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

上传人:那****丑 文档编号:295544375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6.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讲课文档(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五章血液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内环境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n (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细胞细胞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1 1、稳态的概念、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n2 2、稳态的含义:、稳态的含义:n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n指指这这个个恒恒定定状状态态并并不不是是固固定定不不变变的的,是是一一

2、个个动动态态平平衡衡,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n3 3、稳态的实现、稳态的实现: :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n4 4、稳态的意义、稳态的意义: :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体将发生疾病。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二、血液的成分及功能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血液血液:流动流动在血在血管里管里的液的液态结态结缔组缔组织织血细胞扫描

3、电镜图血细胞扫描电镜图(E红细胞红细胞 G粒细胞粒细胞 L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M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P血小板血小板)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凝固后血液模式图凝固后血液模式图 (显示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显示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 血细胞血细胞 (45%) n 红细胞红细胞n 全血全血 白细胞白细胞n 血小板血小板n 血浆血浆(55%)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1.1.血细胞(血细胞(45%45%):):(1 1)红细胞)红细胞(2 2)白细胞)白细胞 分为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其中有粒白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其中有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

4、性粒细胞,无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粒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3 3)血小板)血小板2.2.血浆(血浆(55%55%)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血浆血浆: :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水、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n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液体n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n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红蛋白含量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 :n 概概

5、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n 正常值正常值: : 男性为男性为40405050,女性为,女性为37374848n 变变 化化: :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n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n 例例: :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血浆量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n 贫血贫血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三、血量及血液的特性n血量血量: :约占体重的约占体重的7 78 8。(失血。(失血10%10%,水,水无机盐无机盐1-21-2小时恢复,血浆蛋白小时恢复,

6、血浆蛋白1 1天恢复,红天恢复,红细胞细胞1 1个月恢复,个月恢复,30%30%有生命危险)有生命危险)n组成组成: :血浆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呈淡黄色的液体n 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二)血液的特性(二)血液的特性n正常血液呈红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多少正常血液呈红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多少以及含氧量多少有关)以及含氧量多少有关)n血浆因含微量胆色素呈淡黄色。血浆因含微量胆色素呈淡黄色。n1.1.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 全血:全血:1.0501.0601.0501.060n 血浆:血浆:1.0251.0301.0251.030n2.2.血

7、液粘滞性 全血45n 血浆1.62.4n 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n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 3.3.酸碱度酸碱度(pH(pH值值) ) 正常值正常值:pH:pH为为7.35-7.457.35-7.45 pH pH低于低于7.35 7.35 酸中毒酸中毒 pHpH高于高于7.45 7.45 碱中毒碱中毒 pHpH低于低于6.96.9或高于或高于7.87.8,将危及生命,将危及生命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 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主要有NaHCONaHCO3 3/H/H2 2COCO

8、3 3缓冲系,通常缓冲系,通常其比值为其比值为2020:1 1;其次有;其次有NaNa2 2HPOHPO4 4/NaH/NaH2 2POPO4 4 和血浆蛋白钠和血浆蛋白钠/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等缓冲系。等缓冲系。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一者可使血浆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一者可使血浆pHpH值保持相对稳定,二者可值保持相对稳定,二者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 第二节 血浆生理n测定血浆成分,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n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n血浆含水约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含溶质约810。溶。溶质中质中血浆蛋白血浆

9、蛋白含量含量最多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有机物等。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一)血浆蛋白n 概念: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n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n 球蛋白: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四种球蛋白。n (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n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n n功功 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运输作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免疫、运输作用(球、白)、营养作用、缓冲作用(白)、用(球、白)、营养作用、缓冲作用(白)、凝血与抗凝。

10、凝血与抗凝。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二)无机盐n无机盐绝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n这些离子主要作用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浆酸碱度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三)非蛋白有机物n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主要经经肾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肾功能。nNPN含量含量1425mmol/Ln其中其中1/31/2为尿素氮为尿素氮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四四)其

11、它其它n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n 血清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体。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二、二、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n(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n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比,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颗粒的大小无关。n分类:分类:n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n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

12、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n (主要为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n压力压力 大大(300mOsm/L或或770KPa) 小小(1.3mOsm/L或或 n 3.3KPa) n 意义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n 保持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等渗溶液:等渗溶液:n0.9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n在生理学中,血浆渗透压可理解为溶液分子所具有的吸引水分透过半透

13、膜的力量。n水总是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n体内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等均为半透膜,但通透性能各不相同。n小分子晶体物质构成的晶体渗透压n大分子蛋白质所构成的胶体渗透压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1.晶体渗透压的作用n细胞膜云溪水分子自由通过,不允许蛋白质通过,对一些晶体溶质如Na离子。Ca离子等大多数严格控制,不易通过。n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和分布。n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n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45n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大,表示其脆性小;n临床意义临床意义:n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n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

14、脆性显著减小。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红细胞破裂而使血红蛋白逸出:溶血n2.胶体渗透压的作用n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大n水和晶体物质均可自由通过n蛋白质分子不易通过n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流取决于胶体渗透压n血浆蛋白减少 引起水肿n大量呕吐或腹泻 引起组织脱水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三页。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n人体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n一、红细胞n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n成熟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含丰富血红蛋白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三页。图图1 1 红细胞模式图及光镜图(油镜)红细胞模式图及光镜图(油镜)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三

15、页。n男性男性:4.5:4.55.5105.5101212/L/L;Hb:120Hb:120160g/L160g/Ln 女性女性:3.8:3.84.6104.6101212/L/L;Hb:110Hb:110150g/L150g/Ln 新生儿新生儿:6.010:6.0101212/L; Hb:5/L; Hb:5天内达天内达200g/L200g/Ln (6 6月龄降至最低,月龄降至最低,1 1岁又渐高,青春期岁又渐高,青春期= =成成人)人)n若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三页。(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一)红细胞的生理功能nHbHb运运输输O O2 2

16、和和COCO2 2,即即供供给给全全身身细细胞胞所所需需的的O O2 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CO2 2n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存作用。对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存作用。n以上功能都由红细胞内的以上功能都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完成完成nHbHb与与COCO 结结合合更更牢牢固固且且不不易易分分离离, ,导导致致煤煤气气中毒中毒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三页。n(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n1.红细胞膜的渗透脆性n 在0.42%NaCl-开始溶血n 在0.35%NaCl-完全溶血n抵抗力越大则渗透脆性小,反之则大。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三页。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血沉血沉: :红细胞在静置血液试管中单位时间红细胞在静置血液试管中单位时间(1h)(1h)的沉降速率的沉降速率数值数值: :男子为男子为0-15mm0-15mm(3 3),女子为),女子为0-20mm0-20mm(1010)意义意义:测定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测定血沉可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