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295177231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历史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备考卷历史试卷(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

2、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从该材料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 )A禅让制未被突破 B禹将天子位传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 D禹将王位禅让启【答案】C【解析】“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表明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也就是王位世袭制的开始,故选C项;启是禹的儿子,即天子位,表明突破了禅让制,排除A项;“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表明禹将天子位传给了益,排除B项;启继承禹的王位,不是禅让,是世袭,排除D项。21714年,詹姆士一世的孙女索菲亚的儿子汉诺威选帝侯乔治来到英国继承王位,是为乔治一世。英

3、国迎来了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巩周和初步发展。“初步发展”体现在( )A责任内阁制度逐渐形成 B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中心C英国国王世袭制度改变 D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议会【答案】A【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迎来了近代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确立,但国王仍然执掌内阁,拥有行政权,乔治一世继承王位后,开创了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的先例,从而逐渐形成了内阁向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度,故选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为英国国家权力中心,排除B项;王位世袭的制度没有改变,只是王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排除C项;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大量进入议会,排除D项。3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

4、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答案】B【解析】据材料“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和“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双方争论的是由谁组建政府,即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双方都强调共和制度,排除A项;材料提及共和政府的组织属于政治革命,不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实现平均地权,排除 C项;材料强调的是共和政府的主导权,据所学孙中山同意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中华

5、民国政府的总统就让位给袁世凯,排除D项。4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誉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A杜绝了科场舞弊现象 B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C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D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答案】B【解析】封弥和誉录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及笔迹,考生成绩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有利于使科举选官更加公平公正,故选B项;“杜绝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封弥制度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考生的门第出身,排除C项;封弥和誉录作为技术层面的制度使考官无法辨知考生身份及笔迹,是对科

6、举制的完善,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5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 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 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答案】C【解析】据材料“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两党制的发展与政府事务的复杂,采

7、用常任文官制,从而确保在两党竞选中,国家事务能够正常运行,故选C项;依所学,常任文官制提升政府管理素质与水平,巩固了统治,而非削弱精英政治,排除A项;依所学,常任文官制下,政府人员不参与两党之间的竞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常任文官制确保公共行政稳定进行,而非强调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6图1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图1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劳动者”“官吏”“贵族妇女”等不同身份的服饰是不一样的,这与传统礼制强调等级秩序有关,故选B项;

8、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材料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无法体现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A项;“官吏”“贵族妇女”不能体现小农经济,排除C项;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和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排除D项。7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时,专门成立十人专家小组进行法律方面的工作,聘请五大法学家对法律进行解释并具有钦定法律效力;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皇帝出资并任名誉主编,以两位法学教授亚奥裴里斯、多罗西斯为首的专家团倾力而为的杰作。这表明,罗马法在发展过程( )A内容和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B法律专家垄断了法律制定C重视凝聚法律专家的智慧

9、 D服务于皇帝个人专制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无论是十二铜表法还是民法大全,都凝聚了法律专家的智慧,故选C项;材料没有提及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排除A项;“垄断”一词太绝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敕令、裁判官的告示均属罗马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专制,排除D项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答

10、案】D【解析】据材料“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可知民法典涉及经济和社会方面,是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故选D项;民法典并不是全新的法律,而是修改完善不适应现实的法律条文并作出新的规定,排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排除B项;民法典的适用范围是国内,而且材料没有涉及国际方面,排除C项。9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

11、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 )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答案】D【解析】史记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司马迁多元一体(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的心理认同,故选D项;材料强调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不涉及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排除C项。10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

12、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 )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 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 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答案】B【解析】由材料“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可知缔约国之间的争端只能用和平方式得以解决,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故选B项;“真正保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共同意愿”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持久的和平”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11960年,

13、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1963年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出访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等非洲十国,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增进了中非友谊和互信,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据此可知,当时中国的外交( )A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重视发展与不结盟国家的关系C为打破外交困局进行政策调整 D致力于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C【解析】根据“中共中央确定了努力主动地在外交上开创新的局面的方针”,结合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都比较紧张的外交环境可知,中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为了打破外交困局进行的政策调整,故选C项;非洲国家不属于两大阵营,中国

14、增进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当时中国的外交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虽然当时非洲新兴独立的国家大都选择了不结盟的发展道路,但这不是当时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当时中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外交僵局,开创外交新局面,排除D项。12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出来的,这种农具曾有出土,和初期的空首布(币)一模一样。刀币也和殷墟出土的刀一样。环钱也是一样,殷墟出土的纺轮,就是这种形状。据此可知,货币的演变( )A起源于艺术想象B与生产生活相关C推动了经济发展D得益于铸铁进步【答案】B【解析】货币的形状与生产、生活用品极其相似,说明货币的演变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故选B项;布币是由古代的农具演变出来的,而非艺术形象,排除A项;货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布币、刀币、环钱都是青铜币,与铸铁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D项。13民国政府(北京政府)在1925年的北京会议上与外国达成协议,获准于1929年收回关税自主权。国民政府成立后,从1928年7月到1930年完成了关税自主的法律程序,美、德、意、英、法、日等国相继与中国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此举( )A说明中国已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B表明列强改变了对华的政策和态度C与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密切相关 D助推了中国2030年代的经济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