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

上传人:杨**** 文档编号:295227270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七、直面高考,提升作文点题的能力“文以意胜。”评价一篇好文章的重要标准就是主题明确,意义深刻。一篇800字的高考作文,不可能让考生天马行空地去写,它要求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短的篇幅,最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主题。因此,掌握作文的点题技巧,是考场作文非常重要的方面。【知识储备】 1、什么是点题点题就是用最凝练、最深刻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主题或中心。叙述一件事后,作者要揭示出事件的本质,阐发出主题。运用论据或素材后,作者要提炼出论据的内涵,使之能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观点或中心论点,让论据与论点保持高度统一。2、点题的技巧通过揭示事件的本质来点题文章所叙述的事件只是一种表象,字里行间一定蕴含着某

2、种哲理、某种本质,作者要用凝练的生动的语言,解示出其中的哲理,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作者要通过这一个别现象,揭示出某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挖掘其本质意义。通过发表议论来点题文章中的素材,也许是一则新闻材料,也许是现实中发生的真人真事,也许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也许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它们势必能带给人争议、启发、思考,作者要就素材本身,就事论事,就事明理,发表自己的看法,揭示素材的本质意义。通过抒情情感来点题文章中的素材,也许是引发读者或作者情感驱动的触发点,作者可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和看法。【作文点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立于山顶,凌

3、驾万物而得游目骋怀之乐,蔽于云雾浓厚;安于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色,困于井口狭小。这句话带给了你怎样的认知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分析题目是带有比喻意义的哲理性材料,山顶和山谷是带有隐喻意义的,分别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两种环境。审题立意指导这是一道比喻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可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结合材料,找出喻体山顶,可凌驾万物游目骋怀,但会有浓厚云雾;山谷,可以欣赏芳草花林,但地方较狭小。第二步:找准相似点,对标现实处于高位的人(社会精英等)或处在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更丰富的生活,但同时也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挑战、困

4、难、挫折等。处于普通平常甚至平庸地位的人或身处在较小较落后环境的人,可享受相对单纯安宁平淡的生活,但又有眼界狭窄,视野胸怀不宽广的弊病。第三步:多角度思考,确定立意1、美好中总有局限。2、人生不会完美。 3、理性对待自己所处的世界。4、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5、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6、热爱并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所处的世界。素材选择和点题示例1、三国刘备,白手起家,名微而众寡。在豪杰并起,刀光剑影的东汉末年,他四处奔波,寄人篱下,遭人排挤。多少次险些失去性命,多少次妻离子散。不可不谓逆境。然而,他“欲信大义于天下,匡扶汉室”的志向却因此更加坚定!终于,经徐庶和司马徽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下

5、山,开创了蜀汉大业。刘备的儿子刘禅,17岁便被立为太子,与曹家兄弟争储不同,刘禅的两个弟弟根本对他构不成威胁。3年后,刘备托孤白帝,年仅20岁的刘禅便登基为帝,握有天府之土成都。然而他却温饱思淫欲,国殷民富而不之存恤,事无大小皆依仗孔明,终于刘阿斗一步步葬送了蜀汉。点题举例:刘备虽身处困境,却不失鸿鹄之志,化腐朽为神奇,最终三分天下,成为独霸一方的雄主;刘禅出声帝王之家,含玉而诞,锦衣玉食,不费吹灰之力拥有一方江山社稷后,不思进取,最终坐吃山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世人戏称刘阿斗,成为天下人之笑柄。2、一个瘸子过两根木头搭的简易桥,两根木头是一根粗一根细的,形成的桥面也是一面高一面低,去的时

6、候瘸子的长一点的腿走在细点的木头上(低的一面),短一点的那条腿走在粗一点木头上(高的一面),这样的桥正好弥补瘸子身体的缺陷,过桥很顺利,他过去之后感慨:“这个桥造的好”。然而等他回来时再过这个同样的桥时就非常吃力,差点摔到河里,好不容易过来了又说:“这个桥造得太差了”,其实他走的是同一座桥。点题举例:生活中的顺境就像瘸子去时过的桥,经历的是缺陷与所处环境的最佳互补,那是一种获得的成就体验;逆境就像是瘸子回来时过的桥,缺陷不能被很好地弥补,反而还需要更多的付出,增加了诸多艰辛。本来逆境和顺境从来都是相伴存在的,没有人能一直深处顺境,也没有人会一直深处逆境。只是顺境更容易让人忽略了艰辛,忘掉困顿,

