扩大,以免给学生造成负担。课上要兼顾学问传授和思维拓展,两者不行偏废。 历史教学反思5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奇血液,我们应当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当转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

15、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熬炼,到达根底学问、力量培育、思想训练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考、探究、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很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消失了讨论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三年的探究实践,形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内容,相互订正,上交。(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展自学,完成相关题目。(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沟通,互帮互学解决问题。(5)沟通展现(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现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提出问题。(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学问精华(方法、规律、疑难)。(7)稳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