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信息技术是我国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从协同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对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关键词:协同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一、协同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学系统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把学与教的原理用于计划或规划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处理信息,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强调“情境”与“协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育中已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合作学习的小组规模的大小,则取决于教学的目标,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发生二、协同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1.协同教学的实施准备课前设计一是前端分析,先要明确教学对象、年级,再在协同教学开展前的1~2周,教学团队成员一同对教学系统进行分析,对学生、教师、教材、计算机设施等进行分析二是判断,在前端分析基础上确定是否开展协同教学,目的在于确保更为合理地利用学校有限教师资源。
三是协同备课1)要确定参与的教师,可根据每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人数2)明确上课时间,调整好课程安排特别是在学校统一开展协同教学时,要积极做好此项工作3)明确协同教学类型,确定主讲和教师,通常是依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长确定4)要共同开展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及制宁教学策略,包括筛选教学素材、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媒体、确定教学方法等同时,一同设计评价方案5)拟定教学流程,确定教师合作安排,确定参与教师的工作及任务,计划越详细,协同教学就越好开展,可编制协同教学流程图2.课堂实施一是讲解示范主讲教师先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突出教学重点及关键信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示范以操作演示为主,所以,在演示时必须规范、明确,能通过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要领及应用方法而教师主要配合讲解示范,维持好课堂纪律,但不得影响主讲教师的示范教学二是设疑及探究在设疑时,主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将新课导入教师则协助创设情境,启发班级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探究时,主讲教师分配好任务,然后和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此时主讲教师和教师在教学实施上是平行的。
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分工、讨论、分析三是交流讨论主讲教师先要向学生提出此堂课的交流目标,然后和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四是成果展示主讲教师在说明展示要求及评价标准后,和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此外,主讲教师还应单独评价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作品,教师做好记录五是教学评价主讲教师与教师一同对班级学生进行评价,另外还要进行学生互评及组内评价三、协同教学的实施注意点协同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要素,协同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要保证协同教学长期稳定地开展,必须先组成协同教学小组首先要确定教学对象,根据所做的前端分析,来判断是否采用协同教学确定需要采用协同教学时,就要进行协同备课协同教学团队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系统的前端分析,协同教学小组人员共同对一节课进行前端分析,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感受到所备的课要确定参与本节课的协同教学的教师,要确定上课时间,调整课程表要确定协同教学类型,确定主讲教师与教师,要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要拟定教学流程,利于协同教学课的顺利开展,至教学设计达到满意协同教学课上施教时,多位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是关键。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环节中,教师的合作方式包括:1.讲解演示环节中,主讲教师进行讲解示范2.设疑环节中,主讲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探究环节中,主讲教师布置探究任务时,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布置探究任务4.交流环节中,主讲教师提出交流目标时,教师协助主讲教师提出交流目标主讲教师提出运用任务目标时,教师协助主讲教师提出运用任务目标5.在展示环节中,主讲教师布置展示要求,教师协助主讲教师布置展示要求,与主讲教师一起,指导学生评价同学展示的作品6.在评价环节中,主讲教师评价全班学习情况时,教师维持纪律7.总结环节中,主讲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时,教师维持学生纪律Reference[1]倪蓓蕾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4,(22)[2]程勇刘燕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之困[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3]隆穆胡宗银我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J].西藏教育,2010,(11)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