7、而逆境更能让人刻骨铭心罢了。3、霍金,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点题举例:上帝造人也是非常公平的,它给了霍金一个残缺的身体,让他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将他打入人生的低谷,却又给了他一个超强大脑,让他不仅参透了整个人生,还洞悉了宇宙的秘密。因此,当你处于逆境时,不要认为整个世界对你很残酷,你要努力去发掘自身的潜能,化逆境为顺境,走向成功。4、雷查尔斯美国灵魂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他7岁时因青光眼而失明,从三岁开始他就开始弹钢琴,

8、他将蓝调、福音音乐和节奏布鲁斯风格结合起来,首开“灵乐”先河,被尊为“灵乐之父”。点题举例:疾病夺走了雷查尔斯的光明,将他推到了人生的绝境,但是雷查尔斯并没有悲观绝望,而是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开了自己的灵魂之窗,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发挥到极致,最终逆袭成功。因此,当你处于逆境时,不要去诅咒上帝,更不要去感叹世界的不公,而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传奇。5、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前期的他,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然而,顺风顺水的唐玄宗开始有飘飘然了,沉迷女色,宠幸杨贵妃;远贤臣,亲小人;不务正业,迷恋音乐;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变

9、衰。点题举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唐玄宗一样的人,虽出身高贵,事业有成,但是,久而久之,思想颓废,作风漂浮,沉湎酒色,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相反,也有一些人,虽出身低微,起步艰难,却依然抱定初心,不抛弃,不放弃,最终创业成功。因此说,这个世界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放纵任何一个人!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新中国的未来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他们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他们的伟大之处,知道信仰力量的强大,令我们去反思在新的世纪中,面临新的挑战时,我们该如何去坚守我们的信仰。方志敏,为了信仰,他舍弃自己的生命。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写

10、下了可爱的中国。陈树湘,湘江战役,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战役。陈树湘不幸被捕,他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朱光亚,当时他在美国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成为我国核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他是中国航天之父,60年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蒋筑英,他的研究成果让中国人看上彩色电视。因为长期积劳成疾,43岁的他离开人世。杨善洲,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退休后依然为国造林,清贫生活。上述材料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材料中的他们又带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迪?材料中的他们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又是什么在支撑他们?请结合材料和你自身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11、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分析材料中的革命先辈和名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生为信仰,有人为信仰而牺牲自己,有人为信仰而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有人为信仰而隐姓埋名,有人为信仰而乐于奉献。审题立意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步:把握主旨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这样一群共产党人,他们为了信仰,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第二步:明确任务怎样的人生思考:做一个有信仰的当代青年。怎样的人生启迪:做一个有信仰,坚守信仰的人。是什么在支撑他们:是信仰,是初心。第三步:确定立意1.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2.做一个有信仰的时代青年。3.坚守

12、信仰,勇往直前。4.信仰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5.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材料选择和点题示例1、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共度中秋佳节,他们兴奋地谈起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然而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一位海军次长甚至咆哮道:“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回到中国!”美国当局的蛮横阻挡并没有锁住钱学森的归国之心,他和夫人蒋英继续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抗争。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几经辗转,与周恩来总理取得了联系。1955

13、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由于钱学森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也因此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点题示例:是什么支撑钱学森放弃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是信仰,是建设一个强大祖国的信仰,是建设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信仰,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强烈热爱。2、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

14、、“中国科技众帅之帅”。1950年2月朱光亚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告别女友取道香港回国。在途中的轮船上,他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发出了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点题示例:朱光业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这就是朱光亚的信仰,也是中国老一代航天人的

15、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义无反顾,甘愿牺牲个人的幸福。3、方志敏,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 点题示例:面对死神,方志敏信念如磐,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用手中的笔作战斗武器,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重要文稿和信件,把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化成了血铸的13万文字,用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如虹浩歌。在他的笔端流淌着对自己一生清贫岁月的总结、对革命的坚定

16、信仰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企盼。是什么让方志敏身陷牢狱,却依然心怀国家和民族?是什么让方志敏面对死神的威胁,却笑傲苍天?是什么让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屠刀,却毫无惧色?是坚定的革命信仰,是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爱,是对黑暗势力的永不屈服精神。4、马丁路德金,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 ,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阐释了他们的信仰,更强壮了他们的信仰,相信平等会来临,相信信仰不会只驻留在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