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公共基础:马哲政治经济知识整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① 资本主义根本生产关系确立; ②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成为社会的主要冲突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① 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②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的两大发觉 ① 历史唯物主义; ② 剩余价值理论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根底 ① 辩证唯物主义; ② 历史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讨论的动身点 是物质资料生产,由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存在和进展的根底6、政治经济学讨论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讨论生产关系必需讨论生产力,或者说是在讨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冲突运动中讨论生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熟悉生产关系进展变化的缘由和依据,才能正确推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才能科学地提醒经济进展的规律性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是提醒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① 经济规律是在肯定的客观经济条件根底上产生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② 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无论人们对它熟悉或不熟悉,它都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发挥作用。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① 人们可以熟悉和利用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② 人们可以讨论各种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的作用,结合现存的经济条件,选择和利用经济规律对自己有利的实现形式经济规律也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①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肯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期不变的; ② 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③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因而人们熟悉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总会直接和肯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 其次章 商品和货币一、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②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不成其为商品 商品二因素的冲突性:对于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购置者来说,他不行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实现商品的价值,两者只能占其一这种冲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① 详细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而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3、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 ① 价值量的打算(指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 ② 价值量的变化(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同表达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③ 价值量的比拟(简洁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关系):简单劳动是倍加的简洁劳动; ④ 简洁商品经济的根本冲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冲突 二、货币 1、价值形式(价值的表现形式)进展的四阶段:简洁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等价形式的商品用使用价值表现价值,抽象劳动表现详细劳动,私人劳动表现社会劳动3、敬重和利用价值规律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 1、货币转化为资本 ① 资本和货币的关系:不是一切货币都是资本,只有那些能够自行增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② 资本总公式的冲突: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冲突 ③ 解决以上冲突的条件:价值增殖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④ 解决以上冲突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学说 ①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劳动者丢失生产资料,从而丢失生活资料来源,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
②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或者说复原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③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各国社会经济文化进展水平和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特点就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 ② 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4、资本的本质和划分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依据这两局部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即价值增殖中作用的不同,把他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制造价值的关系 ① 土地等生产要素是生产资料,在生产中不制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们自身的价值也要通过工人的详细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② 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制造价值不行缺少的条件,工人的抽象劳动必需借助这些条件形成价值6、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肯定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 ①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得到的,而相对剩余价值是全部资本家得到的; ② 相对剩余价值是由于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7、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它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要熟悉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要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① 劳动力是劳动的力量,它在肯定状况下可以成为商品; ②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 ③ 劳动制造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其差额是剩余价值; ④ 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使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有偿劳动8、资本主义再生产 首先是产品(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其次,再生产的过程又是生产关系的的再生产9、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主义积存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及其对工人就业的影响额外谈到,我国目前消失的就业、失业问题: 缘由: ① 人口总量过大,生产力不兴旺; ② 是进展过程中的就业和失业问题; ③ 工业的进展中伴随着科技进步,必定导致优胜劣汰; ④ 是由改革引起的,由于市场经济追求利润化,就要把充裕人员剥离出来;同时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倒闭破产也会影响工人就业 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① 坚持进展经济的思路; ② 政府要实施各种有利于就业的政策; ③ 调整产业构造; ④ 进展多种经济。
第四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1、资本循环及其条件 留意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三个作用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两个条件: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互继起2、资本周转,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和加速资本周转对资本增殖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的周转时间(是指一次周转的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占多就慢,流淌资本占多就快) 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避开或削减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加速流淌资本的周转可以节约预付流淌资本数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4、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社会资本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还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还包括商品流通5、资本的循环周期、再生产对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指导意义 从微观上讲,企业要顺当进展,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保证资本循环顺当完成的条件其次要削减资本的周转时间,加速固定资本的折旧 从宏观上讲,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地进展构造调整,保证社会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