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

上传人:工****文 文档编号:295285138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六篇】篇一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 一、工作作风漂浮 一些同志对优化营商环境认识不深,对经济转型发展信心不足,在经济新常态下,还有许多不适应。有的同志消极怠政,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不敢也不愿深入企业,接触企业家;有的同志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表态代替行动,实则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有的同志也到企业转一转,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种种表现,归根结底还是作风问题,典型的“中梗阻”,各项政策措施落不到实处,企业的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营商环境得不到优化,我们谈何招商引资?谈何转型升级?谈何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以强烈的责任

2、意识、担当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企业,实实在在、真真正正为企业,为投资者排忧解难,遮风挡雨,保驾护航。 二、担当意识不足 哪里发展环境优,服务质量好,投资回报率高,企业就到哪里发展,投资就往哪里集聚。有的企业反映“脸好看、门好进、事难办”,“张三推李四,李四推赵五”,互相推诿扯皮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企业反映,能办的拖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不给办。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走,下级部门请示工作没有答复、没有音讯、装聋作哑的领导干部还大有人在。简政放权触及部门权力时,抱住法律法规规定说事,“雷池越不得、奶酪动不得”的观念,在一些部门领导思想中根深蒂固。部门派驻窗口人员不符合规定,还存在轮岗、顶岗现象

3、,影响到窗口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了窗口服务的形象。 三、解放思想不够 我们前段时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整体的营商环境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解放思想不到位,因循守旧,胆子不大,步子不快。我们有的部门提出了“最多跑两次”服务理念,和以前相比确有进步,但是和沿海城市相比,我们的步子落下了。杭州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不动产登记已经实现了引领全省的“杭州速度”,投资项目审批实现了全方位优化、全流程提速,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一张网”,公民个人办事实现了“简化办、一证办、网上办、就近办、全时办”。而我们有的

4、部门还停留在“两集中、两到位”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上,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部门实质授权不到位,部门之间工作不协同,部分单位的办事窗口仅仅是“收发室”,办事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处跑,“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样的政务服务谈何营商环境?谈何筑巢引凤? 四、办事效率低下 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慢是制约营商环境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沿海一些发达地市经验来看,实行并联审批,推出联合审图、联合竣工验收等新举措,从立项到开工,政府投资项目控制在7个月以内,企业投资的项目控制在5个月以内、产业类项目控制在4个月以内,实现总审批周期再提速30%。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通办”,构

5、建“一窗受理、集成办理”新模式,整合各个窗口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跑一个窗口。而我们现在企业建设项目审批还存在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加上有些部门执行政策不灵活,导致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有的企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从选址批复开始到开工建设用时达两年之久。 五、政策支持落实难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建设。但是,在招商引资中承诺的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雷声大,雨点小,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有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并不在乎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只是希望不要随意承诺,承诺就要践诺

6、,否则就会造成企业对投资环境的担忧,有损企业的发展意愿。篇二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 近年来,滨州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六个坚持”、打造“六种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的职能作用,以立足本职为核心、以强化服务为抓手、以改进作风为保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措施行动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追赶超越。 一、认真贯彻部署,思想认识到位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局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张光峰书记在全市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追赶

7、超越的意见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落实意见,部署工作任务。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心)、队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研究出台了滨州市统计局关于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全市追赶超越的意见,从服务环境、服务措施、服务责任、服务监督等方面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落实。根据市委统一安排,就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为给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在工作中坚持做到抓纪律不减弱,抓作风不放松。定期组织召开科室、单

8、位负责人专题会议,就加强纪律、改进作风制定了“十个严禁”的规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突出解决办事效率低下问题的方案等有关文件制度。成立了由分管领导牵头的.作风纪律领导小组,采用“突袭”检查的方式对各科室、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纪律检查;严格请销假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拓展社会监督渠道,广泛开展了民主评议和征求意见活动,积极参加“行风热线”、“在线访谈”等活动,充分发挥举报电话、_箱等投诉渠道的作用,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服务,认真受理举报和投诉,跟踪督查办理结果,大力整治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服务态度差等违规行为,对发生各种严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

