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

上传人:太丑****片 文档编号:296015121 上传时间:2022-05-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专项培训讲课文档(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卫生专项培训第一页,共四十七页。引言你看过这些图片吗?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你看过这些图片吗?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第二页,共四十七页。引言完全康复完全康复终生残疾终生残疾死亡死亡你知道职业病的危害吗?你知道职业病的危害吗?第三页,共四十七页。主要内容第四页,共四十七页。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概述一、定义一、定义1 1、什么叫职业卫生?、什么叫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研究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的一门预防医学科学。 职业卫生主要包括职业病的预防预防和诊治诊治。2 2、什么叫职业病?、什么叫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

2、二条规定如下: 职业病是指企企业业、事事业业单单位位和和个个体体经经济济组组织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粉尘尘、放放射射性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3 3、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群体发病; (3)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 (4)很难治愈; (5)可以预防性。第五页,共四十七页。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概述二、职业病的危害二、职业病的危害 1 1、对个人的危害对个人的危害:一旦患上职业病,往往很容易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2 2、对企业的危害对企业的危害:职

3、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的医疗和康复费用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必须承担职业病患者的治疗康复费用,甚至被罚款)3 3、对国家的危害:对国家的危害:由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病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第六页,共四十七页。因因果果危害危害因素因素职业病发病职业病发病自身健康原因自身健康原因内内因因外外 因因其它疾病其它疾病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概述三、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关系三、危害因素和职业病的关系1 1、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第七页,共

4、四十七页。2 2、浓度和强度的关系、浓度和强度的关系(1)危害因素与职业病是因果关系(2)危害因素浓度(强度)与发病率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职职业业病病发发病病率率% %100%50%1%标准值超标1倍超标10倍超标100倍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概述第八页,共四十七页。主要内容第九页,共四十七页。一、按照性质分类一、按照性质分类1 1、化学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 (1)工业毒物 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氨、氯气等。 (2)生产性粉尘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粉尘、有机性粉尘、金属粉尘等。2 2、物理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如高温(中暑)、高

5、湿、低温、高气压(减压病)、低气压(高原病)等。 (2)电离辐射 有x、r射线和中子流 等。 (3)非电离辐射 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等。 (4)噪声。 (5)振动。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种类第十页,共四十七页。 3 3、生物危害因素、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二、按照部位分类二、按照部位分类1 1、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共列出法定职业病十类、中共列出法定职业病十类、132132种职业病:种职业病: (1)职业性尘肺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19种)

6、(2)职业性皮肤皮肤病 (9种) (3)职业性眼眼病 (3种)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化学中毒 (60种) (6)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种) (7)职业性放射性放射性疾病(11种) (8)职业性传染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肿瘤(11种) (10)其他职业病(3种)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种类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三、职业病介绍三、职业病介绍1 1、我国职业病发病特点、我国职业病发病特点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种类尘尘肺肺71%71%其他职业病其他职业病9%9%急性中毒急性中毒11%11%慢性中毒慢性中毒9%9%传统职业危害严重传统职业危害严重尘肺尘

7、肺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2 2、构成要件、构成要件职业病种类职业病种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主要内容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一、危害因素识别一、危害因素识别1 1、根据危害因素的形态、根据危害因素的形态(1 1

8、)物质形态:)物质形态:固、液、气态和烟尘、雾以及生物体(2 2)能量形态:)能量形态:机械能、热能、电磁能2 2、根据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危害因素的分类(1 1)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生产工艺中的危害因素 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等(2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 劳动强度、时间、工具设备、作业方式等(3 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工艺环境中的、人工环境中的、不合理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置等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二、危害因素检测二、危害因素检测1 1、政策要求、政策要求(1)

9、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应每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危害因素检测。(2)检测结果应对涉及场所人员进行告知,并在公司进行公示。(3)针对检测结果中超标的项目,应使用相应的控制措施。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三、危害因素控制三、危害因素控制1 1、一级控制(消除)、一级控制(消除) 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如工艺改造,密闭生产等2 2、二级控制(减弱)、二级控制(减弱) 早期发现问题,早解决;如危害因素监测,健康监护等3 3、三级控制(控制)、三级控制(控制) 及时治疗,防止进一步伤残。 职业卫

