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

上传人:des****85 文档编号:295544494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方向提 要l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l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l政策启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国际形势第一,国际经济增长格局正发生变化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新的改变,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而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未来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如何变化,需要深入密切关注、深入研判。国际形势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步入了网

2、络化的新阶段,全球生产网络正日益形成,全球生产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生产环节和生产任务的分工;国家内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生产网络/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时代,制造环节将变化更加微利,而价值链的两端环节(研发和销售)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Source:GrowthandImpactofGVCs?Whatissospecial?(OECD)Source:2008WhitePaperon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6全球货运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7空中客车的零部件生产、运输和组装

3、涉及整个西欧电电子子产产品全球价品全球价值值价价值链值链8全球生产者全球的品牌领导者全球产品设计者生产与组织设计研发与销售价值链分工与盈利能力案例案例: iPhone 4价价值值形成形成过过程(程(单单位位US$)10西装上衣在美国销售:425美元制造部分:38美元,占9%,其中中国21美元,占5%国际形势第三,国际产业分工孕育新变化发达经济体实施“再工业化”政策吸引中高端制造业回流。低收入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各国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在国际分工中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国际形势第四,全球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新变

4、化一方面,世贸组织(WTO)摆脱了多哈回合的被动局面,在2013年底印尼、巴黎会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协定大量涌现另一方面美国加快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两大区域合作谈判,试图架空中国。这两个区域经贸谈判规则一旦达成协议,将对WTO以及全球投贸易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国内形势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已经进入的中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

5、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 中国人均GNI及世界银行收入分类的标准 国内形势第二,我国将处于经济增速换挡重要时期中国经济保持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但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长期两位数增长阶段过渡到个位数增长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未来不仅难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就连维持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经济增长率(1981-2013)高收入阶段的经济减速高速增长阶段转折点中低速增长阶段年代年均增速年份人均GDP(1990国际元)年代年均增速日本194619739.4197311434197319833.2韩国195319957.9199511850199520084.6

6、中国台湾196019899.119899538199020006.4德国195019696.7196910440197019802.9高收入阶段的经济减速n对影响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进行严格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与经济前沿的距离接近,技术引进和消化的空间小对外贸易继续扩张的空间小人口生育率下降,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由低效率的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空间缩小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方向影响方向贸易开放度-消费占GDP的比重-人均GDP水平+减速前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占领先国家的份额+第二产业雇员占比+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波动幅度+汇率的低估程度+老年人的总抚养比+人口的总抚养比NA人口的死亡

7、率NA金融开放度NA政治管理体制NA年轻人抚养比NA投资NA政府支出的比重NA汇率的波动NA国内形势第三,非农产业比重超过90%, 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自2006年工业比重达到幅值42.2%之后一直处于下降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过去依靠工业数量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加之很多工业品的数量增长空间有限,再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将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以及投资效率大幅度降低等许多后果。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国内形势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优势将逐步削弱尽管我国是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

8、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拓展新的优势领域。与此同时,未富先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形势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低速增长阶段国内要素成本大幅提升,加之汇率的持续升值,中国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下降由中国向海外的订单转移和投资转移的快速上升受这些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将很难回到21世纪初期的20%甚至30%的高速增长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明显不足的状态追赶经济体出口增速都经历了大幅下滑过程国内形势第六

9、,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促进经济增长仍然需要投资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长期性和绝对的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与此同时,维持较高增长仍然保持一定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国内形势第七,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滞后2005年以后,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呈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

10、,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省际收入差距 Max/Min28现价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微观上,产业转移取决于要素、贸易成本以及自身的产业特征宏观上,制造业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间的关系(UNIDO,2013)资料来源:UNIDO(2013),2013 工业发展报告产业重心的分析通过产业重心的变化可以跟踪产业在空间的转移轨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重心经历了先西南、后东南、然后再西北的转移过程我国各行业制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我国各行业制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我国各行业制造业重心移动方向与移动距离1980年以来,我国不同类型制造业重心移动距离差别较为明显。

1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心向南偏东移动距离较大,资源依赖型制造业重心向南偏东移动相对较小。1980-2008年间,重心移动较大的行业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这些制造业重心都向南偏东移动了400公里以上;而重心移动较小的行业是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心移动距离都小于200公里资源禀赋的差异是北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资源依赖性型制造业分布较多的重要原因东南沿海的率先开放和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是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中分布这一地区的重要原因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和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北上西进”

12、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聚集在我国东部偏南沿海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产业地理集中的基尼系数产业集中度分析法:CR指数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我国多数制造业表现出较高的地理集中特点,但是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差别较为明显,原材料依赖型产业和地方性市产业地理集中度相对较低,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地理集中度相对较高我国制造业的集聚状态及演变趋势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区域来看,绝大部分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主要是资源性产业和地方性市场产业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来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我国制造总体地理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

13、不同行业有所差别,表现出地理集中递增、集中分散、分散和分散集中四种类型。1980至2010年期间,分布呈现地理集中递增的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机械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其中家具制造业地理集中趋势最为明显制造业,其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61上升到2010年0.675我国制造业地理分布呈现分散的产业主要有医药、石油炼焦和黑色金属冶炼等三个行业,其中石油炼焦行业分散程度最为显著,其中石油炼焦行业分散程度最为显著,其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709下降到2010年0.557地理分布呈现先集中分散型的产业主要有:饮料制造业、烟草制造业、服装业、皮革皮毛制造业和塑料制品业

14、等呈现先分散集中型的产业主要有:木材加工、造纸、印刷业、化学原料、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制品和有色金属冶炼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变化趋势1980-1991年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度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区位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从1980年的0.517下降到1991年的0.490;1992-2005年制造业地理集聚度上升明显,区位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从1992年的0.503上升到2005年的0.6;2005年后我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度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区位基尼系数的加权平均值从2005年的0.6下降到2010年的0.5872000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位基尼系数变化趋势G

15、DP区位基尼系数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服务业区位基尼系数注:GDP和第二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是主坐标轴,服务业的区位基尼系数是次坐标轴。数据及行业分类(工业)我们收集整理了全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6个两位码工业总产值数据。将36个两位码行业分为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和公用事业。资源密集型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制品业其他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劳动密集型工业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

16、延加工业 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烟草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公用事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第一,中国城市工业总体分布趋于分散。中国城市工业空间分布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659下降到2007年的0.639,又下降到2011年 的 0.554; HHI由 2003年 的 0.0162下 降 到 2007年 的0.0139,又下降到2011年的0.010。第二,不同类型工业分布变化呈现差异,资源密集型工业的城市空间分布更趋集中,而其他类型工业的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分散。资源密集产业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84上升至2007年的0.86,再上升至2011年的0.8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集中趋势最为明显,基尼系数由2003年的0.59上升到2011年的0.81。而劳动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