9、,除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将同时追究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发挥统计职能,措施行动到位 (一)加强基层调研分析。转变工作作风,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到基层企业的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统计分析和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及时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建议。 (二)减轻企业调查负担。积极推进企业一套表统计制度改革,减少整合统计报表的种类和指标,调整统计报表报送的频率和期限,进一步方便企业填报,减轻调查企业报表负担。缩减、整合涉及企业的统计业务会议,除上级机关要求外,取消市及以下开展的各类涉及企业检查、评比、达标活动。 (三)改进服务方式。在做好为党委政

10、府服务的同时,增强服务企业的意识,创新服务企业的方式方法,在市统计局综合统计科设立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努力满足企业对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的需求。通过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统计快报、统计月报、统计手册等多种统计产品和网络、电话、函询等多种服务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咨询建议。 三、执行规定要求,工作落实到位 (一)抓好廉洁统计建设。落实好廉政建设各项要求,保障统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严格规范清理中介机构及社会组织,禁止市统计局统计人员参加企业安排的任何公务宴请,禁止违反规定接受企业赠送的现金、礼物、有价证券和其他支付凭证等。同时设立部门监督举报电话,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给予监督。 (二)清理规范审

11、批事项。组织各科室(中心)、队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按照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的原则,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项,调整下放县区1项,保留仅1项。行政审批人员进驻市行政审批中心工作,统计行政审批的审批权力、审批人员、审批事项做到“三集中”,进驻行政审批中心(大厅)的审批事项、审批权限也能做到“两到位”,从而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工作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 (三)推进政务公开建设。在局外网网站开辟了政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设立了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年度报告、信息公开申请、公示公告、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等子栏目,制作完成全市统一的统计数据发布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统计数据

12、、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进一步方便企业、社会、公众享受及时、快捷的统计服务。篇三优化营商环境个人查摆问题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县安排部署,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务企业发展方面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打造登记平台,从“放”上着力 (一)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热潮。今年1-8月,共受理新增各类市场主体登记353户,新增注册资金:23010.09万元;其中新增企业62户,新增注册资金1494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6户,注册资金543

13、3.29万元;个体工商户265户,注册资金2630.8万元。受理各类变更、换照、备案登记200户,其中企业8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2户,个体工商户71户。受理市场主体注销174户,其中企业14户,(简易注销10),个体注销14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受理股权出质设立登记1件,为企业融资13000万元。配合法院受理股权冻结11件。 截8月31日,全县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421户;其中内资公司户,注册资金587293.16万元;其中企业508户,注册资金460945.50万元;个体工商户2433户,注册资金21374.8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80户,注册资金104972.86万元。为壮大市场主

14、体,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业新气氛,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二)启动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 继续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取消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制,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不断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实现“企业登记电子化”。从个人提出申请到审核发证1个工作日完成,大大缩短了办理流程时间,提高了登记效率,申请人“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申报企业名称及设立、变更登记。 (三)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工作。 按照省、州的文件要求,对有意愿且符合简易注销程序的企业,通过政务中心登记窗口、微信、qq、展板等

15、方式宣传“营商通操作指南”、“全程电子化网上操作指南”,专门制定简易注销事项温馨提示、办理流程,方便符合条件的企业快速办理简易注销。今年通过简易注销的企业为10户。 二、打造监管平台,从“管”上下力 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共享平台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有力支撑点。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认真履行“双告知”职责。“双告知”工作全面上线运行,大大提升了市场监管效能,切实履行“双告知”职责,使用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工作平台,自改革以来,已向其他部门推送市场主体完整的适时信息502余条。其他职能部门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归集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许可准予、变更、延续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并将信息录入协同监管平台,同时要对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二是信用监管加大力度。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制度,强化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通过扎实开展企业年报工作,截止6月30日年报工作结束,我县企业年报430户,年报率93.89%;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433户,年报率92.92%;个体工商户年报2254户,年报率100%。初步构建了“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和信用监管格局。三是市场监管卓有成效。按照省市监局的“一单两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