10、生工作目的就是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改善劳动者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健康素质,防止职业病发生。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四、具体职业病举例四、具体职业病举例1 1、尘肺病、尘肺病(1 1)定义:)定义: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如石棉、石英粉、煤粉、水泥粉等(2 2)症状:)症状:咳嗽, 咳痰, 胸痛, 咯血, 呼吸困难(3 3)危害原因:)危害原因:肺部弥漫性纤维化(4 4)潜伏期:)潜伏期:515年(5 5)检查方法:)检查方法:X射线胸片 水泥厂工人 水泥尘肺 铸造厂工人 铸工尘肺 工具厂喷砂工 矽肺 电镀抛光工人 混合性尘肺 炉前、采煤工 煤工尘肺 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

11、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2 2、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化学中毒(1 1)定义:)定义:吸入或者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所引起的病变。(2 2)症状:)症状:头疼头晕、失眠、乏力、皮肤感染、损害造血系统(3 3)危害种类:)危害种类: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重金属 蓄电池等铅作业 铅中毒 氯气槽罐泄漏 氯气中毒 反应釜容器清洗 硫化氢中毒 皮鞋厂粘合 苯、正己烷中毒 印刷厂 甲醇中毒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3 3、氨气、氨气(1 1)性质:)性质:常温常压下为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加压成为无色液体。易溶于

12、水,水溶液称氨水,氢氧化铵,具强碱性(2 2)危害:)危害: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氨及氨水可引起皮肤灼伤皮肤灼伤及眼角膜眼角膜损伤,如角膜混浊、溃疡、穿孔、虹膜炎、晶状体混浊,失明等。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反射性呼吸停止止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3 3)潜伏期:)潜伏期:急性中毒(4 4)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吸入者应迅速脱离现场脱离现场, 至空气新鲜处。维持呼

13、吸功能。卧床静息。及时观察血气分析血气分析及胸部胸部X X线线片变化。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4 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1 1)性质:)性质:无色、无气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强隐蔽性。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2.4%。(2 2)危害:)危害:一氧化碳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结果导致组织细胞缺氧。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脑缺氧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表现。 接触反应接触反应:头痛、头昏、心悸、恶心、无力等症状 轻度中毒轻度中毒: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或出现意识模糊、

14、嗜睡、朦胧,甚至谵妄状态,意识障碍 中度中毒中度中毒:意识丧失、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及腱反射存在或迟钝 重度中毒重度中毒: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或合并脑水肿、休克、严重心肌损伤,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脑局灶损伤等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3 3)潜伏期:)潜伏期:急性中毒(4 4)应急处理:)应急处理: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进入室内后,

15、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的泄漏源应迅速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救人。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5 5、硫化氢、硫化氢(1 1)性质:)性质:硫化氢为无色、易燃、有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而生成氢硫酸。亦溶于乙醇、汽油、煤油。(2 2)危害:)危害:硫化氢进入体内后主要引起细胞内窒息细胞内窒息,硫化氢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酶的活性,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导致以中枢神经为主的多脏器损伤中枢神经为主的多脏器损伤,同时对眼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高浓度:硫化氢通过对嗅神经、呼

16、吸道黏膜神经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强烈刺激,导致呼吸麻痹,甚至猝死。 极高浓度极高浓度(1000mg/m3(1000mg/m3以上以上) ):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 继而心跳骤停,发生闪闪电型死亡。电型死亡。 接触反应接触反应:眼刺痛、畏光、流泪、流涕、咽部灼热感 轻度中毒轻度中毒: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头痛、头晕、乏力、恶心 中度中毒中度中毒:明显头痛、头昏、出现意识轻度障碍、咳嗽、胸闷、肺部可闻较多干湿罗音、胸部X片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炎表现等。 重度中毒重度中毒: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3 3)潜伏期:)潜伏期:急性中毒(4 4)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眼睛接触: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控制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