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展示交流助力高效课堂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9.73KB
约8页
文档ID:295364279
展示交流助力高效课堂_第1页
1/8

    展示交流助力高效课堂    张云Summary: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来阐述世界教育信息化中的展示交流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故本文结合具体课例,针对展示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实践探究,同时也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Key:多维互动、展示交流、乘法分配律、课堂教学一、展示交流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交往和互动,就不会存在教学的过程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地记忆与模仿,有效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是师生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启发的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老师与学生才能分享对方的思考与见解,交流双方的情感、理念和观点,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进一步达到双方的共识与共进,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和全面发展基于以上特点,传统的课堂交流是有限的,教育的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成果展示、讨论思考、交流碰撞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及深度都将得到极大的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拓展展示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互评能力发展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展示交流活动的实践探究1.案例背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教学手段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结合给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在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学生间共享信息资源库,使学习资料达到共享的目的下面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为例谈谈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中的应用2.案例描述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历来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易错点课堂中一般借助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去直观理解,有利于学生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而传统教学只是教师或者单个学生呈现,模式单一,过程枯燥,缺乏生生互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学习,应用微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针对这一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案例分析(1)如何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本节内容目标之一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理解乘法分配律整个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突破这一重点展开的,在实践教学中先结合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等號两边算式表示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猜想,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特点的式子左右两边都相等呢,猜想过后,鼓励学生再写几组类似的算式,用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一类算式,比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最终发现特点,得出结论在发现规律,归纳出乘法分配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先让学生们回忆,在以前的学习中,哪些地方应用过乘法分配律?接着,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学生们积极思考,写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请学生讲解或者到黑板上板演,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们基本上也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但是结束本节课后,总觉得在描述乘法分配律这一环节学生交流的不够充分,学生对着自己的想法讲,学生本人肯定是理解了,但对于其他学生光靠耳朵听无法及时在脑海中构想出交流者的想法,也试过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在黑板上板演讲解费时费力,也只是个别学生有机会展示。

于是思考,如何提高展示交流的效率以及深度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呢?(2)展示交流促进多角度理解乘法分配律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能力,他们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以及同伴的合作中获取知识因此,我觉得在数学学习中交流与分享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提高展示与交流的效率和深度,在基于信息技术2.0的培训学习中,对微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深有体会,对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豁然开朗于是,对学生们用自己的想法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这一环节进行改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利用智慧课堂学生机及时把写下来的想法拍照上传,然后对着自己的作品,解释分享想法,这时全班不仅能听到,还都能看到交流者的直观表达,其他学生不理解时也会及时提出质疑,全班讨论,就这样无论是交流者还是倾听者都在交流碰撞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学生A:用文字叙述加字母表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a+b)×c=a×c+b×c学生B:画圆圈图,求圆圈的总个数:(2+3)×5=2×5+3×5。

学生C:画出长方形并延长长方形的一组长或者宽,求大长方形的面积:(8+2)×4=8×4+2×4学生D:根据以前的知识画出长方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长方形的周长:(7+5)×2=7×2+5×2学生E: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过程,如竖式计算28×12其实就是计算(2+10)×28=2×28+10×28学生F:举例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过程,如口算12×3其实就是把12看作10加2,(10+2)×3=10×3+2×3.....这么多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多么丰富的素材呀,这些都是学生们自己的思考,一旦充分利用起来,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就这样学生们在学习成果的交流碰撞中,在一次次的去感受质疑到最后理解的过程中,再一次充分体会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3)实践成效学生的学习不是相互独立的,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及深度都能得到極大的优化在学习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内容时,其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改进了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利用畅言智慧课堂中的拍照分享功能,在班级里及时拍照分享并解释自己的想法,交流中,学生们经历各种不同描述方式的思考、质疑到肯定的过程,看到更多直观表示的不同方法,极大地加深了学生们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交流者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展示交流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活力4.展示交流的实践反思在完成本节课的具体实践后,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做到指导深度要有所不同基于信息技术2.0中的微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的根本宗旨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与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交流的效率及深度都得到极大的优化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因为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2)评价的维度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展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既是对媒体使用效果过程的评价,也是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但更重要的还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2.0中的微能力点B6技术支持的展示与交流能够促进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发展。

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对评价维度也是一个很好的支撑三、结束语《乘法分配律》一课借助畅言智慧课堂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技术支持下的多种展示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活动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智”用信息技术,“慧”见课堂变革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Reference:[1]王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06).[2]杨明岚.《如何更好理解“乘法分配律”》[J].小学教学设计,2021(05):44.[3]李挚.《探索与推进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05):31-33.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